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训的全称

什么是清华校训?它是怎样产生的?有过怎样的变化?怎样体会它的内涵与价值?这些不仅是清华人应该知悉的问题,也是社会人关注和议论的问题。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次年更名清华学校,是在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西学东渐背景下,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开办的留美预备学校。当时许多有识之士在认识到应该向西方学习科学、民主的同时,不忘立足本土培养爱国建国治国之才。著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梁启超先生十分关注清华的办学和学子的成长,他念念不忘的是留美学子的文化植根,曾说过:“清华学生除研究西学外,当研究国学;盖国学为立国之本,建功立业,尤非国学不为功。”1914年11月5日他到清华作了以“君子”为题的演讲,以《周易》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激励学子,指出:

“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不息,不得一暴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而应重自胜、摈私欲、尚果毅,不屈不挠,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同时,君子待人接物应度量宽厚,如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严,责人轻,气度雍容。日后能以博大之襟怀,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以宽厚的道德,为社会之表率,作中流之砥柱,担负起历史重任。为此当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

梁启超慷慨激昂的演讲深深激励了清华学子,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成为清华校训。1918年4月25日出版的《清华周刊》总138期封面上出现内含“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八个字的圆形图标(图一),1926年11月25日,由校评议会议决正式确定为清华学校校徽(图二)。1928年,清华学校正式命名为清华大学,校徽依然沿用以上八字校训(图三)。

新中国成立后,高校一度不提校训,清华曾用一颗红五星覆盖了大礼堂主席台上方带有校训的校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蒋南翔校长提倡“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和“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从祖国需要”,曾激励了广大学子,但是没有明确为校训。

上世纪90年代,依据广大校友的意见,清华大学恢复沿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大礼堂的校徽也重见天日(图四)。在2014年颁布的《清华大学章程》第四十一条确定:“学校校徽为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为中文校名(繁体)、英文校名(TSINGHUA UNIVERSITY)和建校时间,中环为校训字样,中心为五角星。”

2010年5月,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对来自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校长陈力俊说:“大学有三宝:校训、校友和校园。两岸清华的校训相同,海外校友会是一家。”“两岸还没统一,但海峡两岸清华校友会早就统一了。”顾秉林的风趣讲话得到了陈力俊的认同,海峡两岸的清华同根同源,被传为佳话。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是清华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清华精神文化的支柱与灵魂,它不仅深刻影响了一代代清华学子,而且当毕业生走向社会后,仍然会成为他们激励自我、影响社会的精神标志。

2004年中国青年报和新浪微博“我最欣赏的十大校训”评选中,清华校训居首。清华老学长钱耕森教授解读清华校训时提到,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认为清华校训是世界所有大学最好的校训。

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认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高度概括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指出:“‘自强不息’就是永远努力向前,绝不停止,这句话表现了中华民族奋斗拼搏的精神。在政治生活方面,对外来侵略决不屈服,对不良势力决不妥协;在个人生活方面强调人格独立,志不可夺。‘厚德载物’就是要有博大的胸怀,兼容并包。在中国,儒、道、释三家彼此相容,这种现象只有中国才有。西方历史有宗教战争,中国则无,这无疑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自强不息’是奋斗精神,‘厚德载物’是兼容精神。这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称为‘中华精神’。”他还说过:“厚德载物是一种宽容的思想,对不同意见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对思想、学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自强不息是对生命的体会,人的生命就是努力前进、奋发向上。”“我认为这两种思想:坚强的意志、宽容的态度在中国文化里面起了主导作用,是一种健康的正确的思想。”清华人在建校初期,就将自身的精神世界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

依据史料和校友亲历以及海峡两岸清华大学校训同一的史实,清华的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应是不争之事实。然而,一段时间里,在网上出现多篇类似于“清华校训是16个字而非仅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腰斩的清华校训——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网文,称“清华校训之被腰斩,并非仅仅清华之悲哀,它标志着中国大学精神的迷茫和缺失”。 对此作为一个在清华学习工作生活了一个甲子,并从2002年开始研究清华历史文化的清华人,感到有必要澄清事实,以正视听。

所谓“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应出自清华国学大师陈寅恪于1929年所撰写的纪念王国维的碑文:“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这离清华确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已有十余年了,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确是清华人的一种学术追求。老清华梅贻琦校长持宽厚包容、独立自由的办学思想,他自称追随蔡元培“兼容并包之态度,以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并对革命学生实施保护。但在白色恐怖的大环境下,爱国诗人、民主斗士闻一多先生为争取自由民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事实上受到限制;在新中国蒋南翔长校时,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他创造性的办学理念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给予清华大学以至中国教育界以深远影响。但在计划经济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大背景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缺乏推动力和政策支持,受到明显的局限;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理念指导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逐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清华大学前校长顾秉林在201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以“独立思考 善于作为”为主题发表讲话,强调“从陈寅恪先生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到蒋南翔校长坚持‘不惟书,不惟上,不惟他,不惟洋,只惟实’,清华传统的深处,始终蕴含着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精神。无论是在学术研究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情况需要我们去分析、去判断、去决定。”2014年颁布的《清华大学章程》明确写入“学术上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现任校长邱勇提出了清华新百年“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办学理念,他认为大学负有文化传承创新之功能,应具备独特的思想品格和文化创造精神。2016年6月21日,他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强调独创性和批判性思维是博士生最重要的素质,博士生应该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来要求自己,不断创造新的学术成果。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国家加快了向创新性国家转型的步伐,清华也加大了蕴育创新文化的力度,学术氛围前所未有地活跃。

学校无论从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或是学术研究正在逐步实现从跟随到并行甚至引领的跨越。一批国际顶尖大学纷纷以对等的方式与清华联合办学,为了探索和应对世界性的挑战,培养创新人才,清华与华盛顿大学、微软公司联合创建的全球创新学院已在美国建成开学,以培养创新型的全球科技领袖和未来企业家为目标的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也继而成立。清华学子在国际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国际无人机大赛、国际机器人抓取与操作比赛、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和巴黎国际青年时装设计师大赛中勇夺冠军或金奖、一等奖。

2017年11月,国内外著名评估专家对清华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意见认为:清华的办学定位跟国家、社会的需求是高度一致的;学校人才培养的效果与设立的目标是高度符合的。广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教育质量的满意度是高的,学校创新人才不断涌现。评估专家组组长丁烈云院士感慨说:“一所大学和她所培养的人才,在一个大国自强和崛起过程中发挥了如此重要的作用,放眼全球,也是少有的精彩!清华大学不愧为引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在学术研究上,核能科学技术、放射检测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现代制造技术、材料科学技术、脑机接口技术、密码破译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立体视频获取与重建技术、生物生命科学以及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等等众多领域取得国际公认的领先成果。这些都是广大清华人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严谨、勤奋、求实、创新”“行胜于言”“人文日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等宝贵精神财富中汲取营养而取得的进步。

清华大学国际影响力逐年攀升,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2019年全球最佳大学排行榜,清华大学列第50名,中国大陆第一名;英国QS全球高等教育集团发布2019年度的世界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名列第17名,《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位列世界第9;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公布2019年全球大学排行榜,清华位列第22名。尽管排行榜均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事实告诉我们没有必要“悲哀”,我们在不时进行文化自检的同时,正在倡扬充分的文化自信,我们的自信正是建立在客观的发展现实和清华人群体为此付出的主观努力上,包括对自身精神境界的不断追求和攀升上,这正是“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校训魅力的现实体现。

编辑丨刘明辉

文章来源丨清华新闻网、“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公众号

跟我的距离近一点

考上的几率大一点

最权威的清华招生资讯,

最贴心的的清华招生服务,

尽在“清华招生”。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0845.html

(0)
上一篇 2025年1月16日
下一篇 2025年1月16日

相关推荐

  • 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升破7.20关口 一度涨超600点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在岸市场自8月中旬以来首次升破7.20关口。 11月17日,在进入夜盘交易时间后,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升破7.20关口,盘中一度升至7.1911,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7.2515)涨超600个基点,创8月初以来新高。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16时30分收盘报7.2465,较上一交易日涨50个基点。 更多反映国际投资者预期的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同…

    2023年11月18日
  • 留学本科热门专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媛媛)6月14日,启德教育发布的《中国学生留学白皮书——本科篇》显示,欧美及亚洲为中国学生本科留学热门地,计算机专业广受欢迎。 白皮书指出,根据美国门户开放报告,在2023/24学年,中国内地​赴美留学生总数超27万,其中超过三成为本科生;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的数据表明,同一学年中国内地​留英学生总数近15…

    2025年10月9日
  • 纽约大学法学院jd学费多少

    近日,U.S. News & World Report 发布了 2025-2026 年度全美最佳研究生院校排名,为计划赴美深造的学生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份榜单涵盖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法学院和护理学院等多个领域,通过独立评估体系对院校的学术实力、就业表现、科研资源等进行综合考量。以下结合各学科排名动态与选校逻辑,为读者提供全面解读。 一、学科排名…

    2025年6月25日
  • 中央兰开夏大学硕士学位含金量_中央兰开夏大学研究生申请条件

    选择去马来西亚留学的重点 马来政治稳定,治安良好,环境优美,社会和谐; 3000多万人口(其中800多万华人-相同的文化); 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 英联邦国家,英国的教育体制,良好的英文环境; 温和的热带雨林气候,没有台风,地震,天灾等。温度在24℃-32℃ 签证率高,不受其他国家拒签史影响; 第三国的最佳跳板; 特有英国双文凭,含金量高; 学费低廉,全…

    2024年3月1日
  • 三亚学院录取分数线

    三亚学院 三亚学院始建于2005年,位于海南省三亚市,由世界500强企业吉利控股集团出资建设。作为中国成长最快、最具竞争力的综合类民办大学,三亚学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三亚学院2021年分省份录取分数线(部分省份部分专业,有需要其他省份的请留言)。欢迎大家收藏! ————&…

    2024年8月15日
  • 考文垂大学伦敦校区地址

    考文垂大学(Coventry University)坐落在英国考文垂市,简称考大,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联盟成员。学校前身是成立于1843年的考文垂设计学校,1970年与兰彻斯特理工学校和橄榄球工程技术学校合并更名兰彻斯特理工学院,1987年更名考文垂理工学院,1992年依据《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法案》赋予其大学地位,更名考文垂大学,201…

    2025年7月3日
  • 医学类大学排名考研

    文|《中国科学报》见习记者 陈祎琪 8月4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公布2021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和中国医学院校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榜单。北京协和医学院以100量值高居双榜榜首。 2021年度科技量值排名前10的分别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医学…

    2025年6月10日
  • 出国留学回来能干什么

    在豆瓣上有个“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小组,已集聚了约5万名海归,成员大都是“海归留学的失业失学者”。 小组日常讨论话题多为“事业之废”和“生活之废”:出国花销不菲毕业多年挣不回学费,求职遭遇困境,职场文化格格不入,择业失误,处处碰壁。种种不满导致内心备受煎熬,最后间歇性失去了奋斗的欲望。 他们自嘲为“海归废物”,满是困惑与不如意的“废物”开始抱团取暖,“海废…

    2024年5月26日
  • 民办理工类大学排名

    根据2024年ABC中国大学排名可知,在理工类民办大学排名中,黄河科技学院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和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分别位居第二,第三。以下是完整的理工类民办大学排名。供大家参考查阅。 一、2024年全国理工类民办大学排名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4年ABC中国民办大学大学排名,理工类大学在全国范围内的表现不俗。以下是全国理工类民办大学大学排名前十…

    2025年7月9日
  • 天津大学法学院焦艳鹏

    人才简介 焦艳鹏,男,1979年6月生,中共党员,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上海市高校“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华东政法大学“经天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环境犯罪治理研究中心主任。2022年经遴选成为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成员。 主要学习与工作经历 焦艳鹏2011年获澳门大学刑法学博士学位,为澳门大学校史上首个法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曾任…

    2024年10月5日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