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伊斯堡大学住宿

2024年欧洲杯开赛已经两周多了,新黄河·济南时报特派记者深入比赛场地、主办城市和球队大本营,采访了众多赛事工作人员和观赛球迷,深刻感受到今年欧洲杯的B面:在物价和人力成本高涨的大环境下,主办方德国和欧足联联手将节俭办赛发挥到了极致。虽然这些措施消除了一些面子工程和资源浪费,但是过度节俭成了精简过度,随之而来造成的却是给球迷观赛和记者采访带来极度不方便,引发诸多吐槽。

免费不再,保障缩水,记者遭遇最节俭欧洲杯

从慕尼黑入关那一刻,记者就感受到本届欧洲杯的节俭。根据以往采访欧洲杯、世界杯的经验,赛事组委会一般都会在重要交通枢纽设置信息台,有专门的志愿者为前来观赛的球迷和采访的记者提供交通出行帮助。但是,记者在慕尼黑机场转了大半圈,询问了多名工作人员,都没有找到类似的工作台,也没有看到欧洲杯志愿者的身影。幸好记者每次出国采访都要提前做好出行攻略,查阅了手机里保存的资料后,终于找到前往市区的轻轨。

赛后混合采访区变成了短短的简单通道

对记者来说,采访赛事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办理媒体证件注册。根据2024欧洲杯组委会发的电子版媒体指南,新黄河·济南时报特派记者在安联球场附近的一个停车场里找到了欧洲杯媒体注册中心。整个注册中心是临时搭建的,看着像三四个集装箱拼装起来的,从仅容两人通过的门口进入,走两步就到了注册中心接待台,三名头发花白的老年志愿者询问了记者的信息,然后引导记者到了信息注册台。从接待台到注册台,只需转过一个弯角,几步路,倒也是方便。

五个同时工作的信息注册台后面,看着有点学生模样的志愿者效率很快,简单核对记者的护照信息后笑着说:“我们的系统里有你以往的照片,是否可以直接用在证件上?还需要给你现场拍一张吗?”听到这里,记者竟然一番庆幸,终于在欧洲杯采访证上不用出现精神疲惫的自己了。以往欧洲杯和世界杯注册时,竟然都要求记者现场拍照,当时都是匆忙赶到且精神疲惫,拍出来的照片自然很差劲。2016年欧洲杯采访证上的记者照片,就曾被球场安保人员多次核对,因为感觉不像是本人。记者发现,跟以往每个注册台都配备拍照设备不同,这次欧洲杯媒体注册现场只有一台,确实非常节省。

三四分钟的时间,记者的媒体证件就制作完毕。一名同样头发花白的志愿者告诉记者可以离开了,他还解释说因为地方太小,拿到证的记者们停留太久的话,会造成整个注册大厅拥堵。的确,领取证件的这个空间如果可以称为大厅的话,也不过最多容纳20个人。记者发现,往届欧洲杯给记者们提供的背包、水杯、比赛指南杂志等装备没有了,以往会赠送的钥匙链、手环等欧洲杯纪念品也不见了踪迹。志愿者的答复是,有用的信息在电子版媒体指南里,已经通过邮箱发给每个人了。至于媒体工作包的问题,他则是含糊地避开了。

揭幕战前,新黄河·济南时报特派记者在媒体入口处偶遇一位曾经一起多次采访欧洲杯、世界杯的资深同行,他一上来就开始吐槽:“赛事组委会的保障工作太差了,媒体工作间的瓶装水竟然都需要抢,因为就只有冰柜里那一点。很多记者都是一次拿多瓶,一转眼工夫就没了。去问志愿者,结果他们指着旁边的桶装水说,可以用纸杯接水喝。这是好几届大赛首次遇到这么节俭的东道主。”

比赛还没开始,媒体中心放瓶装水的冰柜已经空空荡荡

精简的不只是水的问题,还有记者们在媒体看台和媒体工作间的席位。本届欧洲杯开创了对记者报名数量严格缩减和控制的先例。以往大赛,赛事组委会和比赛承办场馆,都会在看台上给报名采访的记者预留足够的座席,其中包括确定数量带桌子的席位和可增加的座椅席位。但是,本届欧洲杯首次通过大量拒绝记者采访申请来达到缩减记者席位的目的。

新黄河·济南时报特派记者了解到,非参赛国的记者获批准可采访的场次数量大大减少,一位中国同行申请了13天小组赛比赛日的13场比赛,最终只获批了一场比赛采访证。除了看台席位进行了缩减之外,媒体工作间里记者的数量也被成功控制,因为本届欧洲杯开创了比赛采访没有候补名单的先例,如果该场比赛采访申请被拒绝,就没有机会候补别人放弃或者没有到达赛场造成的空缺,而且连球场都无权进入。记者发现,几乎所有赛场的媒体新闻中心空间都大大缩减了,与之相对应的媒体服务志愿者也大大减少了,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降低赛事运营成本。

对记者采访造成困扰的不仅仅在新闻中心和看台席位,交通很快就成了另一个问题。本次欧洲杯在德国十个城市举办,赛场分布非常分散。扩军后的欧洲杯小组赛赛事特别密集,记者需要辗转多个城市采访比赛,原本被认为是最佳出行方式的德国高铁却成了最大的吐槽点。除了动辄就晚点延误甚至取消,看似优惠的购票也对记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欧足联和德国主办方赛前大力宣传,将对球迷和记者乘坐高铁进行打折优惠,原来需要200多欧元的车票最多只需要39.9元就可以拿下。但是,很多记者尝试之后发现,这种优惠票只能提前两天购买,而且不可退。很多记者在大赛期间的出行存在一定随机性,经常会随着赛事的进展而变更,让本已忙碌的记者还得随时记得提前两天预订优惠票,否则就是动辄近200欧元的原价票,着实让很多记者感觉被赛事组委会忽悠了。一位曾采访过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老记者这样吐槽:“那届世界杯给记者的采访出行可是提供了足够的便利,高铁不管一等二等,随时可以凭证件上车,任意车次都可以。在主办城市主要的火车站外,都有直通赛场的媒体大巴,随到随上,密集时候十分钟就一班。这样的保障才能让记者专注于赛事报道。现在呢,我每天都得为忘记预订火车票而恼火,已经至少两次忘了订票只能买200欧元的原价票。”

本次欧洲杯,每场比赛可参加采访的记者席位被限定在数量不多的桌位区域

吃的挺贵,住的暴涨,球迷吐槽观赛成本太高

跟记者们的吐槽不同,前来观赛的球迷抱怨更多的是各种贵,高昂的食宿价格让球迷观赛成本大大提高。

先来说出行,虽然球迷也能享受到德国铁路29.9欧元和39.9欧元打折票的优惠,但是同样要提前两天预订,否则就得掏出比优惠价高三倍甚至四倍的价格买票。当然很多球迷会做好观赛出行计划,提前预订了优惠的高铁车票。不过,欧洲杯开赛以来德国铁路经常发生延误和取消,让很多球迷购买的优惠票打了水漂。很多人因为无法赶上下一程的火车,造成部分行程甚至全部行程都不得不重新预订,这种临时意外让很多球迷只能以原价购买车票,被大力宣传的优惠价成了摆设。

除了出行,还有住宿。大约半年前,在德国当地生活多年的一位球迷就告诉新黄河·济南时报特派记者,如果打算来德国采访或者观赛,最好早一点将比赛当天甚至前后几天的住宿都预订好,要不然很可能就得花大价钱买个床位,甚至有可能露宿街头。对大赛期间比赛举办城市住宿费用大涨已经有体会的记者,依然没有想到德国欧洲杯的房价可以涨到这么高。

以东部城市莱比锡为例,平时五六十欧元一晚的普通酒店,到比赛日前一天开始价格暴涨,比赛日当天最高的竟然能够达到正常价格八九倍。最受年轻球迷喜爱的青旅也成了“比赛日刺客”,莱比锡中央火车站边一个原本只需17欧元就可以住到的青旅床位,在比赛日当天竟然需要花120欧元才能抢到。

很多球迷已经将大把钞票花在了比赛门票和交通出行上了,更多时候对于住宿只是求一晚舒服睡觉就可。但是这样暴涨的价格,让很多球迷还是大呼“住不起”!于是,就出现了下面的场景:晚场比赛结束后一两个小时,在比赛城市的火车站内涌入大批球迷,他们都是来赶晚班火车,前往下一个比赛城市或者临近城市。

球迷深夜在莱比锡火车站席地而卧

不少球迷选择在29.9元或者39.9元预订的夜间火车上对付一宿,相当于省了一晚昂贵的住宿费用。因为上车没有检票,很多球迷涌入,造成不少夜间火车上人满为患,有人只能坐在地上,更有困得不行的球迷躺在车厢地板上呼呼大睡。细心的球迷发现,距离比赛主办城市半小时火车的小镇住宿价格比较正常。比如同处于北威州,埃森和杜伊斯堡的住宿价格就比临近的比赛主办城市盖尔森基兴和多特蒙德便宜很多。结果众多球迷的涌入,竟然让这两个城市的住宿价格也涨了起来。

一日三餐,必不可少。很多球迷发现,曾经很便宜的德国餐饮,费用也在暴涨。在柏林居住了17年的球迷吴先生告诉新黄河·济南时报特派记者,最近三年,德国居民都在抱怨日常饮食成本的大涨。以比较知名的“土耳其烤肉卷饼”为例,五年前的价格大约是3欧元,而如今普遍的价格都是6欧元。一位自称顿顿离不开中餐的中国球迷告诉记者,来德国看球已经十天,只吃了两顿中餐,“这里的中餐价格太贵了,一个人随便吃点,动辄就是100欧元。实在是受不了,只能在实在忍不住的时候去吃了两顿。”

2024年德国欧洲杯时间已经过半,随着淘汰赛的开始,被淘汰的参赛国球迷大部分已经回家,小组赛阶段观赛的很多球迷已经去其他地方旅游,住宿价格或许会有回落,但是吃饭和交通的成本依然是大头,估计记者和球迷们的吐槽还得继续。

记者:孟祥君 编辑:赵晨 校对:汤琪 摄影:孟祥君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0520.html

(0)
上一篇 2025年1月10日
下一篇 2025年1月10日

相关推荐

  • 昆士兰科技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世界排名)

    中新网布里斯班4月1日电 3月31日,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在布里斯班走访昆士兰科技大学。驻布里斯班总领事阮宗泽陪同访问。 当地时间3月31日,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左二)在布里斯班走访昆士兰科技大学。肖大使一行在校方带领下参观了校园中央分析研究设施。昆士兰科技大学(QUT)是世界知名大学,位于昆州首府布里斯班,是澳大利亚发展最快的研究型大学之一,拥有在校…

    2023年11月11日
  • 国际商务学校排名_国际商务学校排名考研

    国际商务专业简介 在“专业为王”的时代,专业的实力和特色日益成为学生选择学校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专业排名也成为了衡量专业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专业排名对于高考志愿填报的指导意义如下: 了解专业实力:专业排名通常基于教学质量、研究水平、师资队伍、实验设备等因素进行评定。较高的排名往往意味着该专业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预测就业前景:排名靠前的专业通…

    2024年3月27日
  • 麻省理工的入学条件(麻省理工的入学条件是什么)

    被全球理工科王牌——麻省理工学院(MIT)录取基本靠拼个人的实力。这点和哈佛不太一样。哈佛除了看申请者的个人实力外,个人背景和社会关系也是重要的参考项,并且往往背景和社会关系权重高。哪怕是个人各方面实力璀璨耀眼,但也可能被哈佛大学拒绝。因此,对于普通中产阶层,特别是社会资源普通的家庭来说,麻省理工比较适合我们这边培养体系的学生。社会名流家庭的学子比较适合去申…

    2023年10月24日
  • mba院校库陕西科技大学mba项目

    一、项目简介 陕西师范大学位于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古都西安,学校创建于1944年,系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现设有23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点 。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于2002年…

    2025年2月17日
  • 办理俄罗斯签证要多久

    俄罗斯电子签证是新推出的一种签证类型,不分领区,全国都可以进行办理,此类签证自签发之日起2个月内有效,最多16天停留,大概4-5天即可出签。 俄罗斯可以办理旅游签、商务签、访友签等单次入境的签证。需要准备的材料简单,包括护照首页扫描件、近6个月内白底照片,电子签对照片的要求比较严格,如不按规定提交,会被拒签。 关于照片的要求很高大家准备时一定要按照要求,大家…

    2024年4月26日
  • 印度有多少所大学

    令人惊讶的印度大学。 印度大学的学费本科生一年180卢比合18元人民币;研究生4000卢比合400元人民币。当然如果你是外国留学生,一年学费高达2500美元合18000元人民币。从这一点上看印度缺乏国际主义精神,对外国留学生太狠! 你知道吗?印度现在竟然有8410所大学!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它不但是中国大学数量的3倍,也是美国大学数量的1.5倍位居世界第…

    2024年10月27日
  • 福建985211大学名单

    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高校名单(截止至2024年6月20日),福建省高校共计有88所,其中本科39所,专科49所。 985院校:1所,厦门大学 211院校:1所(不含985的一所),福州大学 省部共建院校:6所,华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一,本科院校名单 二,专科院校名单:

    2025年1月5日
  • 西安出国留学中介排名_西安出国留学中介排名吕杏荺

    小编结合去年收到offer的同学整理了一波西安留学机构新反馈,有问作品集机构情况的、有问英美本科留学情况的,还有问香港留学中介的等等。 但是这么多人问的都有一个共性,向我滴滴的西安小伙伴们都会提出以下问题: ✨“西安排名Top5的留学机构有哪些?” ✨“西安留学中介机构排名是什么?” ✨“西安哪家留学中介好?” ✨“西安美国留学中介机构排名” ✨“西安英国留…

    2024年4月19日
  • 美国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排名_美国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排名榜

    在申请美国本科时,很多同学都会纠结申请哪个专业?近期将为大家系列盘点美本申请的热门专业排名及简介!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2023 美国大学 TOP30 生物学专业,一起来看看吧! 生物学专业又被称为生物科学(Biological sciences)或生命科学(lifesciences),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对生物的研究可以分为许多层次,包括细胞生物学、生态学、…

    2024年4月22日
  • 澳洲大学本科留学

    留学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高中生出国读本科的人数不断增加。中国学生如果要去澳洲读本科的话有以下几条路径供参考: 一是用高考成绩直接申请本科(直读大学课程-根据学生的高考分数确认直读大学课程(3年或4年))。 二如果不接受高考成绩,高二高三学生要想进入这些学校,则需要:到澳大利亚先读预科,再进入本科学习(标准课程:预科课程(1年)+大学本科学位课程(3年或4年)…

    2024年12月17日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