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0所顶尖工业大学,榜首地位难撼,第三所堪称“黑马”
我国10所超棒的工业大学,第一名雷打不动,第三所竟是“黑马”
我国10所优秀工业大学,第一名不可撼动,第三名为“黑马”
我国的10所工业大学,第一名稳坐宝座,第三名是“黑马”
我国10所出色工业大学,第一名地位坚如磐石,第三名是“黑马”
中国工业大学的十大排名公布啦!排名第一的稳稳占据榜首之位,而第三名则堪称最大的黑马。令人惊讶的是,天津的高校居然在芬兰开设了分校。
湖北工业大学位于武汉,凭借电气工程专业成为国家电网的定点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地处天津,虽校名冠以河北之名,却在芬兰设立了分校。广东工业大学位于广州,有六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齐鲁工业大学在济南,与省科学院合并之后,院士众多。南京工业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涌现出不少顶尖人才。浙江工业大学位于杭州,在工业设计方面能够与国际水平一较高下。北京工业大学作为211院校中的全能型高校,电子、机械、材料这三个王牌专业尽在囊中。合肥工业大学凭借机械工程专业跻身前三,可谓最大的黑马。西北工业大学位于西安,航空航天航海是其三张王牌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处于领先地位,其深圳校区的分数线高得令人咋舌。
这些工业大学最令人钦佩之处在于其专业设置极具实力。例如湖北工业大学,其电气工程专业每年都为国家电网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广东工业大学的智能制造项目与珠三角的工厂直接对接。齐鲁工业大学在合并山东省科学院之后,院士数量增长了一倍;甚至芬兰人都前往河北工业大学的海外分校就读。如今,即便是二本院校也在开展产教融合,这些老牌工业大学更是将实验室构建于产业链之上。南京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在大二时就被企业预订,浙江工业大学的工业设计作品直接转化为具有销量的产品。
若论地理位置方面的优势,北京工业大学凭借首都的资源,其发展自然是全方位的。合肥工业大学能够逆袭并攀升至第三位,依靠的是中科院合肥分院的助力。最为独特的当属哈工大深圳校区,其录取分数线甚至高于本部,南方的考生宁可多考50分也要前往特区攻读航天专业。当然也存在特殊情况,河北工业大学的本部位于天津,却挂着河北的牌子,这件事让学生们争论了二十年也没有定论,不过好在其在芬兰建立的分校倒是实实在在地招收欧洲学生。
如今,这些院校都在开展“新工科”改革。西北工业大学开设的智能飞行器设计课程,上课时采用的是歼20改进型的数据。浙江工业大学把淘宝直播基地引入校园,使学生直接参与到双十一爆款的设计之中。广东工业大学更为厉害,直接承接了广交会智能安检系统的研发工作,学生跟着导师做项目还能够获取分红。即便是较为低调的南京工业大学,也在进行跨学科培养,化学专业的学生要学习Python,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了解分子结构。
论及这些工业大学于国家发展的贡献,由西北工业大学所培育出的舰载机设计师,此刻正在南海执行值班任务;哈尔滨工业大学所研发的卫星部件,于今年刚刚被送上太空。北京工业大学的材料实验室为冬奥会打造出在零下50度也不会结冰的跑道,齐鲁工业大学的造纸技术使人民币得以采用国产防伪材料。最为贴近实际需求的当属湖北工业大学,其为三峡电站制造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每年能够节省3000万的人工费用。
目睹这些工业大学的发展历程,最为深刻的体会便是教育确实要与产业相契合。二十年前流行这样一句话:“数理化学得好,走到哪里都不愁。”而如今则要讲“工科专业选得对,才能抓住时代的福利。”就拿合肥工业大学来说,其能够跻身前三,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看准了机械自动化这个发展趋势。广东工业大学的蓬勃发展则进一步证实了“地方需要何种人才,大学就培养何种人才”这一理念,珠三角的智能制造业对技工有多少需求,广东工业大学就开设多少与之相关的专业。
然而,也存在一些需要引起警觉的情况。当下,各个地方都在竭尽全力建设新校区、开展院校合并工作。就拿河北工业大学到芬兰设立分校来说吧,这看似很有面子,可实际上能吸引到多少高质量的生源呢?此外,高校中还存在着对院士数量的盲目追捧现象,部分学校为了增加院士数量,甚至把退休后返聘的人员也算在其中。更为实际的问题是,这些重点工业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逐年攀升,普通家庭的孩子想要就读一个不错的专业变得愈发困难了。例如哈工大深圳校区,其去年在广东的录取分数线居然超过了中山大学,这对于本地考生而言,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若要谈及改进的方向,首要之事便是突破地域方面的阻碍。西北工业大学是一所极为优秀的院校,然而其在东部地区的知名度居然比不上一些二本院校,这对于国家的人才规划布局而言并非有利之事。其次,必须避免专业设置出现同质化的现象。当下,只要是名为“工大”的学校就开设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专业,恐怕再过个三五年就会再次出现产能过剩的状况。此外,校企合作不能仅仅着眼于经济效益。湖北工业与国家电网的合作模式是值得推广的,但务必要坚守教育的底线,不能使其演变成职业培训场所。
最值得点赞的当属这些学校坚守住了工科院校务实的风格。某些综合类大学整天忙于搞些华而不实的排名,与之不同的是,工业大学的学生不是在车间调试设备,就是在实验室分析数据。这种以“动手能力优先”的培养模式,着实为中国制造2025输送了众多实干型人才。正如西北工业大学的那个段子所讲:别的学校的毕业生拿着论文找工作,而我们则带着专利寻求投资。
归根结底,工业大学的蓬勃发展恰恰体现了中国制造朝着中国智造转型的需求。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航天重要装备到广东工业大学的智能生产线,这些院校凭借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表明,工科教育绝不是空口说白话。瞧,合肥工业大学所研发的机械臂在国际展会上荣获奖项,浙江工业大学所设计的工业品在海外畅销,这些可比大学的排名更具说服力。毕竟,能够培育出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才是一所优秀大学的真正实力所在。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4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