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科尼大学经济学博士

选书

2024年 第121期

总第241期

《看不见的大象:如何用长远思维预测未来》
作者:卢西亚诺·卡诺瓦(Luciano Canove)著
出版时间:2024年4月
ISBN:978-7-5001-7818-7

推荐理由:

摆脱心智陷阱、认知偏差及情绪桎梏

学会长远思维,做出正确决策

继“黑天鹅”“灰犀牛”后,我们需要正视“看不见的大象”

在今日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摇摇欲坠的动物园之中,各种未知的风险和挑战如同猛兽般不断涌现。

我们时常抬头仰望,只见那些被喻为“黑天鹅”的意外事件频繁掠过天际,每一次都带来意想不到的震撼和深远的影响。而在地平线的另一端,那头被命名为“灰犀牛”的巨大生物正缓缓逼近,它的威胁虽然可以预测,但往往因被低估而显得更为可怕。

同时,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琐碎之中,还隐藏着一些“看不见的大象”。这些问题虽然显而易见,但却因过于普遍或变化缓慢而被人们忽视,它们悄然积聚着巨大的能量,等待爆发的那一刻。

所谓“黑天鹅”,它象征着那些极度罕见但影响深远的事件。美国911恐怖袭击、Covid-19疫情等,都是典型的“黑天鹅事件”,它们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的预期,给社会带来了无法预料的冲击。

而“灰犀牛”则代表着那些明显存在、被广泛讨论但却容易被忽视的风险。2008年的金融危机、2011年福岛核泄漏等事件,都是“灰犀牛”风险的现实写照。这些风险虽然可以预测,但往往因为人们的疏忽大意而演变成无法挽回的灾难。

至于“看不见的大象”,它们则是那些被我们所忽视的日常问题。这些问题或许并不显眼,但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们如同房间中的大象,虽然庞大却无法被看见,但一旦爆发,其影响力同样不容小觑。

如果说“黑天鹅”和“灰犀牛”是那些偶发或潜在的大规模风险,那么“看不见的大象”则是那些已经存在且持续恶化的问题。它们可能源于我们的思维惯性、行为习惯或是社会制度,但却因为我们的忽视而愈发严重。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警惕和警觉。只有当我们真正认识到这些风险和挑战的存在,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时,才能确保我们的社会在未来能够稳健前行。

内容简介:

《看不见的大象》是一本引领我们深入探索复杂及长远事件背后的心理机制的著作。书中,“看不见的大象”既指代如“全球变暖”等长远且影响深远的事件,也象征着我们思维中那些不理智、冲动的部分。通过将行为科学、经济学、心理学与流行文化紧密结合,本书揭示了影响我们未来决策的众多心理谬误和偏见,并提供了克服它们的有效方法。

书中详细阐述了认知陷阱、思维捷径、不确定性管理、无用性感知等心理偏见,并探讨了如何运用长远思维来预测和应对这些重大事件。在当前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面对突如其来的“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我们同样需要正视并理解那些“看不见的大象”,才能在复杂的挑战面前保持清醒和果断。

作者简介:

卢西亚诺·卡诺瓦,意大利知名经济学家和科学普及者。他毕业于博科尼大学经济学专业,并先后在苏塞克斯大学获得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天主教圣心大学博士学位,以及巴黎经济学院博士后学位。他曾担任帕维亚大学合同讲师和博科尼大学助理讲师,专注于人类行为及其决定因素、行为设计和幸福感测量等领域的研究。

编辑推荐:

本书将详细解释“看不见的大象”这一概念,并深入剖析“骑象人”与“大象”之间的关系,为你提供应对复杂决策问题的全新视角。

《看不见的大象》不仅从行为科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等角度揭示了决策过程中的心理机制,还深入探讨了“集体性漠视”等社会现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书中提出的建议和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读者可以立即将其应用于日常决策中,提升个人的决策质量和生活质量。

推荐序

如何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

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出人的思考分为“系统1”和“系统2”,已经成为行为经济学最基本的认知框架:系统1依靠直觉,是百万年进化的结果,帮助人快速决策,却也常常展现非理性的一面,表现出各种偏见;系统2则是理性思考,是人类过去几万年进步的结晶。在《看不见的大象》中,卡诺瓦以大象和骑象人来比喻系统1和系统2,更加形象。他认为,人的大脑主要由两位成员组成:一是大象,代表情绪表达、边缘系统、条件反射和自发选择,是古老进化的产物;另一个则是骑象人,是大脑的新皮层部分,负责语言表达和长期规划。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哪些情况下应该让脑中的大象发挥作用?在哪些情况下又该听从骑象人的指挥?

《看不见的大象》的开拓之处在于利用行为经济学的思考框架来帮助我们思考公共政策中的“集体行动”(collective action)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大多数人明明知道一些公共政策会带来长期收效——比如应对气候变暖必须减少碳排放,这样才能让子孙后代不用担心极端天气频发等各种自然灾害——却并不会主动配合这些政策采取行动,或者缺乏行动力。

古语说得好,勿以善小而不为!但很多时候,我们总会觉得个人的力量很微小,集体行动并不会缺了我一个人就做不成,或者攻坚克难的事情只靠一个人成不了事。如何改变这一观点,推动更多人加入集体行动?这就需要去分析集体行动背后的行为动力学。

导致集体行动乏力的原因很多,可以归结于几方面。

第一,我们倾向于关注短期而忽略长期。我们乐于活在当下,而不愿意思考长远的事情。过去100年新闻媒体所塑造的即时性让我们对长期缓慢的问题无感(温水煮青蛙的问题)。而过去十几年社交媒体的兴起,也导致我们的注意力日益缩减。

第二,集体行动难的问题。总有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轻则搭便车,别人出力干活,自己捡便宜;更有甚者,只从自己利益出发,认为只要别人减排了,自己哪怕继续排放也不会带来大问题。只是如果人人为自己,事情就不可为了。

第三,对气候变暖这样的复杂问题还是存在认知的不同。比如很多人并不认为碳减排是大问题,因为对他们而言,气候变暖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微小的变量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很难做精确的预测。既然短期预测不准,他们就很难相信长期不作为真会带来灾难。

针对集体行动问题,《看不见的大象》提出了我们需要从人类群体行为动力学来思考如何推动集体行动。就好像行为学告诉我们,人类并不是理性人或经济人一样,通过对人类的进化分析不难发现,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他们有合作性,具备超越族群与陌生人合作的能力。因此,核心问题变成了如何推动(助推)人们去合作?

一方面可以诉诸人类本身具备的平等和正义这样朴素的感情,而这些感情恰恰是经历了几十万年进化,人类在协作过程中固化在脑中的大象。行为学中很著名的“最后通牒”实验就证明了这一点,即人如果感受到分配不公平,哪怕让自己受损,也不能眼见着别人占便宜。在这个实验中,有100元的奖金,由甲来决定如何与乙分配,乙决定是否接受。如果甲决定五五分配,或者四六开,乙一般会接受,但如果甲决定留给自己90元,只给乙10元,在很多情况下乙就会选择不接受,虽然按照经济人的假设,即使甲给乙1元,乙也应该接受,因为这是意外之财。但脑中大象对公平的执着会让乙放弃这份额外的收益。

从平等和正义的观念出发,可以得出要想推动集体行动,需要加入互惠概念的结论。互惠强调只有在群体中的大多数人相信其他成员也会采取合作行动时才能起作用。一个集体意识超越个人利益的人,愿意在集体中积极承担一定责任的人,只有在确信有很高比例的合作者时,才会选择合作。

另一方面则要思考如何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即不要因为一个人的行为很渺小,改变不了大局,就因此不作为。卡诺瓦提出临界值的观点,即只要有足够多的人认为自己的努力能带来改变,他们就会选择加入行善(遵从自身对于公平和正义的朴素认知)的事业中,不再理会其他人。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推广垃圾分类,如果有足够多的人觉得垃圾分类有助于环保,哪怕还是有几个邻居乱放垃圾,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付诸行动,践行分类垃圾。这背后当然也会有同侪压力(peer pressure)的因素。同样,当大城市开始推广汽车在斑马线礼让行人时候,当更多司机开始改变自己的行为时,也会让遵从变得更普遍。这就是“足够”的问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临界点更快出现。

在推动集体行为时,我们也需要避免出现两种错误的思维。一是集体惰性,我们一边期待着有人站出来做些什么,一边抱怨着事情没有改变,为我们的不作为找些简单的借口。二是将推动集体行为的临界值想象得过高,其实在很多情况下,一个想法想要得到广泛传播,并不需要得到超过半数人的同意。

最后回到认知问题,我们也需要追问一下,我们要采取的行动是否更依赖较高的认识水平,需要增加向公民提供的信息量?还是过多的信息阻碍了人们的行动,所以需要进行“大脑清理”,比如提供更加聚焦的信息,或者更加能打动人的信息?在信息爆炸时代,信息过载也可能成为阻碍集体行为的障碍。

吴晨

著名财经作家,晨读书局创始人

《经济学人·商论》原总编辑

本周在留言区获点赞最多的一位读者,分享朋友圈点赞最多的一位读者,分别获赠送一本最新中文版纸质书。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内容的朋友们,

转给需要的朋友们哦。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33298.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0月15日
下一篇 2024年10月15日

相关推荐

  • 华立职业技术学校有本科吗

    省外夏季招生计划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2025年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 省外招生计划1057人 覆盖医药健康、信息技术、经济管理、智能制造 艺术传媒、现代服务、教育等热门领域 精准对接湾区产业所需 多选择 优品质 让专业选择成为职场进阶的起跑线! 北京市2025年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120分 北京市专科普通批志愿填报时间: 7月24日、25…

    2025年8月23日
  • 明德学校在哪里

    [闽南网] 新版《流星花园》在哪里拍摄的 明德学院是哪个学校 《流星花园》中的明德学院取景地,就是上海建桥学院临港校区,具体地址是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城环路1111号。 电视剧播出后,很多小伙伴发现,上海建桥学院临港校区标志性的红墙蓝瓦的图书馆竟然出现在了剧中,原来,《流星花园》中的明德学院就是上海建桥学院临港校区呀! 上海建桥学院,创办于2000年4月,是经上…

    2024年6月1日
  • 山东交通学院专升本宿舍

    山东协和学院 济南 民办本科 学费根据专业划分:19800-39800 不军训 [校园生活]校园生活较为便利,餐厅有两个。第一餐厅有两层,第二餐厅有三层,在第二餐厅的下面还有地下超市[住宿情况]宿舍不确定,有单元楼,8人间[住7人],部分有阳台和独立卫生间 山东华宇工学院 德州 民办本科 学费根据专业划分:19800-22800 军训 [校园生活]生活便利,…

    2025年5月19日
  • 英国预科学费(英国预科学费和本科学费是一样吗)

    本文首发于官方公众号【留学咖啡馆】,关注获取更多留学干货及资讯~ 对于想要去英国留学的同学,相信都听过预科。但对于预科具体是什么?适合哪些人就读? 还是有不少同学搞不懂。 一、预科概念 预科,即大学基础课程(Foundation Course)或桥梁课程(Bridging Course / Pathway Program)。 事实上,预科的概念,最早就是来自…

    2023年11月4日
  • 丹佛大学中国留学生多少_丹佛大学中国留学生多少人

    美国丹佛大学2017年留学大学生485人,占总大学生比例的8.43%,2018年留学大学生438人,占总大学生比例的7.6%。大学本科每年也会招收一部分中国人,具体可以咨询美藤国际教育老师。 美国丹佛大学学制 丹佛大学采取学季制(Quarter)授课,一年分春、夏、秋、冬四个学期开课。学生可通过RD、EA和滚动录取的方式申请。RD申请截止日期是1月15日,录…

    2024年2月26日
  • 澳门留学中介(澳门留学中介费一般收多少)

    澎湃新闻记者 吴怡 实习生 徐清扬 一群大学生组团从珠海的出租屋打车到拱北口岸,花几分钟匆匆过关后,再拼车或坐大巴分流到澳门的各大高校,傍晚下了课又拼车回到珠海这边的住处。如此反复。 这是澳门在读研究生的“双城生活”。在连接珠海和澳门的拱北口岸,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 近日,澎湃新闻采访了四位在澳门读研的学生,她们或是在校生或已毕业。问及求学澳门的原因,答案几…

    2023年11月2日
  • 音乐商务与音乐传媒专业学什么

    [专业推介]——音乐表演 专业代码——130201 培养目标 音乐表演专业方向培养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歌唱技巧、乐器演奏等知识,具备较好的舞台表演、音乐鉴赏和信息技术运用等能力,能够从事声乐演唱、器乐演奏、群众文化服务和艺术教育培训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课程设置 专业基础课程——视唱练耳、乐理、和声、中外音乐简史、中国传统音乐、音乐欣赏、艺术概论等 …

    2024年1月8日
  • 奥斯汀大学达拉斯分校

    近日,河北外国语学院与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正式签约。河北外国语学院董事长、校长孙建忠院士与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国际事务副校长索尼娅·费根鲍姆分别在《中国河北外国语学院与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合作协议》上签字,标志着两校正式开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 河北外国语学院与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于2024年初开始探讨交流合作,同年5月推广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为期一个月…

    2025年4月2日
  • 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排名

    一直以来美国都是稳坐热门留学国家的榜首,美国高质量的教育水平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籍学子不远千里远赴美国进行留学深造,美国有很多世界一流的大学,比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加利福利亚大学等等。美国的大学出来教育水平一流,并且各具特色,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都可以在美国找打合适自己的学校。 远赴美国留学,不仅仅是为了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体验不同的生活也是很…

    2025年9月1日
  • 新西兰研究生留学一年费用_新西兰研究生留学一年费用多少人民币

    新西兰作为英联邦国家,英式教育制度根深蒂固。同时,它还是全球首个立法保护留学的国家,教学质量稳定,收费相对合理,因此不少学生选择赶赴新西兰深造。 其中,去该国读研的人很多,当地多所大学也推出了授课类硕士课程,凭借学制短、入学标准明确、录取率高、专业选择丰富、开学时间灵活等优势吸引学生入读。 那么,新西兰硕士入学要求是什么,时间又该怎样安排呢? 入学要求 硬件…

    2024年4月14日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