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伴随着国内“双减”政策正在各地落地,一些海外留学生也已走上返校之路,在各自的学校报到了。
去年3月以来,由于海外疫情严重,很多留学生选择回国。过去的一年多,因为签证、航班等因素,他们留在国内,上网课或休学。
今年的秋季开学,对这些留学生来说,注定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坐标。很多海外学校恢复全面授课,但疫路返校,也使留学生成为站在风口浪尖上的一个群体。
据南湖区留联会负责人介绍,从7月底到9月底是(嘉兴)留学生赴国外读书的高峰,“年底还有一批”。
疫路返校,留学生面对的不仅仅是高额的机票和严格的防疫措施,他们更要面对到校后学业和防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同步共存的常态。他们担心海外疫情威胁,但他们更担心学业中断。
秋季开学,海外留学生的返校状况如何?新学期开学状况又如何?除了返校的,那些没回国的学生状况如何?江南周末记者连线了多名嘉兴海外留学生。
选择“逆行”是为了学本事
王祎程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化学专业研究生一年级
我是7月24日回到英国,和导师一起做暑期实验项目。
这次回来,我被追踪到是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记得去年3月20日回国的时候,隔离第五天,我也被通知是密切接触者,要换地方隔离。那天早上突然接到工作人员的电话,我当时有点害怕,心情就像坐过山车。
为什么我会选择7月提早回到英国(学校开学是在10月),主要是因为导师给了我奖学金,并邀请我暑假来英国一起做实验项目。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之前学校也发过邮件,希望这个新学期大家都回来。
我5月就订好机票了,但(当时)看到英国每天新增确诊病例总是在三万徘徊,我也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回。我询问了我在英国的同学,他们说其实做好自我防护后日常出行不太受影响。
家里人还开玩笑说我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逆行者”,为了学业义无反顾地回到英国,即便当初是千辛万苦才回到国内。
不过回不回来都是看个人的选择,对我来说,我认为在英国我能有更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化学实验的实操经验是网课无法代替的。所以我选择回到英国,毕竟我是去学本事的。
英国现在已经全面解封了,好像工作生活都回到了正轨,甚至根本感受不到英国每天新增三万的确诊。但直到前两天,我才得知原来在我旁边通风橱做实验的两名博士后,前两周没有出现在实验室,是因为确诊了,那两周是在居家隔离。一个人是无症状感染者,另一个人是有明显的流感症状,失去了味觉和嗅觉。
学校提供核酸检测,我每周都会去做一次,结果一直都是阴性。我觉得一方面是接种的疫苗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是一直都戴着口罩、护目镜以及勤洗手、勤通风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当我得知我身边的人有确诊的时候,第一反应其实不是担心我自己,而是在纠结要不要告诉爸爸妈妈这个消息。我相信很多留学生和我一样,无论在家有多么黏着父母,出门在外,总是报喜不报忧。疫情让回家的路变得更遥远了,所以想让远在故乡的父母不要担心我,我能照顾好自己。
9月3日上海浦东机场
读了两年研究生,我不能毕业了还没见过我的学校
稽宁 美国纽约大学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二年级
去美国的决定,其实下得挺晚,就在登上飞机前两周。之前也是做两手准备。6月份先买了两张机票(因为你不知道这个行程会不会变化,有些航班会不会被取消),另外也一直在跟学校发邮件,看有没有一些想上的课程会开网课,但学校的回复还是没有开。所以我基本是“被迫”去美国的。
要说返程印象深的,确实那段时间找机票找了很久,一开始想直飞,但直飞航班数量很少,已经不是价格多少的问题,而是你买都买不到。
我是先到上海浦东,坐飞机到深圳,在深圳过一夜,再从蛇口码头坐渡轮去香港机场,然后再飞美国。如果从家里出发算起的话,路上花了三十多个小时。
中国人入境美国,现在不需要隔离。但学校的规定还是比较严的,打了疫苗才让进学校的建筑。学校里,大家都是戴口罩的。
到现在,我要读研二了。我不能说,我读了两年研究生,毕业了,我还没见过我的学校。这也是去的一个理由。
而且,不去学校读书(就上网课),现在是认可的,过了十年,查我的出入境记录,没有去美国的记录,我说我是美国学校毕业的,别人不信怎么办?
我从国内带了两三盒医用口罩(两三百个),还有N95口罩。现在关键的是,在美国境内的那段时间会不会碰到感染的事情。在飞机上是呆一天,在美国要呆三百多天。
上网课
马上要去伦敦求学了
郁嘉诚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项目与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一年级
我之前在美国做交换生。去年上半年是疫情很猛烈的阶段,当时回国真的太麻烦了,我先后买了3张机票,包括国内航空公司和美国的航空公司的直达机票,可是航班取消不可避免,最后是坐的从韩国转机的航班回来的。
飞机上大家全程都穿着防护服和戴着口罩,直接睡觉,因为睡着了就不容易饿,我也会尽量避免进食,那个感觉真的难受。落地之后就是14+7天的隔离。我有一个同学因为错过大使馆的包机,又加上买不到机票,就被迫在国外多呆了好几个月。
我现在是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生新生,我们学校的要求是必须要去报到,第一个学期可以远程上课,第二个学期强制线下上课。但考虑到远程上课不利于完成小组任务,对学业也会有影响,就还是决定去学校上课。这个月我马上就要去伦敦求学了,现在还有很多担心。父母会比我更担心一点,但因为必须要去,所以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
英国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
出国的整个过程很不容易
Jingwen 英国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 人工智能专业研究生一年级
我这次出去,过程很不容易,最主要的是焦虑感。
我是8月刚到的英国,整个流程很繁琐。首先需要拿到72小时内的中英文核酸检测报告,这张报告是落地阿姆、爱丁堡都要检查的。我是要从厦门去阿姆斯特丹转机。去厦门的前一天雨特别大,我整个过程都在怕:怕航班取消,怕感染。
当时跟我同行的有一个同学,前半段从杭州到厦门的航班在飞行前24小时内被取消了,差点飞不成。她家人从嘉兴连夜开了十来个小时的车到了厦门,非常辛苦。之后,大家都穿戴上了防护服、手套、防护面具。在快到阿姆斯特丹的时候,我们在飞机上填了一张阿姆斯特丹的入境表,还在网站上预订了两次核酸自测包,再用核酸自测包的预订码填写了乘客定位表,里面大概问了一些最近经过哪些国家,有没有打过疫苗之类的问题。
到了阿姆机场之后,我发现竟然有工作人员检票的时候都不戴口罩,好在机场的人少,大家也保持着社交距离。到学校后还要隔离,在第2天和第8天,我要用自测包测核酸,放在门口给工作人员发邮件,之后会有人来收。
我在的圣安只是个小镇,感染病例不多,所以我每天的生活还算正常。我发现这里的口罩大多是从中国进口的,而且单价比较贵。我们学校的防疫工作做得还挺到位的,随处都可见免洗洗手液,定时有工作人员来消毒,公共场合也必须戴口罩。上课时候,我们都需要保持社交距离,隔着座位坐。学校有规定,超过15个人的课程就要线上上课了。学校的网页上也会定时更新感染的学生、员工、教师人数。不过,我在吃饭的时候听说这附近也有感染的,只不过现在都是无症状感染,等着自愈,所以还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从嘉兴飞到英国的过程太难了,所以今年过年我不打算回去了,一是这边不太有假期,二是回去、过来都需要隔离,一倒腾,假期都没了,还要冒着被感染的风险。
我现在在学校,照规定每周都需要做一次快速检测
飞遥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 艺术设计和心理专业大四
接到学校通知要线下上课,差不多是四五月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加拿大的疫情得到控制了。
我是7月底回到加拿大的,因为那时候的机票最便宜。我一名同学跟我买了同一个航班,因为签证下不来,最后只有退了机票等签证。
我回国也是上了一年的网课。今年我大四了,大部分必修课都是线下,所以很早就打算好了这个秋天要回来上课。
低年级的学生还有网课。我表弟今年还是留在国内,今年9月,他大二了,学校还没见过。
回来的航班相比疫情初期便宜了不少,但还是很贵。根据出发时间不同,飞机票价格区间在1万至2.5万元。我7月底的飞机票大概是8000元。当时加拿大也有在指定酒店强制隔离的要求,强制3晚,酒店3晚价格在几千元左右,所以这方面还是很费钱的(8月9日这个规定就取消了)。
加拿大国外进来的人都要隔离的。当时的政策是总共隔离14天。
开学第一天,没有接种疫苗的学生都要求测核酸,我现在在学校,照规定每周都需要做一次快速检测,大概15分钟以内。检测是阴性,才能去学校。
学校里疫苗接种率很高,我觉得蛮安全
嘉秋 纽约大学神经科学博士二年级
我四五月份就决定了返校。我自己一直看新冠各种数据,纽约就一直还好。最近这波刚起来时候稍微有点担心,后来就不担心了。
学校这边学习资源更好,很多课也已经变回面授了。
去年受疫情爆发印象,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高校改为上网课,回国机票一票难求,回国的历程也是“九曲十八弯”。
本来应该第一年去的,但第一年还是在国内上网课了。
机票买过三次。第一次英国航空后来取消了,第二次买了加拿大航空后来发现没有加签不能用,第三次买了卡塔尔航空。
我从上海到香港,然后到多哈(卡塔尔首都)再飞纽约。
第一程航空出发前上海雷雨,飞机停了好久,有点担心赶不上第二程。不过运气挺好的,最后正好赶上。第二程香港飞多哈的飞机上有很多都是跟我一样转机的留学生什么的,所以第二班飞机会稍微等一下(飞机上基本满员)。机组人员戴的也不是N95,就是普通口罩。
学校里疫苗接种率很高,我觉得蛮很安全。学校规定在公共场所必须戴口罩。学校以外就不是了,公共场所很多人都不戴口罩。
墨尔本市中心
没法回去,少了一点在学校的切身体验
潘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金融会计大三
我是2019年3月出国的,高中是在国际学校就读的,留学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我是今年1月回国的。那段时间直飞的机票特别少,我是先飞到了悉尼,转机再直飞到广州,那时规定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做核酸检测,还要隔离四个星期。
当初回来千难万难,没想到,现在回去也是问题。之前,澳大利亚疫情人数几乎都没有增长,但近期又有点小暴发。现在澳大利亚对留学生还没有开放入境,我也没办法去学校。
当初回嘉兴后,就一直待在家里上网课,好在我的专业不涉及实验的内容,所以对学业影响不是太大。接下来,暂时只能继续上网课了。虽然留在国内比较安全,但我还是更倾向于面对面教学。我当初选择留学就是希望可以吸收到不同的文化,网上的教学还是少了一点在学校的切身体验感吧。
行李中的口罩
出国准备了三年,也不能说放弃就放弃
张舒扬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物理专业大一新生
我是9月18日的飞机。马上要去美国,有点小激动,但紧张多一点。我很多同学现在都已经在美国了。我读的是国际高中,我们班23人,一个年级有四个班,除了去加州的,基本都出去了。加州的学校开学晚一些。
这段时间,我也会关注加州疫情,学校也会发邮件说明一些当地情况。加州人口多,现在疫情情况不太好,不过学校那边没听说有人感染。我打算过去以后第一个学期就呆在学校。
出去留学是高中就定了,也是准备了三年,也不能说放弃就放弃,虽然现在这个状况确实不太合适出国。
我目前目标是,打算尽量在五年内本硕读完。以后我还是想回国的。
目前只剩一门专业课,不想回去
Ray 匈牙利布达佩斯经济大学 市场营销专业大四
我是2015年下半年出国留学的,前年年底寒假回国后,因疫情原因耽误了就一直没有再出去。不过匈牙利的疫情相对不是很严重。去年上半年,因为未开展网上授课而休学。下半年我就要开始进行实习。本来预计今年7月毕业,但今年上半年我们一位老师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之后就停课了,课程被延误至今。
我还加入了一个中国留学生群,群里大都比较反对线下授课,我们还给导师写邮件要求线上授课,还写了联名信。不过,现在学校通知我们要回去,但由于我的论文导师人比较nice,批准了我在国内上网课。我目前只剩一门专业课,所以不想回去。
8月的德国波茨坦市高级文理中学门口
学业繁重,担心隔离时间长,所以一直没回国
小瓦 德国波茨坦市高级文理中学 高一新生
我是2020年11月出国的,在国内读完初三出的国,先学语言。今年8月,我正式成为德国波茨坦市高级文理中学高一新生。这边的学校是小班制,最多24个人,上课进度比较慢,学习氛围还是比较舒服的,但学习压力其实还挺大,考试不少,也会有很多小组作业,每天都会有疲惫感。
因为德国的疫情一直是反反复复,我还有同学因为感染而被隔离的,再加上学业繁重,隔离时间又需要很长,所以出国到现在,我一直没回国。
在国外,我会有一种疏离感。毕竟我是在中国长大的,第一次离开父母去那么远的地方,一切都要靠自己。虽然学校的老师、同学都很友好,但是文化差异,对我的冲击力还是挺大的。
盼望疫情早点结束,可以回国见家人
宋真泽 德国柏林格林尼克高级文理中学 高二学生
我是2019年9月出的国。德国现在的疫情比当初暴发时好多了,但每天还是在增加。去年疫情最严重时,课业挺繁重的,我就没有回国。这个学期开学,学校给每人都发了核酸检测物品,上学时都要出示阴性证明。现在我这里,除了在学校和公共场所要戴口罩,其他也没什么特殊的。
在国外的这段时间,有时会焦躁,我会鼓励自己,要慢慢适应,要走出舒适区,勇于尝试新事物,现在也开始慢慢地找到生活中的一些小乐趣。因为新冠的缘故,我对死亡有了新的理解,也会更加珍惜生命的美好,我现在最大的盼望就是疫情能结束,可以早点回国见到我的家人。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5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