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诺威大学光学

人类迄今对宇宙观测主要通过四种方式:电磁辐射、宇宙射线、中微子和引力波。2015年9月 advanced LIGO 激光干涉仪实现了引力波的首次直接探测,开启了引力波观测宇宙的新窗口 [1]。5年前的今天,首例双中子星并合的引力波信号——GW170817被成功捕获,标志着多信使天文学进入新阶段。

01

先行者的探索

在1916年,爱因斯坦在完成广义相对论引力场方程之后,随即预言了引力波。但是同时也认为引力波的强度如此之小,或许人类永远无法探测到。值得一提的是在爱因斯坦之前,奥利弗·黑维赛 (Oliver Heaviside) 和亨利·庞加莱 (Henri Poincaré) 都有讨论过引力波的存在的可能性 [2]

尽管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就预言了引力波,但是直到1957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Chapel Hill会议上,科学家对于引力波的物理属性认识才逐渐清晰。对于引力波研究,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汇集了惠勒(Wheeler)、费曼(Feynman)、施温格(Schwinger)等著名物理学家,为期六天的会议深入探讨了引力物理的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引力波是否具有实际物理效应,更为具体的一点就是引力波是否携带能量?费曼提出了理想实验“粘珠实验 (Sticky bead argument)”[3]

“假定两个珠子能够在一根棒上自由滑动,但具有轻微的摩擦,当引力波经过该实验装置时,棒的长度由于材质间的原子作用力保持固定,而珠子受到引力波的作用在棒上摩擦滑动,从而产生热能”。

这个理想实验解释了引力波携带能量的属性。(这次会议也被称为GR1会议,该系列会议每3年一次,2022年的GR23会议在中国举办)。

“粘珠实验”示意图 [4]

在会议之后,与会的约瑟夫·韦伯 (Joseph Weber) 开展了引力波探测器的的设计,他所设计的棒状探测器后来被称为 Weber bars。他将两个棒状探测器分别布置于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 和芝加哥附近的阿尔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两个探测器相距约 950 km 用于排除局部环境噪声对探测器的影响。

1969年,韦伯发表了一篇PRL文章宣布探测到了引力波信号,并在随后实验中探测到了多个源自银河系中心方向的引力波信号。之后有多个国际团组跟进同类实验,然而并未探测到同类信号,同时,理论天体物理学家的计算也对Weber的探测率进行了否定。尽管此后学界已普遍不认为韦伯探测到了引力波信号,但作为探测引力波的先驱,让学界重新审视引力波探测的方法。

Joseph Weber与其设计的棒状引力波探测器丨图源:Special Collections and University Archives, University of Maryland Libraries

02

引力波的间接观测

1974年,天文学家 Russell A. Hulse 和 Joseph H. Taylor 发现了脉冲双星系统 PSR B1913+16,并通过脉冲观测发现了双星相互绕转过程中的轨道周期变化。根据广义相对论,双星绕转将产生引力辐射,引力波带走系统能量将导致其绕转周期的缩短,连续观测结果与广义相对论的理论预言相互吻合。该观测从侧面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也验证了引力波携带能量。Hulse 和 Taylor 两人因发现新类型的脉冲星系统、开辟了研究引力的新途径而获得199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左:脉冲双星系统示意图(Credit: Michael Kramer);右:PSR B1913+16双星系统轨道周期变化与广义相对论理论预测对比图( Weisberg and Huang 2016)。

03

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激光干涉仪作为更具潜力的引力波探测装置,美国、前苏联、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纷纷对其相关技术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形成了后来的多个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

〇 LIGO 探测器:目前包含两个臂长为 4 km 的激光干涉仪,分别位于美国的华盛顿州 Hanford 和路易斯安那州的 Livingston (在建的第三个探测器位于印度),两个探测器相距 3000 km (光程 10 毫秒)。1990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支持,initial LIGO 探测器到2002年完成建设、设备安装和工程调试,随后进行引力波信号搜寻工作,观测持续到2010年,但并未探测到引力波信号。在2010-2014年 initial LIGO 被升级到 advanced LIGO,通过增加干涉仪光学镜质量、改进隔震系统和悬挂系统等,在 2015 年升级完成并开始运行,在观测初期实现引力波的首次直接探测 [5,6]

〇 Virgo 探测器:其名字源自于探测室女座星系团范围内的引力波事件,随着灵敏度的提升该名字已失去最初的意义。Virgo 探测器最初由法国CNRS和意大利INFN联合建立,两个机构分别于1993年和1994年先后批复了该项目,探测器臂长为 3 km,位于意大利Pisa郊区的Cascina。initial Virgo的建成于2003年,之后持续观测到2011年,之后对其进行advanced Virgo升级。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直到2017年,advanced Virgo才与两个 advanced LIGO 探测器联合观测。尽管Virgo探测器错过了首例双黑洞并合的引力波信号,但没有错失首例双中子星并合的引力波信号 [7]

〇 GEO600 探测器:是由德国和英国联合建立的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器最初的设计目标是在德国北部的Harz山建立臂长为 3 km 的地下激光干涉仪,然而在1989年,项目申请并未获得资金支持。1994年,探测器方案变为在德国汉诺威(Hannover)郊区建立一个臂长为 600 m 激光干涉仪,并于1995年开工建设,2002年开始进行观测。受限于硬件条件,GEO600的灵敏度不及 LIGO 和 Virgo 探测器,但由其所研发和测试的相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 LIGO 和 Virgo [8]

〇 KAGRA探测器:是日本的地下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位于著名的神冈中微子探测器附近,臂长 3 km。相较于前面三个引力波探测器,KAGRA探测器起步相对较晚,在2010年获批,在2019年初步完成建设,目前探测灵敏度相较于LIGO和Virgo较低。不同于其他已建成的激光干涉仪,KAGRA采用低温技术以降低热噪声影响,该技术可能为未来灵敏度的改进带来新的技术 [9]

四个引力波探测器鸟瞰图: LIGO-Hanford (左上),LIGO-Livingston (右上),GEO600 (左下) 和 Virgo (右下)。丨图源:LIGO/GEO/Virgo Collaboration

04

首例引力波直接探测—GW150914

2015年9月14日,advanced LIGO 的两个探测器同时观测到一个引力波信号,信号由两个双黑洞并合所产生,其质量分别为36个太阳质量和29个太阳质量,距离地球大约 410 Mpc,两者并合后形成一个62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其中有3个太阳质量的能量被引力波信号带走。得益于两个探测器相距 3000 km,通过分析信号到达不同探测器的时间,可以得到得到波源的空间方位,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左:引力波探测器网络空间定位原理;右:及LIGO-Virgo部分探测事件的空间定位示意图丨图源:LIGO/Virgo/NASA/L. Singer。

当两个探测器同时进行观测时,根据到达时间可以将其定位在一条条带上,条带的宽度正比于对到达时间测量的精确度。当有多个探测器同时进行观测时,则可以对波源进行准确定位,以便于进行后续的电磁对应体观测,这也是建立引力波探测器网络的一个重要目的。

LIGO两个探测器所探测的GW150914信号 [1]

GW150914的探测结果经过5个月左右的仔细分析,于2016年2月11日对外发布。2017年 Rainer Weiss, Kip Thorne 和 Barry Barish 三位因为对引力波探测的决定性贡献,被授予201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GW150914的探测标志着引力波天文学的正式开启。

05

首例双中子星并合引力波信号探测—GW170817

2017年8月17日 LIGO 和 Virgo 同时观测到一个源自于双中子星并合的引力波信号—GW170817 [10]。尽管当时的 Virgo 的灵敏度较差,但是依然能够协助 LIGO 进行波源空间定位。与此同时,并合发生 1.7s 后所产生的短伽马射线暴也被Fermi卫星上GBM所观测到,其他波段的电磁对应体也在后续的观测中被发现 [11]。GW170817的探测及其电磁对应体的观测标志着多信使天文学进入新阶段。

LIGO-Virgo探测器所探测的GW170817信号时频图 [10]

06

多波段引力波天文学

以LIGO为代表的地面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致力于探测器 10 Hz — 1000 Hz 频段的高频引力波,其代表性波源包括恒星级致密双星系统的并合、旋转中子星、超新星爆发,以及随机引力波信号等。其他波段的引力波探测也在积极开展 [12]

引力波波谱及其对应波源和探测方案丨图源: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〇 低频引力波 (10-4 Hz—1 Hz):目前探测低频引力波的方案基于十万至百万公里的空间激光干涉仪,代表方案包括欧洲的LISA、中国的太极计划和天琴计划。典型波源包括大质量黑洞并合、极端质量比旋近、恒星级致密双星的早期旋进和随机引力波信号。

〇 甚低频引力波 (10-9 Hz—10-6 Hz):探测方案基于通过分析不同方向脉冲星的信号到达时间,构成脉冲星计时阵列 (PTA, pulsar timing array) 来探测引力波。目前国际上的相关组织团队包括:北美的NANOGrav,欧洲的EPTA,澳洲的PPTA,中国的CPTA等。典型波源包括超大质量黑洞并合和随机引力波信号。

〇 极低频引力波 (10-18 Hz—10-15 Hz ): 该频段的引力波可能产生于宇宙早期的各种物理过程,目前的通过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偏振来进行探测,代表的观测实验包括南极的 BICEP 和中国西藏的阿里计划等。

引力波作为人类认识宇宙的新窗口,未来多波段引力波的观测,以及多信使的观测,将极大推进我们对于宇宙中极端条件下的天体物理过程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LIGO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and Virgo Collaboration, Observation of Gravitational Waves from a Binary Black Hole Merger, Phys. Rev. Lett. 116, 061102 (2016).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avitational_wave.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icky_bead_argument.

4. Jorge L. Cervantes-Cota, Salvador Galindo-Uribarri and George F. Smoot, A Brief History of Gravitational Waves, Universe, 2016, 2, 22

5. https://www.ligo.caltech.edu/system/media_files/binaries/313/original/LIGOHistory.pdf,

6. https://www.ligo.caltech.edu/page/about-aligo

7. https://www.virgo-gw.eu,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rgo_interferometer

8. https://www.geo600.or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O600

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AGRA

10. LIGO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and Virgo Collaboration, GW170817: Observation of Gravitational Waves from a Binary Neutron Star Inspiral, Phys. Rev. Lett. 119, 161101 (2017).

11. LIGO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Virgo Collaboration, Fermi GBM group et al, Multi-messenger Observations of a Binary Neutron Star Merger, Astrophys. J. Lett. 848, L12 (2017).

12. Chiang-Mei Chen, James M. Nester, Wei-Tou Ni, A brief history of gravitational wave research,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 (2017) 55 142–169

来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4485.html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 美国圣玛丽高中怎么样

    俄勒冈州寄宿中学:圣玛丽中学 St. Mary’s School 推荐理由: 1、学校位于俄勒冈首府,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2、知名国际运动品牌Nike的工厂就在这所学校附近,目前国际学生仅9%。 3、去年32名中国毕业学生,12名学生去美国前50的大学就读,其余学生全部申到80以内排名的大学;其中一名学生拿到了康奈尔大学的录取!中国学生毕业走向很赞! 4、…

    2024年6月13日
  • 圣彼得堡交通大学几本_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几本

    以工程类专业著称的高等院校,你知道哪些? 出国留学,自然免不了面临择校的问题。而不同的院校,其所擅长的专业各不相同。想要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留学价值,选择一所自己想要修读的专业同时也是院校所长,才是利益最大化的方法。 随着各地建设的不断扩大、发展,也有着越来越多的同学想要修读工程类的专业。 想要修读这类专业的你,知道这一所实力雄厚的大学吗? 想要留学,这所学…

    2024年3月11日
  • 全球工科大学排名_

    全球有4个权威的高校榜单——“泰晤士、软科、Qs和USnew”,这四个榜单是全球最有说服力的排名。全球工科大学2021年排名出炉,这个榜单是世界权威的排名机构Us news发布的。全球工科大学排名榜单,中国的工科排名可是超乎想象,清华大学位居全球榜首,直接打败了大名鼎鼎的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下面分别介绍全球十大顶尖的工科大学如下: 一、清华大学(中国) 概述…

    2024年3月21日
  • 伦敦大学国际学院_伦敦大学国际学院qs排名

    一、学校概况 伦敦大学学院简称UCL,在多项世界大学排名中,UCL都位于前列,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8, 2023年U.S. News 世界大学排名第12,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22,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排名第17。从各个权威认证的排名中都可以看出伦敦大学学院的强大实力。 伦敦大学学院地处伦敦市中心布鲁姆斯伯里区的高尔街上,校园紧邻国…

    2024年3月10日
  • 堪培拉大学(堪培拉大学qs世界排名)

    堪培拉大学是澳大利亚新兴大学之一,它创建于1967年,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发展最快的、由政府出资兴办的一流大学之一;因其在教学和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而享誉全球,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全世界最佳150所大学之一,同时被墨尔本应用经济和社会研究院评为澳大利亚最佳10所大学之一。 校内设施 堪培拉大学的教学宗旨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在堪培拉大学学习,学生…

    2023年10月12日
  • 俄亥俄州立大学本科学费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州内学费$10726, 外州学费$30742, 住宿生活费$12474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申请趋势 2018年度接到申请:47,782份,录取:22,964人,实际入学:7,209人;2019年度接到申请:48,077份,录取:24,988人,实际入学:7,944人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特色 俄亥俄州立大学参加与其它大学比赛的运动队称为Buc…

    2024年9月20日
  • 物理类专业大学排名_物理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物理学是探究自然基本规律的科学,它对宇宙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天体的运作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这项学问不但有助于我们理解周围世界,而且是许多现代技术创新的基石,比如量子计算、新能源开发等。物理学的研究领域涉及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两大分支,涵盖了高能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声学等多个细分方向。 以下是物理学领域软科排名前列的五所大学。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

    2024年3月25日
  • 广岛大学留学条件

    县立广岛大学(日文名称:県立広岛大学けんりつひろしまだいがく)本部设在日本广岛县广岛市南区宇品东,是一所公立大学。跟蔚蓝留学老师看一下日本留学:县立广岛大学研究生申请条件学费? 县立广岛大学于2005年由旧县立广岛女子大学,旧广岛县立大学,旧广岛县立保健福祉大学重组而成。学校由三个校区构成,三个校区分别在广岛市、庄原市和三原市。前身的3个大学均为广岛地区知名…

    2024年12月27日
  • 考研成绩怎么查_考研成绩怎么查分

    2月26日,多地相继公布2024年考研初试成绩。 山西、重庆考生可于26日9时起查询;天津、吉林、山东考生可在26日12时起查询;黑龙江、江苏考生可以在26日14时起查询;北京、福建、青海、内蒙古考生可于26日15时起查询;广东、新疆考生可于26日17时起查询。 具体查询方式,考生可查看报考招生单位发布的公告。 考生如对成绩有异议,可按照招生单位公布的成绩复…

    2024年3月8日
  • 东京大学物语动漫版

    这里是二次元小号,一个畅谈二次元的小地方。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盘点】这些冠以东京之名的经典动漫,你可能就只看过一两部?可能也有不少大佬看过好多部,不管啦!总之,先让小编我来盘点一下吧! 一,东京教父 《东京教父》是由金敏执导的动画故事电影,于2003年11月8日在日本上映。影片讲述了少女美由纪、阿花、金三个东京拾荒者意外捡到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后为女婴寻找亲生父…

    2024年8月6日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