高考32多少分

封面图 |《最好的我们》剧照

1

问:马上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了。冯叔,您当年参加高考时是怎么样的?

冯叔:1977年,高考恢复。

由于我叔叔是「文革」前的浙大毕业生,我很早就知道上大学很好,也很重要。只不过在此之前,高考停止了11年。我高中毕业的时候,并没有想过大学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所以,突然听到马上要恢复高考的消息时,我意识到上大学跟自己是有关的,我就立即开始备考。

因为家庭环境的熏陶以及父亲的工作的缘故——家族里前面好几代人都有教书的和读书人,我父亲也擅长写字、画画、写文章——我从十四五岁开始就一直在读书,家庭教育让我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因此在备考期间,我没有觉得特别吃力。

我备考的重点是数学。当时没有老师,也没有教材。我母亲从同事那找来了蜡板刻印的资料,我就用这些资料来复习。

之后上了大学才知道,我们这拨人,高考时觉得最难的就是数学。我们班上,数学最差的高考只有七八分,我考了32分。但是我们文科考得非常好,平均分达到了要求,所以被西北大学录取。

2

问:对您而言,高考意味着什么?

冯叔:在当时那个时代大背景下,因为高考恢复,许多人都做出了新的人生选择。

由于我姐姐去农村插队了,按照当时的政策,我可以不插队。那一年我刚好高中毕业,家里给我联系了工作,到母亲单位的子弟学校教书——大概是因为我读过大量的政治、历史、哲学类的书,可能是让我教这些。

因为考上了大学,就没有去家里联系的子弟学校工作,转而进入西北大学,开始了4年的大学生涯。可以说,因为那一年高考恢复了,我的人生也随之而改变。

有意思的是,西北大学并不是我的第一志愿。我填报的第一志愿是四川大学哲学系,其次是西北大学历史系,第三志愿是延安大学中文系,结果被录取到西北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后来我们专业变成了经济管理学院。班上好多同学,比如张维迎、魏杰、刘世锦等,后来都成为了著名的经济学家。

3

问:当时你才十几岁,为什么会读政治、历史、哲学类的书?

冯叔:之所以会读这些书,首先就是刚才提到的,家庭的熏陶。其次,我在中学时,非常幸运地碰到了一位对我影响很大的老师。

老师姓苏,她的家世背景非常独特,她父亲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因为一些特别的际遇,她父亲早早地离她而去。她考入了师范,最后在中学教历史,成为我的班主任。那个时候,她身体不好,我和同学去看望她。她住在一个昏黄的小房间里,靠在床上,给我讲述那些家族故事,以及她读过的历史,告诉我应该怎么样认真读书,来改变社会的不公正。

这样一个特别的经历,给我带来巨大的冲击。我便去找书读,苏老师也把她的藏书送给我。于是我就开始读这些人文、历史类的书,想去探寻改变社会的规律,改变社会的方法。

刚好在我十四五岁时,社会、家庭等各方面条件允许读的书,首先就是马列的书,比如《资本论》《马恩选集》《列宁选集》,以及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法兰西内战》,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列宁的《哲学笔记》《国家与革命》,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等等。

当然我读得最多的还是《共产党宣言》。当时有个说法,「毛主席说《共产党宣言》要看100遍」,我就反复地看,一些重要的段落我都能背诵了。

那个时候年纪小,很多东西看不太懂,不太理解。看书时知道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于是又去看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书,看古典哲学,比如黑格尔的《逻辑学》,以及费尔巴哈、培根等人的书。虽然很多都看得半懂不懂,但毕竟有了一些逻辑思维的训练,这也为我上大学之后的学习打下了不错的基础。

我又对历史感兴趣,看了《三国演义》,很佩服诸葛亮,于是又找来《三国志》《诸葛亮集》看。之后我很想要一套《史记》,想让父亲买。一开始父亲不给我买,我就借来《史记》自己去抄,像使「苦肉计」一样,最后他花了10块钱给我买了一套《史记》。

前一阵我翻出这套书看,当时买书的发票还夹在书中。1975年,买这套书花了10块钱,也不算便宜。父亲买《史记》时,还搭了一套《汉书》。为了读这些书,我又学习文言文,之后就养成了习惯,看一些文言文的书以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

当时正批儒评法,中华书局出了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一些古籍,这些古籍可以在西安的古旧书店买。买书需要介绍信。我从十四五岁开始,一直到十八岁上大学之前,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拿着父亲单位的介绍信去古旧书店买点书回来。

我父亲一直在单位负责政治和宣传工作,他们那儿有不少图书和资料,有些书我也可以经常拿来看。

4

问:那,您读高中那会,除了看书,还干了些什么?

冯叔:高中那几年,尤其是高中后半段,我记忆深刻的,是自己参加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虽然那时候年纪很小,十七八岁,但是受大环境以及所读书籍的影响,我一边学习,一边琢磨一些很大的事儿。比如,我当时觉得,中美苏三国的关系,就跟魏蜀吴三国一样。大概是在1976年的冬天,我把自己有限的三国知识和对中美苏三国关系的看法结合到一起,写成了一篇文章。

我觉得自己的文章应该被更多人看到,就想把它印出来。我知道家附近的幼儿园住着一个老先生,他家里有刻蜡板的钢板。过年前,在一个大雪天,我跑到他家借钢板,我说了半天,最后他同意把钢板借给我,还说,「印好了你也给我一份」。没想到,当我去还钢板时才知道,他竟然病死在大年初一。

过年的时候,我就在家刻蜡板,把这篇文章印出来之后到处散发,还找通信地址,寄给了好些人。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我当时把文章寄给了北大研究世界史的周一良教授。没想到,过了四五年之后,我快要到北京读研究生时,居然收到了周教授的一封回信。

他是唯一回信鼓励我的。收到回信之后,我就想着要带着这封信去北京找周教授。但后来我到北京之后,因为很多原因,也没有见到他。不过我也知道了,在给我回信之前,他曾遭受过一些挫折。文革期间他参与了「梁效」写作班子,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受到批判,被关押审查。

此外,我父亲的一位朋友也把我介绍给西北大学的一位梁老师。我带着自己的文章去找梁老师,请他点评。梁老师也给了我很多鼓励,说「你年纪这么小,能写成这样,很好。以后可以朝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没想到的是,考入西北大学之后发现,梁老师竟然是我们系的老师,教我们经济史。我感觉特别高兴,听讲也更加认真。梁老师给我们讲的近代经济史,尤其是中共在延安时期的经济史的一些内容,我现在都还有印象。

除了折腾这些事,上大学之前,我一边看书,一边想参与到社会上的事里,对社会的变化、对社会上的一些事和一些重要的人也特别有兴趣。

1976年初,周恩来总理去世。之后没过多久,学校开展学工学农,我跟班主任提出来,我不上学了。班主任问我打算干什么。我说,「除了学工学农,我要去闯天下,要去游历,去见那些最牛逼的人。」

班主任很开明,也理解我们,说,「那你去吧,我不算你旷课」。

1976年夏天,我就跟一个小伙伴一起去了上海。当时上海有很多工人写作班子,有不少讨论理论的杂志,比如《学习与批判》《朝霞》等。当然,上海也出了很多文革期间很红的人,比如张春桥、王洪文、朱永嘉,等等。到上海之后,我们专门去参观了一大会址。

回来之后,继续社会调查。我又去了我姐姐插队的农村,在农村找知青,向他们请教,跟他们一起观察农村社会。

在我姐插队的那个村里碰到一件事,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和很多陕西的农村一样,那个村子中间有一条大路,路两边都是房子。村头还有几棵树,树周围有一块空地,是一个可以聚集扎堆的地方。有一天,我在路边走,看到一位父亲在追打儿子。儿子跑得快,父亲撵不上,就在后边骂,「狗日的,你给我站下。早知道是这样,就不要你这个怂娃了。」那个小孩特别有意思,一听到这话,立即停下来,回过头说,「你阿达(关中方言,哪里的意思)是为了要娃,你是为了馋和(关中方言,快活的意思)」。小孩的意思是,「你当年要我也不是为了我,你是为了做爱,快活,所以我也不感恩。」

我当时听了觉得特别乐,之后我一直想这个事:生命的过程,到底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父母「创造」了这个孩子,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孩子诞生,肯定是被动的,但最后成为了一个社会人,又是主动的。所以,主动和被动之间,到底是个什么关系?非常有意思。

从农村回来,又在我们院里看到了一次父亲打儿子。这位父亲是个当兵的,在院里撵着孩子到处跑,他一边追还一边喊,「狗日的,你给我站住。别跑了,你就是跑到台湾,我也要把台湾解放了。」

虽然那个时候总是听到「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宣传,但是台湾在我的印象中,是十分遥远的地方。听了这个父亲的话,就觉得他要撵上儿子并打他一顿的决心实在是太大了。那个时候,我也想不到,二十多年之后自己居然会跑到台湾去做房地产。

这些观察、体验,都刺激着我去思考,也刺激着我想要更深入地去了解社会。

我们中学附近有一个叫景龙池的地方。我一个同学还曾带着我去胡同里见过一个「神人」。这个「神人」曾经是国民党军医,在那个年代,「出身不好」的他当然是处于被压制的状态。不过,我们去找他,他也不烦,还给我们讲历史,讲很多很有意思的故事。

他讲的历史,跟我从别处听到的很不一样。于是我开始知道,历史不是那么简单地由一个人说的,其实很多人都在说历史,而且历史有不同的侧面。

主要就是这样一些事情。

5

问:跟现在的高中生活,确实很不一样。今年又有一千多万年轻人即将走进考场,冯叔对大家有没有什么建议?

冯叔:对于多数青年人来说,高考是改变命运的一个巨大的机会。比如说,你通过努力,从山沟里考到清华、北大,当然就改变命运了。当然,你也可能在城里,没能考上清华、北大,这也并不意味着你的人生在走下坡路。

但是,我觉得,考试在中国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在18岁到30岁这一段,通过考学改变命运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某种意义上说,高考是人生的一次「撑竿跳」。这个支点你做好了,可以跳得很高。跳到985、211、双一流,这是一个跳法,跳到普通大学,也是一个跳法。

所以我还是期待大家认真准备,努力考好试,也祝愿考生们在考场上有良好的发挥,取得满意的成绩。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14658.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月30日
下一篇 2024年1月30日

相关推荐

  • 本科生出国留学需要哪些条件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本科生选择出国留学成为一种常见选择。然而,要顺利出国留学,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那么,本科生出国留学需要哪些条件?本文给大家介绍一下。 1. 具备合适的学术背景 申请留学需要具备合适的学术背景,即取得本科学士学位或者即将取得学士学位。申请者的学术背景将直接影响到申请的大学、专业以及奖学金的获得情况。 2. 英语水平达标 英语是国际交流的…

    2024年7月2日
  • 哪类私立学校比较好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走进大学校园,追求自己的求学梦想。而在众多的高校中,民办大学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也逐渐成为了众多学子们关注的焦点。与传统的公办大学相比,民办大学在教学理念、办学模式等方面往往具有更多的特色和创新,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发展机会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版图上,也涌现出了众多备受瞩目的民办高…

    2024年12月21日
  • 美国西部公立大学排名

    2025年美国最好的公立大学排名,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系列令人瞩目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们不仅在美国本土享有盛誉,在全球范围内也备受推崇。 这些公立大学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丰富的教育资源、多样的专业选择和相对低廉的学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以下是2025年美国顶尖公立大学排名,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 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加…

    2024年11月21日
  • 德州学院图书馆在学院哪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7日讯 4月7日,德州市高校图书馆联盟2023年阅读推广活动启动仪式在德州学院音乐厅举行。启动仪式由德州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张明征主持。德州市政协委员会秘书长刘宝良,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副校长王来恩,超星集团图书馆项目负责人张黎、山东分公司副总姜辉,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专家、德州学院客座研究馆员张明福出席启动仪式。 刘宝良、张明征、王来恩、张黎、…

    2024年11月25日
  • 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费用人民币

    前言:这是一篇来自公众号达恩留学的文章,一文带你了解爱丁堡大学留学费用,一起来看看吧!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每一所世界知名的高等学府都犹如一座璀璨的灯塔,引领着无数学子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航程。爱丁堡大学,这座坐落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的古老学府,以其悠久的历史、卓越的学术成就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求学圣地。 那么,爱丁堡大学一年的留学费用大…

    2024年12月8日
  • 美国法学留学生申请要求(美国法学留学生申请要求高吗)

    不要求GRE成绩,对申请者来说是好事吗?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带来诸多挑战,对于留学生而言,签证停发、跨时差线上课程、语言考试、标化考试无法正常进行等无一不影响着出国留学的正常进程。但从2020年起,美国多个硕士研究生项目宣布,在申请中不再强制要求GRE或GMAT成绩,以减少申请者因疫情参加考试的困难。 近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宣布,其大部分…

    2023年11月8日
  • 去韩国需要什么条件

    30日,韩国国务总理韩德洙表示:"到明年2023年2月末为止,将对从中国入境人员义务性地进行入境前后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查。" 当天韩总理在政府首尔大楼主持的新型冠状病毒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会议上表示:"政府为了预防因中国疫情恶化导致在国内扩散,因此不可避免地将强化部分防疫措施。"具体来看:到2023年2月末为止,从中国入…

    2024年7月1日
  • 卡皮拉诺大学qs排名

    在加拿大,教育被认为是获得体面生活和促进个人成长和幸福的最理想途径。所以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远高于其他国家。加拿大属于欧美教育体系,有多年排在世界前50的三大名校,多大、麦吉尔、UBC是很多少留学生的梦想哟~上次,小加介绍了多伦多地区十大名校,那么,你知道温哥华地区的十大名校吗? OK,拿小本本记好啦~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

    2024年10月11日
  • 毕业于加拿大皇后大学的中国名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界UnKnown,作者:钱江,编辑:山茶,题图来自:AI生成 马斯克与中国的交往,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由于大选期间不惜重金,甚至亲自下场为特朗普站台,马斯克在特朗普团队中获得了非同寻常的影响力。 据纽约时报报道,大选结束后,马斯克与特朗普几乎形影不离。他不仅在海湖庄园常驻,还几乎参与了特朗普在这里举行的每一场会议,有美国记者形容马斯…

    2024年12月3日
  • 中国前10名大学排名分数

    近日,自然指数官网更新最新排名(统计时间节点为2023.11.1-2024.10.31)。最新自然指数排名中,哈佛大学位居全球高校第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居全球高校第2。 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在2014年11月首次发布,是依托于全球顶级期刊(《自然》系列,《科学》《细胞》,医学等145种期刊),统计各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

    2025年3月21日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