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学毕业赠言

在北大的时光

如沙砾般从指缝间流走

在学子们正式挥手告别燕园

开启一段新的旅程之际

在北大各院系、学部毕业典礼上

师长们也有殷殷嘱托

今天,我们节选了

12位北大教授送给学子们的话

愿师长们的叮咛

照亮前行的长路

回首 · 展望

骊歌声起,雏鹰展翅

回首求学漫漫路

在人生的新起点上

愿同学们以青年之志

谱写时代的新篇章

01

医学部 乔杰

持平实之心,闯未来之“道”

在北京大学医学部202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在讲话中回顾了同学们参与党和国家的重要时刻、见证北大医学的蓬勃奋进、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的求学历程。她勉励同学们:

“将北医的‘厚道’品格融入自己的人生,在未知世界里勇毅前行,在有限的生命里拓展人生无限可能。”

坚定信念,树立“大志向”。从前辈们身上汲取前进的动力,在磨砺中见风雨、长才干、壮筋骨。

心系苍生,厚植“大情怀”。以前辈为榜样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非凡的力量,成就不凡的人生。
砥砺奋斗,练就“大本领”。把孜孜不倦的钻研作为人生常态,以“千万锤成一器”的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
实干奉献,肩负“大担当”。脚踏实地、笃定前行,扛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

持有平实之心,才能闯未来长远之道。才能在树家国情怀之“道”上开创前程,在修医德行仁术之“道”上治病救人,在精专业勤学习之“道”上厚积薄发,在讲奉献重实干之“道”上勇挑重担。

02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陈兴

珍惜所处的群体,做自己的“园丁”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陈兴教授在学院毕业典礼上致辞,他勉励同学们珍惜所处的群体,不拘泥于“小我”沉浮的一时得失,多为他人考虑,让自己成为优秀群体的一部分。他希望大家:

“能保持谦逊的态度,具有欣赏他人的眼光,不断学习和成长。

明天,你们有的继续探索、勇攀科学高峰,有的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投身芯片技术研发,有的心系国防军工、加入航天科技单位,还有的投笔从戎、投身军旅。彼时,请不要忘了,一定要珍惜你所处的群体,不拘泥于“小我”沉浮的一时得失,多为他人考虑,让自己成为优秀群体的一部分,让自己的群体更加优秀,让自己的民族更加强大。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师长的教导,我们也常常把老师比喻成园丁。走出校园,你们就要多做自己的“园丁”了。就像种花植树一样,需要不断浇水施肥,修剪枝丫,不骄不躁、静待花开。我们唯有“吾日三省吾身”,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品德修养,秉持北大人的家国情怀,“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03

工学院 段慧玲

做时间的朋友

北京大学工学院2022年毕业典礼上,工学院院长段慧玲教授在致辞中说,毕业后的人生充满了不确定和未知,而正是这种不确定和未知,让我们拥有无数机会去塑造、去奋斗。她勉励大家:

“从此刻毕业后,你们每个人作为个性化的奋斗者,去打造一个全新的、最好的自己。

在未来,如何把生命活得精彩和更有意义,每位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的故事都与自身当时所处的时间、地点、场合有关,都不可复制。但是,这些人士的成功都有共性,那就是面对不确定和未知的将来,他们认定目标,始终保持勤奋、坚持理想、经受时间的磨练和考验,终有所成。

希望同学们在未来人生道路上,设立长远和有挑战性的目标,在不确定中找到确定支点,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性和适应性,让我们一起做时间的朋友。

04

元培学院 李猛

保持坚韧和执着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院长李猛教授在学院毕业典礼的致辞中,代表毕业生感谢各专业院系、各职能部门对元培学院始终如一的支持。他嘱咐同学们:

“保持这份从元培的自由选择中获得的灵魂上的坚韧与执着。

今天的毕业典礼纪念的,不仅仅是大家们既有的成功和荣誉,更是过往的日子里每一位元培学子面对各种困难、挑战、挫折、痛苦,最终积聚和爆发出来的精神上的力量。

面对未来,希望同学们能够始终保持这份从元培的自由选择中获得的灵魂上的坚韧与执着,始终记得在元培见过的风雨和阳光,在未来的道路中走的更远、更坚定。

时代之问 · 期盼之答

将“时代之问”作为毕业赠言

将师长的深切教诲

注入“期盼之答”中

让北大气质

伴随同学们走过未来更长的路

01

智能学院 朱松纯

未名之问、人生之问、时代之问

北京大学智能学院院长朱松纯教授在学院毕业典礼上以三个开放的问题:“未名之问”“人生之问”和“时代之问”作为毕业赠语,他希望同学们将未名湖蕴涵的文化与价值永久植入思想中,成就自己精彩的人生。他勉励同学们:

希望你们在前行的路上不要忘记思考,在思考中更好地前行。”

同学们,无论你们未来在哪里深造或者工作,北大将永远是你们为之自豪的人生印记。但我想这个“印记”不应该只是一张束之高阁的学位证书,更不应就此成为你封藏心底的前尘往事,而应当是与你血脉相连、时时拂拭的北大精神,是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

无论未来经历怎样的人生,面对怎样的诱惑、困难或是挑战,同学们要永远记住北大人所应有的气质与魄力,永远将北大精神作为自己的心灵慰藉与力量源泉。

02

外国语学院 陈明

脚踏青山 星辰璀璨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明教授在学院毕业典礼上深情致辞,回望来路,感谢岁月和风雨,让同学们玉汝于成;感谢同学们继承外院的爱国传统,从未忘记使命担当。他以季羡林先生曾写过的一句话勉励大家:

“志当存高远,心不外平常”!

以平常心,过普通的日子,在黑夜里喝白开水。要磨去的是傲气,要留下的是初心。学会与自然对话,与天地清谈,养浩然之气,生磊落之心。不管你今后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要守法、明规、正身、诚心。除戾气、去油腻、存坦荡、行善念,做到心中有丘壑,眼底现平和。

就如同夏日清晨最后的一滴露珠,在未名后湖季荷的叶边,缓缓掉进湖中,似乎没有激起一丝涟漪,就那么恬淡静然。怀念91级的胡子,真挚的诗句和呐喊式的歌声,仿佛还飘荡在毕业典礼的上空。怀念教授胡语的段老师,一位在冷门中练就绝学的师太,还有她在最后一部书的最后留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听映月的弦声嘶哑,二胡不缀,学会感恩,学会怀念!

03

国际关系学院 唐士其

人是一种可能

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院长唐士其教授在致辞中提出了“人是什么”的问题,并给出“人是一种可能”的回答,期望大家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他勉励同学们:

人是一种可能,所以在有利的条件下能够乘势而进,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取得改天换地的成就。”

人是一种可能,但并非万能。可能要变为现实,需要各方面的条件。除了外部环境,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能够自己把握时机,审时度势,慎思明断,“虑善以动,动惟厥时”,谋定后动,自强不息。这就意味着每一个人要担起对自己的责任,要出于对自身和环境的判断,努力为自己找到可能的空间与边界。既不轻易放弃,也不莽撞进取,能够“知至至之”“知终终之”“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这就是真正的智慧。

同时,人作为一种可能,就既可能入圣,也可能为魔。行善为恶,尽在一念之间,所以我们就不能太相信自己,而是要对自己保持高度的警惕,朝乾夕惕、慎独禁微。

04

中国语言文学系 杜晓勤

“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系主任杜晓勤教授在院系毕业典礼上致辞,他用“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来回答“一位北大中文毕业生如何才能更好地处理与社会、时代、国家之关系”的问题。他勉励大家:

如今,诸君学已有成,今后更要以学安身,以学立命,以学报国。”

今年此时,我则在思考,一位北大中文毕业生,作为社会人、国家公民,可以如何更好地处理与社会、时代、国家之关系呢?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我们的学科特长达至更高远的人生目标呢?想到这些问题,我脑子里一下子就跳出初唐宰相裴行俭评论“初唐四杰”的一句话:“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旧唐书·王勃传》)意思是说,文士是否能够实现高远的人生目标、政治理想,器识最重要,而文学艺能则居其次。裴行俭的这句话屡被后人引为衡文评人或者勖勉生徒之语,我今天也借此赠给即将毕业的诸君。

器识,可以体现在我们的人生态度上,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在乎眼前之得失,不计较一时之利害,以道自守,志存高远。

器识,可以体现在对自己所属时代、文明和国家的认知上,就是要将之放在古今中外的闳阔背景下,对诸多文明与制度进行理性比较,既不轻信盲从,也不固步自封;就是要以史为鉴,以人为本,胸怀天下,放眼世界,不负韶华,不负人民。

感怀岁月 · 憧憬未来

师长将手中的接力棒

交到新时代的青年手中

奏响青春之歌

北大之歌、民族之歌

01

生命科学学院 吴虹

有志,有识,有恒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吴虹教授在学院毕业典礼上对毕业生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你们“有志,有识,有恒”,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

吴虹老师与毕业生们分享了自己毕业后的三点体会:

第一,人的一生最难但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并为之不懈地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让别人的期许和来自社会的压力改变自己的选择。

第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是不能计划也无法准备的,就像我们所经历的新冠病毒疫情一样。能够直面挑战,你会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最后,要感恩,要有责任感和一个大于自己的目标和胸怀。我们一直在享受前人所创造的一切,现在要想一想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回馈家人,回馈社会,使中国和世界变得更好。

吴虹老师最后寄语毕业生:

请不要忘记你们今天对未来的承诺。母校所期盼的不仅是你们个人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你们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努力和担当!”

02

国家发展研究院 林毅夫

当前的挑战与应对的原则

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在学院毕业典礼上和同学们分享了当前的挑战,同时也提醒同学为未来应对挑战做好心理准备。

“不管多大的挑战,都是我们实现个人理想、贡献社会进步的机遇。

第一个原则是积极主动。任何情况下,挑战多意味着机会也多,作为一个有为青年,最重要的是面对不确定性和挑战时要主动抓住机遇,将其变为现实,创造更多资源来帮助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克服挑战。

第二个原则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同时用力。要想抓住机遇克服挑战,一方面需要有市场竞争来调动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需要有为政府来帮助企业和社会各界克服市场中存在的各种障碍。
第三个原则是既审视自身优势,也放眼全球市场。请同学们记得:全球化仍然是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机遇,即使在逆全球化的潮流之下,我们发展中国家自己也必须坚定全球化的信心,着力去推动全球化的实现。
第四个原则是超越小我,心系国家和人民。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实现各位自己的抱负,但更重要的,是为了推动国家社会的发展,让全体人民都能够分享发展带来的好处。

03

法学院 潘剑锋

信仰之念常在

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潘剑锋教授在学院毕业典礼的致辞中说,要从不确定中去寻求相对的确定性,从根本上而言,就是要热爱生命,相信生命是坚强的。他寄语同学们:

“信仰之念常在、生命之树常青!”

回首自己的成长经历,多少都会有自己的所谓高光时刻和黯淡时期,无论是困难的克服还是成绩的取得,哪个不需要付出辛劳。人生就是如此,高潮低潮跌宕起伏,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坚持下、努力下,就迎来了新的曙光。

我们热爱生命,就是相信生命是坚强的。宽待自己,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韧性,去观察、学习和调试,确保判断的质量。唯此,在情况突变,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能踏上长远而坚实的道路。

04

深圳研究生院 张锦

成为创造价值增量的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张锦教授,通过线上方式在深圳研究院2022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在临别之际,他希望每位毕业生都能够谨记:

“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方式,就是使自己成为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创造价值增量的人。”

第一,希望你们传承北大与深圳创新基因,志存高远、执着追求。“北大是常为新的”,同时接受了北大和深圳创新精神熏陶的南燕学子,没有理由不去干一点“不一样”的事!

第二,永葆对未知的好奇,终身学习、厚积薄发。唯有坚持学习、持续赋能,才能与时代同前进,才能打牢创造价值增量的基础。

第三,开足奋斗的“马达”,守正笃实、久久为功。无论将来从事何种职业、走向什么岗位,都能不因暂时的困难而却步,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不因平凡而平庸,不因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希望同学们以“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的积累,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成为创造价值增量的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燕园生活将告段落
前方等待着的
是一段崭新的旅途
愿所有毕业生带着这份嘱托
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创造自己更加精彩的未来
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医学部、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智能学院、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元培学院、深圳研究生院
图片:黄喆、胡晓东、各院系公众号、视觉中国
编辑:李萌春、陈泓君、王丁熠
排版丨责编:昭花花

北大文科生学计算机,666!

穿上北大学位服,合影吧!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

启航,祝福!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38826.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18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8日

相关推荐

  • 荷兰豆怎么做好吃

    说到荷兰豆,相信不少的朋友都是被它那爽脆的口感给吸引的,当然了,荷兰豆的营养价值也是非常的高的,每一百克熟荷兰豆可提供蛋白质8.5克,约相当于28克熟瘦猪肉所提供的能量,但按每一克蛋白质计算,荷兰豆所提供的热量比瘦猪肉多一倍。常吃荷兰豆可以防止人体致癌物质的合成,从而减少癌细胞的合成,预防癌症的发生。具有抗菌消炎,增强新陈代谢的功效。可以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

    2024年6月12日
  • 美国硕士研究生留学

    【美国留学】硕士申请秘诀,黄金7步,一个不能少! 你是否在为留学申请而迷茫、焦虑?不知道申请什么专业?不清楚到底申请哪些学校?别慌,晓宏老师以20年经验,今天分享给你硕士申请7大流程,梦校触手可及!! 01 护航梦校 万事有规划,不虚度时光 搞建筑,先得有图纸;做项目,先要准备策划书… 留学申请这么重要的工程,没有规划方案怎么行! 1. 万事有规划,否则一团…

    2024年1月30日
  • 塔夫茨大学入学要求

     美国塔夫茨大学完全可以用低调奢华有内涵来评价。因为它远没有美国有哈佛和耶鲁等世界学府的名气大,但是大家公认的塔夫茨大学教学实力紧跟哈佛耶鲁之后。如果有哪位同学被塔夫茨大学录取,这位同学一定会笑的嘴巴都裂开。塔夫茨大学这样优秀,那它的排名怎么样呢?有哪些录取要求?一起来看看留学美国网的解答吧。 1852年建立于马萨诸塞州的塔夫茨大学,开设90多个本科专业,是…

    2024年10月20日
  • 康奈尔大学研究生申请要求

    康奈尔大学研究生申请条件学术背景要求本科学历:申请者必须具有本科学历,或者具有同等学力的学历。英语语言能力:申请者的英语水平需要达到雅思6.5分(单项不低于6.0分)或托福80分(单项不低于20分)。此外,研究生院要求雅思考试的总分达到7.0或更高。GPA:申请者需要具备一定的GPA成绩,一般建议学生GPA在3.5以上。入学考试成绩:大部分专业需要提交美国研…

    2024年10月9日
  • 美国肯恩大学qs排名有吗

    前世今生 温州肯恩大学,简称WKU、温肯,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大学路88号,由肯恩大学与温州大学合作创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大学,属于综合类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校训是“Start here, go anywhere”。 (1)2011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温州大学与美国肯恩大学合作筹备设立温州肯恩大学; (2)2014年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温州肯恩大学,学校…

    2025年2月28日
  • 加拿大人口2023总人数(加拿大人口2023总人数 面积有多大)

    截至 2023 年1月1日,加拿大人口总数已跃升至3950万。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加拿大人口增长了105万,这一增长创造了加拿大6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与此相关的,2022年还有两项年度新纪录诞生:年净增非永久居民60.8万,接收新移民超过43.7万。 加拿大《2023-2025年移民水平计划》的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进一步增加移民人数,2025年年…

    2023年11月15日
  • 莱斯大学为什么qs排名这么低

    前段时间,QS发布最新2025世界大学排名,由于排名指标的变动,导致今年不少大学的排名产生了不小变动。 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唯独美国大学除外。在进入QS前百的25所美国大学中,有20所学校的名次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例如: 芝加哥大学从24年世界11掉到25年世界21 哥伦比亚大学从24年世界23掉到25年世界34 密歇根大学从24年世界33掉到25年世界4…

    2025年6月18日
  • 中国中医药大学排名文科

    2024年收分比较低的中医药大学有江西樟树中医药职业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文科和理科录取分数线的学校名单不一样,还需具体分析。 本期老师按照全国中医药大学2024年在四川省的录取分数线高低排序,为大家整理收分很低的中医药大学有哪些,包括收分最低的文科、理科中…

    2024年12月10日
  •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有哪些)

    什么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属于经济学学科范畴,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践与操作、国际贸易风险分析与规避、企业国际化经营、国际商务与全球营销,为企业规避贸易风险,制定国际化经营战略和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手段。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较强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

    2023年11月9日
  • 南佛罗里达大学学位服

    中国网北京6月2日讯(记者 徐虹 刘佳)距离2021年高考还有6天,近日,各高校的招生政策也在陆续发布中。此前,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显示,今年本科专业新增37个,涵盖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门类,与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关联。 在陆续公布的各高校招生方面中,中国网记者梳理发现,新增专业现象普遍,…

    2025年8月23日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