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武汉大学所开设的恋爱心理课讲座开课,由于过于火爆,不仅导致教室爆满,为了能够听课,更是有女学生扛着凳子从窗户翻进去,有男生直接坐窗上听,甚至还有三人挤在阳台上往教室里瞅。(10月19日 《人民日报》)
这不是恋爱心理课的初次“粉墨登场”,自2013年起,国内便陆续有华东师范大学、郑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和武大一样,课程一经开设便也是爆满。备受欢迎的背后是巨大的空缺和学生的恋爱迷茫,根据《中国青年报》在2020年的调查显示,近九成受访大学生支持学校开设恋爱课。
“希望大家谈一次健康的恋爱,开始并且保持一段积极的关系。”是恋爱心理课授课老师、武汉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喻丰的初衷。在许多中国孩子所受的教育里,“早恋”是一个带有禁区意义的字眼,其背后是老师的批判、父母的责备以及来自社会的异样眼神,此外,“恋爱”教育与性教育一样,是父母羞于提及和老师们避之不及的一个话题,这就决定了,当这群孩子在大学校园被允许光明正大地牵起恋人的手时,他们是懵的、没经验的和缺乏一个较为成熟的恋爱观的。积极推动构建和完善高校婚恋教育体系的全国政协委员于欣伟说,“当前大学生恋情情感教育缺失,对情感和性的认识缺乏……在面对情感和恋爱挫折时,容易出现偏激失控,甚至做出极端行为”。
大学生心里对这种积极关系的渴望得不到安放,便会转向另一个极端。想起之前的几个新闻,杭州一大学生在网上结交一游戏主播,几天的了解后便发展成恋爱关系,并最终被骗超300万元;贵阳一19岁大学生同时结交多个女友,为了在女友面前的体面,做出了违法之事,并最终被刑拘。对于恋爱的误解甚至是曲解,导致快餐式恋爱盛行,也是当今网络上各种“恋爱培训班”“分手挽回大师”“交友软件”赚得盆满钵满的重要诱因。
刚入大学时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怎么样度过大学才不留遗憾?”其中最高赞的一个回答引用了香港大学孙教授的一句话,“大学就应该早起吃点早餐,跑跑步,专业课认真听;公共课看看自己喜欢的杂志;中午小睡一会儿;下午参加个社会活动或打打篮球;晚上陪喜欢的人散散步……”从视之早恋为洪水猛兽的中学走来的新生们,总是对一场大学的恋爱充满着期望,这无可厚非,但如果有学校的哲学或心理教授们站出来,以一个智慧长者和人生导师的姿态告诉我们,“关于恋爱,应该……”不仅能让学生少一点极端,还能丰盈学生的恋爱观和价值观。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恋爱心理课不是教人怎么谈恋爱或是搭讪的小技巧,而是怎么样看待爱,达到如喻教授所说的“科学恋爱”,并潜移默化地塑造、完善你的恋爱观,本质上是心理学和人际关系学的整合与再呈现。恋爱心理课的背后不是年轻人不会爱了,恰恰相反,而是他们想更高质量、更健康幸福地去爱。因此,大学之大,应该给这群活跃在青春里的灵魂开一扇叫做“恋爱心理课程”的窗,把他们引向更高层次、更舒适、更科学的恋爱。
文/陈自强(湖南工业大学)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4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