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诺威大学光学

人类迄今对宇宙观测主要通过四种方式:电磁辐射、宇宙射线、中微子和引力波。2015年9月 advanced LIGO 激光干涉仪实现了引力波的首次直接探测,开启了引力波观测宇宙的新窗口 [1]。5年前的今天,首例双中子星并合的引力波信号——GW170817被成功捕获,标志着多信使天文学进入新阶段。

01

先行者的探索

在1916年,爱因斯坦在完成广义相对论引力场方程之后,随即预言了引力波。但是同时也认为引力波的强度如此之小,或许人类永远无法探测到。值得一提的是在爱因斯坦之前,奥利弗·黑维赛 (Oliver Heaviside) 和亨利·庞加莱 (Henri Poincaré) 都有讨论过引力波的存在的可能性 [2]

尽管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就预言了引力波,但是直到1957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Chapel Hill会议上,科学家对于引力波的物理属性认识才逐渐清晰。对于引力波研究,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汇集了惠勒(Wheeler)、费曼(Feynman)、施温格(Schwinger)等著名物理学家,为期六天的会议深入探讨了引力物理的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引力波是否具有实际物理效应,更为具体的一点就是引力波是否携带能量?费曼提出了理想实验“粘珠实验 (Sticky bead argument)”[3]

“假定两个珠子能够在一根棒上自由滑动,但具有轻微的摩擦,当引力波经过该实验装置时,棒的长度由于材质间的原子作用力保持固定,而珠子受到引力波的作用在棒上摩擦滑动,从而产生热能”。

这个理想实验解释了引力波携带能量的属性。(这次会议也被称为GR1会议,该系列会议每3年一次,2022年的GR23会议在中国举办)。

“粘珠实验”示意图 [4]

在会议之后,与会的约瑟夫·韦伯 (Joseph Weber) 开展了引力波探测器的的设计,他所设计的棒状探测器后来被称为 Weber bars。他将两个棒状探测器分别布置于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 和芝加哥附近的阿尔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两个探测器相距约 950 km 用于排除局部环境噪声对探测器的影响。

1969年,韦伯发表了一篇PRL文章宣布探测到了引力波信号,并在随后实验中探测到了多个源自银河系中心方向的引力波信号。之后有多个国际团组跟进同类实验,然而并未探测到同类信号,同时,理论天体物理学家的计算也对Weber的探测率进行了否定。尽管此后学界已普遍不认为韦伯探测到了引力波信号,但作为探测引力波的先驱,让学界重新审视引力波探测的方法。

Joseph Weber与其设计的棒状引力波探测器丨图源:Special Collections and University Archives, University of Maryland Libraries

02

引力波的间接观测

1974年,天文学家 Russell A. Hulse 和 Joseph H. Taylor 发现了脉冲双星系统 PSR B1913+16,并通过脉冲观测发现了双星相互绕转过程中的轨道周期变化。根据广义相对论,双星绕转将产生引力辐射,引力波带走系统能量将导致其绕转周期的缩短,连续观测结果与广义相对论的理论预言相互吻合。该观测从侧面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也验证了引力波携带能量。Hulse 和 Taylor 两人因发现新类型的脉冲星系统、开辟了研究引力的新途径而获得199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左:脉冲双星系统示意图(Credit: Michael Kramer);右:PSR B1913+16双星系统轨道周期变化与广义相对论理论预测对比图( Weisberg and Huang 2016)。

03

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激光干涉仪作为更具潜力的引力波探测装置,美国、前苏联、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纷纷对其相关技术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形成了后来的多个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

〇 LIGO 探测器:目前包含两个臂长为 4 km 的激光干涉仪,分别位于美国的华盛顿州 Hanford 和路易斯安那州的 Livingston (在建的第三个探测器位于印度),两个探测器相距 3000 km (光程 10 毫秒)。1990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支持,initial LIGO 探测器到2002年完成建设、设备安装和工程调试,随后进行引力波信号搜寻工作,观测持续到2010年,但并未探测到引力波信号。在2010-2014年 initial LIGO 被升级到 advanced LIGO,通过增加干涉仪光学镜质量、改进隔震系统和悬挂系统等,在 2015 年升级完成并开始运行,在观测初期实现引力波的首次直接探测 [5,6]

〇 Virgo 探测器:其名字源自于探测室女座星系团范围内的引力波事件,随着灵敏度的提升该名字已失去最初的意义。Virgo 探测器最初由法国CNRS和意大利INFN联合建立,两个机构分别于1993年和1994年先后批复了该项目,探测器臂长为 3 km,位于意大利Pisa郊区的Cascina。initial Virgo的建成于2003年,之后持续观测到2011年,之后对其进行advanced Virgo升级。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直到2017年,advanced Virgo才与两个 advanced LIGO 探测器联合观测。尽管Virgo探测器错过了首例双黑洞并合的引力波信号,但没有错失首例双中子星并合的引力波信号 [7]

〇 GEO600 探测器:是由德国和英国联合建立的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器最初的设计目标是在德国北部的Harz山建立臂长为 3 km 的地下激光干涉仪,然而在1989年,项目申请并未获得资金支持。1994年,探测器方案变为在德国汉诺威(Hannover)郊区建立一个臂长为 600 m 激光干涉仪,并于1995年开工建设,2002年开始进行观测。受限于硬件条件,GEO600的灵敏度不及 LIGO 和 Virgo 探测器,但由其所研发和测试的相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 LIGO 和 Virgo [8]

〇 KAGRA探测器:是日本的地下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位于著名的神冈中微子探测器附近,臂长 3 km。相较于前面三个引力波探测器,KAGRA探测器起步相对较晚,在2010年获批,在2019年初步完成建设,目前探测灵敏度相较于LIGO和Virgo较低。不同于其他已建成的激光干涉仪,KAGRA采用低温技术以降低热噪声影响,该技术可能为未来灵敏度的改进带来新的技术 [9]

四个引力波探测器鸟瞰图: LIGO-Hanford (左上),LIGO-Livingston (右上),GEO600 (左下) 和 Virgo (右下)。丨图源:LIGO/GEO/Virgo Collaboration

04

首例引力波直接探测—GW150914

2015年9月14日,advanced LIGO 的两个探测器同时观测到一个引力波信号,信号由两个双黑洞并合所产生,其质量分别为36个太阳质量和29个太阳质量,距离地球大约 410 Mpc,两者并合后形成一个62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其中有3个太阳质量的能量被引力波信号带走。得益于两个探测器相距 3000 km,通过分析信号到达不同探测器的时间,可以得到得到波源的空间方位,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左:引力波探测器网络空间定位原理;右:及LIGO-Virgo部分探测事件的空间定位示意图丨图源:LIGO/Virgo/NASA/L. Singer。

当两个探测器同时进行观测时,根据到达时间可以将其定位在一条条带上,条带的宽度正比于对到达时间测量的精确度。当有多个探测器同时进行观测时,则可以对波源进行准确定位,以便于进行后续的电磁对应体观测,这也是建立引力波探测器网络的一个重要目的。

LIGO两个探测器所探测的GW150914信号 [1]

GW150914的探测结果经过5个月左右的仔细分析,于2016年2月11日对外发布。2017年 Rainer Weiss, Kip Thorne 和 Barry Barish 三位因为对引力波探测的决定性贡献,被授予201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GW150914的探测标志着引力波天文学的正式开启。

05

首例双中子星并合引力波信号探测—GW170817

2017年8月17日 LIGO 和 Virgo 同时观测到一个源自于双中子星并合的引力波信号—GW170817 [10]。尽管当时的 Virgo 的灵敏度较差,但是依然能够协助 LIGO 进行波源空间定位。与此同时,并合发生 1.7s 后所产生的短伽马射线暴也被Fermi卫星上GBM所观测到,其他波段的电磁对应体也在后续的观测中被发现 [11]。GW170817的探测及其电磁对应体的观测标志着多信使天文学进入新阶段。

LIGO-Virgo探测器所探测的GW170817信号时频图 [10]

06

多波段引力波天文学

以LIGO为代表的地面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致力于探测器 10 Hz — 1000 Hz 频段的高频引力波,其代表性波源包括恒星级致密双星系统的并合、旋转中子星、超新星爆发,以及随机引力波信号等。其他波段的引力波探测也在积极开展 [12]

引力波波谱及其对应波源和探测方案丨图源: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〇 低频引力波 (10-4 Hz—1 Hz):目前探测低频引力波的方案基于十万至百万公里的空间激光干涉仪,代表方案包括欧洲的LISA、中国的太极计划和天琴计划。典型波源包括大质量黑洞并合、极端质量比旋近、恒星级致密双星的早期旋进和随机引力波信号。

〇 甚低频引力波 (10-9 Hz—10-6 Hz):探测方案基于通过分析不同方向脉冲星的信号到达时间,构成脉冲星计时阵列 (PTA, pulsar timing array) 来探测引力波。目前国际上的相关组织团队包括:北美的NANOGrav,欧洲的EPTA,澳洲的PPTA,中国的CPTA等。典型波源包括超大质量黑洞并合和随机引力波信号。

〇 极低频引力波 (10-18 Hz—10-15 Hz ): 该频段的引力波可能产生于宇宙早期的各种物理过程,目前的通过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偏振来进行探测,代表的观测实验包括南极的 BICEP 和中国西藏的阿里计划等。

引力波作为人类认识宇宙的新窗口,未来多波段引力波的观测,以及多信使的观测,将极大推进我们对于宇宙中极端条件下的天体物理过程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LIGO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and Virgo Collaboration, Observation of Gravitational Waves from a Binary Black Hole Merger, Phys. Rev. Lett. 116, 061102 (2016).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avitational_wave.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icky_bead_argument.

4. Jorge L. Cervantes-Cota, Salvador Galindo-Uribarri and George F. Smoot, A Brief History of Gravitational Waves, Universe, 2016, 2, 22

5. https://www.ligo.caltech.edu/system/media_files/binaries/313/original/LIGOHistory.pdf,

6. https://www.ligo.caltech.edu/page/about-aligo

7. https://www.virgo-gw.eu,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rgo_interferometer

8. https://www.geo600.or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O600

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AGRA

10. LIGO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and Virgo Collaboration, GW170817: Observation of Gravitational Waves from a Binary Neutron Star Inspiral, Phys. Rev. Lett. 119, 161101 (2017).

11. LIGO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Virgo Collaboration, Fermi GBM group et al, Multi-messenger Observations of a Binary Neutron Star Merger, Astrophys. J. Lett. 848, L12 (2017).

12. Chiang-Mei Chen, James M. Nester, Wei-Tou Ni, A brief history of gravitational wave research,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 (2017) 55 142–169

来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4485.html

(0)
上一篇 2025年5月7日
下一篇 2025年5月8日

相关推荐

  • 密西西比大学最新信息

    北京时间今日,2025年NBA选秀大会正式落幕,今日进行了次轮选秀。 据NBA记者Michael Scotto报道,在选秀大会结束后,火箭队与来自密西西比大学的落选秀卡梅隆-马修斯签下一份双向合同。 23岁的马修斯身高2.01米,体重107公斤,司职前锋。在本赛季NCAA联赛中他场均能得到7.1分6.7篮板3.6助攻2.4抢断0.7盖帽,投篮命中率51.4%…

    2025年7月30日
  • syracuseorange大学

    虎扑体育3月28日讯,2015-16赛季NCAA锦标赛继续进行。第10日总共有2场精英八强赛,雪城大学和北卡大学分别战胜对手晋级最终四强。疯狂三月再度开启,一切精彩尽在虎扑! (10)雪城大学 68-62 弗吉尼亚大学(1) 北京时间3月28日,2016年NCAA锦标赛八强战的第三场比赛,即中西区决赛,10号种子雪城大学橙人队(Syracuse Orange…

    2025年7月28日
  • 如何申请美国的医学院

    众所周知,在美国当医生,是收入最高、社会地位最高尚的职业选择之一。 今年4月份,美国著名医学网站MedScape发布了《Medscape 2019医生薪酬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美国医生的平均年薪为$313,000美元(约223万人民币)。这相比2018年$299,000美元(约213万人民币),美国医生的平均薪资又上涨了4.6%。以下是MedScape…

    2024年10月11日
  • 俄国圣彼得堡国立大学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国家主席习近平6日在圣彼得堡出席接受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仪式。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仪式。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是俄罗斯第一所大学,于1724年建立。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在俄罗斯地位突出,是集教育、科学、文化与一体的著名综合性大学,是俄罗斯顶尖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基地。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和总理梅德韦杰夫都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著…

    2024年10月29日
  • 美国办绿卡需要什么条件

    获得美国绿卡(永久居民卡)是各国移民梦寐以求的目标,它不仅意味着在美国合法永久居住和工作的权利。无论是通过亲属移民、就业移民、庇护、难民身份还是多样化移民签证计划,每一种途径都有其特定的流程和要求。那么,申请美国绿卡的条件和流程如何呢?今天小编来帮助您更清晰地了解:如何成功申请绿卡吧! 一、美国绿卡的申请途径 获得美国绿卡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亲属移民…

    2024年7月1日
  • 悉尼大学buss6000考试时间

    据媒体披露,悉尼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ydney)商学院近期的商业批判性思维(BUSS 5000 Critical Thinking in Business)考试中,1200名应考生竟有多达300多名学生不合格,其中中国留学生占绝大多数,引发多方关注。 37%考生被宣告未通过考试 澳广网6日报道,在悉尼大学商业批判性思维中,有超过300…

    2024年10月28日
  • 中国驻韩使馆(中国驻韩使馆网站官网)

    韩国政府将于首尔时间8月23日(星期三)下午2时在全国范围内举行民间防卫演习。演习时长20分钟,下午2时整将拉响演习用空袭警报,随后进行居民疏散演练并实施交通管制,警报解除后即恢复日常生活。 请广大在韩中国公民参照以下应对指南做好准备,演习期间请勿惊慌,保持冷静,认真听辨警报信号,及时安全有序撤离。如遇紧急状况,请拨打求助电话。 犯罪报警112 火灾、事故和…

    2023年10月11日
  • 留学生好找工作吗

    以前,互联网公司的崛起,人们都向往互联网大厂996的高薪。然而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光芒逐渐暗淡,人们发现宇宙的尽头是考公考编。 但是考公考编虽然稳定,但能上岸的人却屈指可数,而如今,外企再次崭露头角,成为职场上备受追捧的选择! 每年都有大批高校毕业生涌向外企,被坚定选择的外企到底好在哪? 海马职加求职服务名企直通车(点蓝字,解决您的求职问题) 以前不明白为什么很…

    2024年4月21日
  • esl课程(esl课程是什么意思)

    美国留学esl ESL又叫做ESOL,有的州如纽约也称之为ELL,泛指对母语为非英语的学生进行的英语教育。该项课程是作为留学生的语言强化课程存在的,所以下至小学,上至大学,都需要参加该项课程。另外受训对象,往往需要接受语言测试,以决定是否参加、参加哪个级别的ESL课程训练。 美国留学esl课程 美藤国际教育介绍,总的来说,ESL课程可以分为两种上课方式,一种…

    2023年11月22日
  • 留学申请需要什么

    出国留学申请-成绩要求 出国留学对成绩是有硬性要求的,主要是本科GPA和语言成绩,部分美国学校还会要求提供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即GRE或GMAT或LSAT的成绩(GRE是教育、传媒、化学等非商科专业的,GMAT是金融等商科专业的,LSAT是法律专业的,详细要求需要到学校官网上查询与确认)。如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对考试成绩的要求如下: 下面具体来说一下出国留学申请必…

    2024年4月21日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