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洪美国贝勒医学院

■记者 李晨阳 张晴丹 赵广立 见习记者 刘如楠 实习生 周佩滢

“只认第一作者,还怎么鼓励合作?”“严格起来,有时候连共同一作都不算数。”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的上述观点引起了科技界的热烈讨论。他认为,国内科研界目前通行的“三认三不认”评价标准,让科学家不愿合作或不敢轻易合作。

所谓“三认三不认”,就是只认第一作者、第一作者单位、通讯作者;不认非第一作者、非第一作者单位、非通讯作者。

李家洋呼吁,尊重和认可每一位合作者在科学研究中的付出,鼓励人们心无旁骛地展开合作,在协同中走向共赢。

文章发布后,有人认为上述观点对鼓励科研合作有很大意义,但也有人担心一旦放开“三不认”,会加剧论文乱挂名等现象。更多的人关注的是——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体现不同作者在科研活动中的贡献?如何在为合作攻关、科技创新营造更好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让每位科研参与者得到合理的回报?

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科学报》采访了多位国内外一线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政策专家。

反对:对所有作者一视同仁不公平

某高校教授张栗(化名):

论文署名排名,从来都是以贡献大小为依据。

从实际情况来看,一篇论文里第一作者与其他作者的贡献通常是显著不同的。包括诺贝尔奖的评选在内,全世界科学界都是认第一作者、并列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

对论文所有署名作者都一视同仁,实际上是极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好奇心和对于声望的渴求,是科学家进步的两大动力——科学家本就没什么“利”可得,还不能重视“名”吗?总不能指望所有科学家都很超脱。

虽然不排除有些人确实“比较超脱”,但其实不在乎署名的,往往是已经在国际同行中建立了领导者声誉的“大牛”。他们对于一般的论文成果很少在乎署名、署名排名。但遇到非常重大的发现或进展,也很难说他们不在乎署名和排名。“大牛”可以不在乎署名,但研究生、博士后必须在乎。

其实,解决合作遇到的问题可以探索其他办法。不能为了鼓励合作,再去制造一个大得多的麻烦,破坏对于论文排名的基本认知。

赞同:这个建议适合“大”成果

某科研院所首席科学家陆康安(化名):

我的理解是,这个建议主要是针对真正重大的、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特别是强强联手的大型科研项目,一定要承认共同第一作者乃至更多参与者的贡献。

就像著名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发表的论文上署名非常多,你能不认可共同第一作者吗?能不认可除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以外的其他作者吗?

有过相关经验的科技工作者应该知道,重大科学研究和一般较小的科学研究,在组织形式、各方贡献上是很不一样的。不能也不应该“一刀切”地进行评价。

我们国家现在需要鼓励高质量的科技合作,促进真正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产出。投身于这样的科研工作的每一个人,理应得到尊重和认可。而那些乱挂名、发人情稿的课题组,我不太相信能做出真正的好成果。

有人担心承认了后面的作者,就把第一作者的功劳抹杀了,我觉得不至于。论文作者排序本来就体现了贡献大小,一作的功劳是抹杀不掉的。

海南大学教授王守创:

我比较赞同李院士的观点,要认同共同第一作者,也要鼓励合作。同时不要只看作者排位,还要看“作者贡献”这一部分的详细描述。

很多人担心论文乱挂名的问题,但这主要是课题组行为规范不到位造成的。

我认为第一作者乱署名的情况很少见。因为作为项目主要执行者,第一作者有所有的原始数据和记录,如果受到不公署名对待,理论上可以申诉,甚至撤稿。

问题主要是通讯作者的署名比较难界定。是具体指导了项目执行还是提供了资源或者平台来开展项目?坦白地说,在大科研团队,我也不清楚通讯作者本质上由什么贡献来决定。

他山之石:国外是怎么处理的?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博士后薛潇:

欧洲这边没有所谓的只看第一单位、第一作者的说法,因为现在发文章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拿《自然》及其子刊来说,需要在文末专门列出一项“作者贡献”,详细说明各位作者具体贡献了什么。二作做的事情比一作更多、更重要的情况也是有可能发生的,所以现在要求一定要写清作者贡献。

在申请教职的时候,“作者贡献”是重要参考。我有一个同事,去年拿到了多所著名学术机构教职岗位的offer,他的很多二作论文都被看重。因为虽然他是二作,但贡献很大,在一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这种“作者贡献”也会有夸大成分。如果没有流程控制和严格规定,到底怎么写是难以统一的。

对此,国外有一个“贡献者角色分类计划”,是网络开源以供讨论的,能起到一定限制作用。

分析:真正的问题在哪里?

美国贝勒医学院博士高士洪:

强调“作者贡献”的讨论是有意义的。但不得不承认,这种贡献多数时候很难量化。

比如一人制备转基因动物、提取代谢物,一人做层析、质谱实验,一人负责下游数据分析,完成一个代谢组的小课题并撰稿。恐怕很难说得清谁的贡献“最大”。

理想状态下,奖励、升迁、经费申请都不应该拘泥于作者的署名发表情况,而应着眼于其参与的工作的精细程度、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但是,这就要求考查方下相当大的功夫来了解实际情况。

影响因子、一作文章数、通讯文章数,这些科研人员“升级”过程中面对的考评方式虽略显生硬冰冷,但也体现了高校建立量化公平性考核的追求。

我认为,如何客观考评一个科研人员的能力和潜力,可能才是根本的问题。

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梁正:

论文作者排序、通讯作者标注作为学术出版规范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以自然科学为例,第一作者应该是论文合著者公认的主要贡献者,是主要研究工作的完成者和论文主要撰写者,不论是学术评价还是评奖,都是这样认定。而通讯作者需要对文章的学术规范性、严谨性负责,同时也往往是研究整体思路的提出者和研究资源的实际提供者。

为什么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三认三不认”的现象?是因为在评价时缺乏同行或者小同行的意见。评价权甚至不在科学共同体的手里,而是由管理部门按照行政管理的逻辑“自外而内”进行评价。

当无法从专业角度评判时,就只能依靠署名、排序这种可量化的指标。

实际上,国外学者过去并不那么在意作者的排名,以及SCI、SSCI等一些期刊索引和引用指标。因为论文和期刊排名对他们影响并不大。整个科研资助和评价体系更看重研究工作本身的质量、学术共同体内部的认可,而不是这些量化指标。

另外,不同学科之间,署名和贡献分配方式也有差异,不能对所有学科用同一把尺子。

建议:到底怎么做才好?

同济大学副教授齐鹏:

承认第一作者的重要价值,客观上是合理的。前提是评价机制没有问题,即谁的贡献大、谁做的工作多、谁主导了研究,谁就是第一作者。但由此衍生出的一些边缘性的操作,可能会导致抢一作、占排序的现象。

我认为破局的关键还是破除“唯论文”。

在国际顶级高校中,除了论文之外还看领域内的同行评价与认可度。此外,不同学科也应当设立不同的评价体系。以我从事的机器人工程学科为例,我更认同应该做更多实事,而不只局限于写论文。

论文是一个有限的精华提取,不能呈现所有细节。如果能产出一个产品,产生实际的效益,我想它比一篇论文价值更大。

目前国内的评价体系不够成熟,还是以论文为主导。虽然有一些额外的因素,但是大家的观念没有彻底改变:能用论文评的,就不会采取别的方案。

完善非论文工作的成果评价体系,有助于解决当前问题。

梁正: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纯靠取消作者排名,那样更会出现“挂名搭车”的现象。

如果没有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比如出台举措打击论文署名不端行为,最终效果也不会好。

从国外科学共同体建设、科研资助与评价的成功经验来看,真正应该做的是改变背后的科研激励机制。不把量化指标与职称、资源分配等挂钩,把学术评价权交给真正了解相关研究的小同行。

从科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应缩小资源分配的差距。过去,资源较为稀缺,只能集中在个别生产力较高的人、个别项目上,如果均匀分配起不到激励效果。

但中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在很多领域已经不是跟随者了,需要去做更多的探索。这就需要缩小资源分配差距,鼓励大家在不同的方向上探索。这时硬把大家分出一二三等来,特别是通过一些形式化指标由“外行”进行评价和选择,对整个科研生态是有害的。

如果这些评价指标不再跟资源分配挂钩,大家也自然不会在意了,而会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研究上,科研管理和评价的难度反而会降低。

《中国科学报》 (2022-03-14 第1版 要闻)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38991.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19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9日

相关推荐

  • 出国留学材料_出国留学材料准备

    拱北海关: 我即将前往国外留学,想了解一下过海关有哪些注意事项,如哪些物品是禁止携带出境的、随身携带现金的限额、携带药品的限制规定及是否能携带宠物猫出境等,感谢解答! 学生 陈悦 陈悦: 您好!根据现行规定,对您关心的问题解答如下。 ■ 关于禁止携带出境的物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第43号令,以下物品禁止出境: 1.各种武器、仿真武器、弹药及爆炸物品;…

    2024年2月19日
  • 研究生的学费多少

    研究生的学费。 很多同学都已经欣喜地收到了录取通知书,然而面对研究生的学费问题,同学们和家长们多多少少都会感到一些焦虑。对于一些普通家庭条件的同学来说,这个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今天海燕老师来给大家分析一下,或许能为家长们和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学硕的学费相对适中,每年不超过8000元,三年也不过24000左右,奖学金可以完全覆盖,所以大多数同学实际上…

    2024年6月28日
  • 美术出国留学要多少钱

    在进行留学咨询规划时,不少同学及家长最为关心的莫过于海外留学花费情况。虽说食宿等费用丰俭由人,但院校的学费却是实打实的一笔支出。 接下来,就为大家分享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中国香港6大国家、地区代表院校的学费情况,纠结国家院校的宝子们可以收藏住啦~ 英 国 皇家艺术学院 作为常年霸占QS艺术与设计学科世界第一的院校,RCA可谓是同学们的梦校。由于R…

    2024年6月30日
  • 人大世界排名_中国人大世界排名

    文\江湖小舞 传闻多日的靴子终于落地了! 据央广网记者求证,网络上流传的“中国人民大学退出国际大学排名”一事,“从多个权威信源和知情人处得到证实”,人大“校方领导层已形成共识并作出决定”,并且认为“该决定符合我国教育发展方向,也将成为趋势”。 不只是人大,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也已陆续退出“国际大学排名”,其中,南大还明确“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均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

    2024年4月15日
  • 全球市场:欧美股市收涨 纳指、标普500指数日线五连涨 国际金价续创新高

    美股市场:美股三大指数13日上涨。截至当天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比前一交易日上涨297.01点,收于41393.78点,涨幅为0.72%;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上涨30.26点,收于5626.02点,涨幅为0.5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114.30点,收于17683.98点,涨幅为0.65%。 大型科技股涨跌不一,英特尔、谷歌、奈飞涨超1%,特斯拉、微…

    2024年9月14日
  • 2023年全球大学排行榜(2023年全球大学排行榜最新)

    现如今,随着我国与全球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这样的全球化社会背景下,我国许多学生也会选择以出国留学的方式提升自身的能力。 而与国内的择校标准相同,在许多学生决定出国留学之前,也会参考不同类型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单。近日,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榜新鲜出炉,从榜单上看,前十五名基本都是英国和美国的高校,而这也恰好印证了许多学生在出国留学时,大多会选择前往英美国家…

    2023年11月17日
  • 东京海洋大学世界排名_日本东京海洋大学世界排名

    相较于东京的名牌私立大学,同样位于东京23区的国公立大学存在感却相对较弱,其实很多有赴日留学计划的同学连三所东京国公立大学的名字都说不上来。说到东京的国公立大学,最大的优势便是既能享受繁华的东京生活,在学费支出上又非常实惠,留学成本直线下降。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东京23区有哪几所非艺术类国公立大学,其各自又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pexels 简单说明一下为…

    2024年4月14日
  •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文凭_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文凭好考吗

    知乎上有个宝宝,问了一个可爱的问题,“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新华学院、岭南学院哪一个更好?”结果,很多中大校友跑出来哭道,这是岭院在知乎上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中大岭院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商学院,专业平均录取分数名列省内前十。但中大南方学院、新华学院都是民办的本科院校,跟岭院实在没有可比性。 这些民办的“XX大学XX学院”,还有一个更加普遍的身份,就是独立学院。…

    2024年3月10日
  • 教育部留学中介排名

    英国留学中介排名,是英国留学申请机构的排名,每年都有不同的机构在这个榜单中榜上有名,是因为它们凭借着独特的优势以及优秀的申请案例赢得了广大同学们的信赖。排名也代表了留学生对于一家留学中介的高度评价,也是留学中介实力的证明。今天优越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英国大学留学中介排名知名度top3的机构吧。 1、英国优越留学 英国优越教育即优越留学,英国本土留学申请品牌,成立…

    2023年10月18日
  • 昆山杜克大学堪比985

    昆山杜克大学,代表着国内中外合作办学的最高水平,就连每年16万以上的学费也是最高水平。北京的985工程大学,代表着国内公办大学的最高水平,就连高考录取分数,也是最高的。 昆山杜克大学,有着创新教育体系和课程,如果你有出国的计划,不想在体制内就业,那这所大学非常适合你;如果你打算在国内深造,未来也不打算出国,那北京的985工程大学,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是缪…

    2025年1月4日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