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神学院中文部

祁鸿儒/整理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的东亚图书馆与中国颇有渊源,也收藏了大量中国研究,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的影音资料。在新冠疫情盛行于美国期间,东亚图书馆仍在积极进行馆藏资料的数字化工作。在这场讲座中,程健与程洪两位东亚图书馆的负责人介绍了数字化的历程与新进展。

本文整理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C.V. Starr East Asian Library)程健馆长的线上讲座“数字化再现尘封的历史”,文稿经主讲人审定。该讲座由纽约聊斋主办,系“纽约聊斋·云沙龙”系列讲座第14期。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东亚图书馆中文部程洪主任评议,美国福坦莫大学洪朝辉教授主持。程健馆长曾任北美东亚图书馆协会主席,主要编著有《中国电影研究书目提要》(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Chinese Film Studies)、《台湾(地区)电影研究书目提要》(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for Taiwan Film Studies)等。程洪主任兼任北美东亚图书馆协会副主席、候任主席,曾任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主席,主要编著《见证二战:从上海到太平洋战场》、《当代海外中国研究》等,发表中国近现代史、地方志和族谱研究、历史哲学和图书馆理论方面的中、英文论文数十篇。

程健馆长的《中国电影研究书目提要》书影

哥伦比亚大学与中国的渊源及东亚图书馆背景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简称“哥大”)在民国时期对中国教育人才培养的贡献是极大的。哥大校友袁同礼曾担任过北平图书馆馆长,也曾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他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中国留美同学博士论文目录》(A Guide to Doctoral Dissertations by Chinese Students in America, 1905-1960)一书中揭示,1905-1960年间哥伦比亚大学为230名中国留学生授予了博士学位证书。唯一超过这个数据的就是伊利诺伊大学,它授予232名中国学生博士学位。但是哥大授予的博士学位更集中于社科人文方面,尤其是它对教育人才和外交人才的培养当时是没有其他的大学能够比肩的。除此之外,哥大非常重视中国留学生。在哥大历史上,有两位中国人得到了勋章。第一位是胡适,他在1929年获得了“杰出校友勋章”(University Medal for Excellence)。另一枚珍贵的“汉密尔顿勋章”(Alexander Hamilton Medal)在1949年被授予顾维钧。胡适虽然1917年离开哥大,但是他的博士学位是在1927年正式授予。

哥大东亚图书馆则广为人知,1901年,丁龙捐赠了12000美元给哥大。于是他的雇主,哥大校董卡朋蒂埃(Horace Walpole Carpentier)追加到30万美元建立了一个讲席,这也是哥大建立的第一个中国研究的讲席教授职位。当时哥大的校长和美国公使、清政府联系,寻求支持建设图书馆,因为当时哥大还没有任何相关图书收藏。李鸿章在去世前4天(1901年11月3日),同意向哥大捐赠一套武英殿印本《古今图书集成》,共五千多卷。1902年这套书到达后,哥大任命德国汉学家夏德(Friedrich Hirth)担任第一位丁龙讲席教授,教授中国文学与文化,同时担任东亚图书馆馆长。此外,2019年10月美国梅隆基金会拿出75万美元,加上哥大追加的120万美元,用于哥大四个特色图书馆——善本手稿图书馆(Rare Book & Manuscript Library)、艺术与建筑图书馆(Avery Art & Architectural Library)、东亚图书馆和神学院图书馆(Burke Library at 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对其藏品,尤其是声音和影像资源的数字化。这四座图书馆中目前发现21000余种音像资源。由于这些资源大多使用磁带保存,而磁带会老化,有些甚至会散发醋的气味,这样的藏品已经很危险,可能在5年内完全失效,所以要尽快进行数字化处理。原计划从2019年10月到2021年10月将所有影像资源数字化,但由于新冠病毒的影响目前这个项目只进行了约百分之三十。

丁龙

程健馆长介绍了3个关键的图书馆术语——“虚拟阅览室”(virtual reading room)、“口述史元数据同步器”(oral history metadata synchronizer)和“低像素电影流媒体服务”(low pixel steaming service)。其中虚拟阅览室对是数字化人文建设中的概念,可以将音像资源供学者、学生使用。后两个是技术术语:前者是一个开放性同步索引软件,对聆听口述史录音非常关键;后者用于网络流量播放数字化电影资料。

具体收藏案例

第一例是善本手稿图书馆的中国口述史项目收藏,该项目有一则背景资料:该项目由哥伦比亚大学的韦慕庭(Clarence Martin Wilbur)教授与何廉教授负责,于1958年正式启动,得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福特基金会、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的资助。项目的员工包括具有历史研究学术背景的采访员夏连荫、唐德刚、王明德等人。馆藏口述室史档案照片可见1963年顾维钧向哥大捐赠私人档案,当时还有哥大图书馆总馆长洛格斯登(Richard H. Logsdon)、韦慕廷、唐德刚等。

顾维钧向哥大捐赠私人档案时的照片

口述史项目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由哥大自己主持,目前已经完成的16部口述传记。第二部分是1958年胡适引用哥大的标准在台湾地区“中研院”做的37份口述传记手稿。第三部分是1969年克莱蒙研究生院中国传教士口述史项目,共有50名传教士的口述传记,其中包括由哥大口述史办公室采访整理的6名传教士的口述传记。第四部分是1958年到1975年由夏莲荫等人采访的顾维钧口述史。最后一部分是20世纪90年代的张学良口述史,共有两份,分别是1990年唐德刚的采访和1991-1995年间张之丙、张之宇的采访。哥大的口述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非常著名,它设立了专门的口述史硕士项目。一直到2000年,当年口述史的标准工作流程是:每1个小时的录音磁带需要用100个小时将它转化为文本,如此一来,文本就是最终的工作成果。录音磁带按照标准并不保存,而且很多磁带在反复播放多次后就无法继续使用。韦慕廷1967年在写给一位参与口述史工作友人的信中就提到,哥大录音磁带并不要求保存,但是会给参与的作者一份。所以现在可能只在这些作者手中还有完整的录音磁带保留。韦慕廷在信中还提到,当初哥大拿到20万美元的项目资金,主要用于雇用非哥大的教职人员。而所有传主都是免费参与的,这除了他们相信哥大的名誉之外,何廉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他曾担任过中华民国的经济部次长,所以获得了众多名人的信任。此外,夏莲荫的国语、英语和上海话水平都很好,也受到了许多民国人物的青睐。数字化使哥大图书馆能够保存并且第一次向世人再现这些已经不为人知的宝贵的音像资源。

目前是数字图书馆修复并推出的10种目前还保存的口述史录音资料。参与者有王正廷、蒋廷黻、左舜生、孔祥熙、蔡增基、陈光甫、何廉、李书华、李宗仁和顾维钧。其中左舜生曾被请到哥大居住一段时间,作为“报酬”。蒋廷黻、何廉、李书华和顾维钧的录音对公众开放,而其余录音对哥大内部师生开放。馆藏口述制史档案照片可见1958年唐德刚、夏莲荫曾去拜访孔祥熙,后者也是口述史项目的首批参与者之一。另外吴国桢,张发奎,陈立夫口述室录音已数字化完毕,目前正在做后期元数据整理,张学良的两份口述史录音也已排入数字化流程。 这四人的口述史录音也会在2021年十月前进入哥大图书馆虚拟阅览室对学者开放使用。

1958年唐德刚、夏莲荫曾去拜访孔祥熙

第二例是数字图书馆修复并推出的翁万戈数字电影资料收藏。2014年,翁万戈捐赠给各大图书馆960余种16毫米的电影胶片。翁万戈不仅是艺术鉴赏家、评论家、收藏家,还是很难得的早期华人电影家。这些电影胶片里包含了112种40-80年代摄制的有关中国城市、文化、历史、宗教和艺术等方面的珍贵纪录片资料。其中包括1948年拍摄的“中国大地”系列纪录片,其中的城市包括杭州、南京、北平、天津和翁万戈的家乡常熟。有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期拍摄的中国艺术与手工艺纪录片系列,包括皮影、玉雕、民族舞蹈、山水画等题材,其中记录了戴爱莲展示的民族舞蹈等难得一见的珍贵内容。还有1950年代由美国华人银行家李叔明资助拍摄的中国历代艺术纪录片系列。历史方面还有1972-1974年间拍摄的13集中国历史纪录片,1970年在大阪举行世博会时拍摄的中国展有关的纪录片以及二战和二战结束后由美国政府和联合国资助拍摄的和平宣传片等。这些影像目前并不对外开放,因为其版权构成较为复杂。关于1947年摄制的《杨子江边的小城》(A Town by the Yangtze)一片有一个有趣的背景故事:2017年程健馆长去拜访翁万戈,提到其电影已经被数字化时,翁万戈曾当即背诵本片的开头解说词“这是我的小城,我的老家小城。”(This is my town, my old home town.)。 同时这部电影的片头用的是清代王翚的画作《长江万里图》。这是翁万戈的曾祖翁同龢最欣赏的收藏品,后者在1875年的日记中专门记载了花费400金购买此画的事。2018年翁万戈将包括此画在内的183件书画收藏捐赠给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翁氏收藏书画展海报上的《长江万里图》

第三例是数字图书馆修复并推出的70余种柯南收藏中有关于朝鲜战争的数字影像资料。柯南(Theodore Richard Conant)是著名的美国纪录片制作人,其父曾担任哈佛大学校长。柯南于1952年被“联合国韩国重建机构”派往韩国。作为一位电影制作人,他在那里留下了330多卷纪录片电影胶片和录音带。这些胶片作为他个人收藏的一部分捐赠给了哥大东亚图书馆。目前数字图书馆已经完成了其中70余种的数字化并推出。尚未数字化的内容中包括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朝鲜问题答辩的录音带等。已经推出的电影中包括柯南与韩国方面联合制作,时长6分钟多的纪录片《麦克阿瑟将军》(General MacArthur),其中有联合国安理会就朝鲜战争投票的黑白录像片段。他未使用的电影素材还有1953年拍摄于板门店的交换战俘无声彩色录像片段, 以及联合国在战后韩国进行的救济恢复工作的电影记录。

第四例是数字图书馆修复并推出的31部早期中国故事片数字电影资料。这些故事片于1932-1952年间制作,大部分拍摄于上海,也有部分拍摄于香港。这些电影哥大现对全世界开放,其中很多在外界难以看到。如黄佐临1947年拍摄的《假凤虚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译成英文版并准备对外出口的电影。

电影《假凤虚凰》(1947)海报

还有1952年石挥拍摄的《美国之窗》。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全以美国为故事背景的影片。石辉是集编、导、演于一身的电影家。1957年在拍摄了最后一部电影《雾海夜航》,讲述了自上海驶往宁波的客轮在海上惊心动魄的遭遇。之后他由于一篇文章被打成“右派”,同年搭乘“民主三号”渡轮由上海前往宁波并失踪,于1959年被确认死亡。

电影《美国之窗》(1952)海报

之后,程健馆长结合实际进一步介绍了哥大图书馆虚拟阅览室(http://dlc.library.columbia.edu),并与观众一起聆听了孔祥熙、李书华和顾维钧的口述史录音,观看了《麦克阿瑟将军》、《板门店》素材、《扬子江边的小城》等影片。之后程洪主任对演讲内容进行了评议。

评议:图书馆资源及其对史学研究的重要性

程洪主任认为,哥大图书馆的资源是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即由当事人直接参与或对当时发生事件直接的回忆和记录。哥大的经验有四方面要素值得重视——教授和研究人员的投入、图书馆的投入、包括捐赠人在内的社会资源的投入与基金会的投入。这四个要素放在一起才有了哥大图书馆如今的成就。

程洪主任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以下简称“洛杉矶校区”)的电影和电视资料馆是全美第二大电影资料馆,仅次于国会图书馆。但其中收藏的很多资料,特别是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的资料还尚待发掘。这个资料馆原本属于电影学院,后转到图书馆之下。此外,位于洛杉矶的还有全美第三大电影资料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资料馆。该馆也收藏了与中国近现代相关的资料,例如电影《苦干:中国不可战胜的秘密》(’Kukan’: The Battle Cry of China)。这部电影记载了中国抗战,尤其是重庆大轰炸的历史。这是第一部得到奥斯卡纪录片特别奖的电影。有关中国的纪录片在好莱坞电影资料馆还保存了很多。近年来有很多电影领域的学者会来查阅这些资料,但历史领域的学者们还很少利用这些资源的。

电影《苦干:中国不可战胜的秘密》海报

在南加州地区,口述历史的资料也很丰富,比如“美国上海人联谊会”创始人刘冰就与张大千等历史名人有过接触,了解不少民国出版史相关信息。在印缅战场上营救英军的刘放吾,前侍卫长、前上海市市长钱大钧,百岁空军老人张光明等都留有丰富的个人资料。而南加州之外的西海岸地区,口述资料更为丰富。比如,近期出版了《我的父亲杜月笙暨杜府旧事——杜维善口述历史》一书,即是由杜维善口述,复旦大学校友董存发撰稿完成的。

《我的父亲杜月笙暨杜府旧事——杜维善口述历史》书影

从历史研究工作者的角度来看,这些资料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作为史料的使用者,与图书馆对资料的考量有不同标准。虽然两者都注重资料的可信度,但是图书馆工作者主要着重于资料来源的可信度,而史学工作者更注重内容的可信度。所以对第一手资料的处理上也有不同的考量方法。程洪教授举了个例子,第一手资料包括历史上产生的既有第一手资料,如档案、报刊等,也包括后期产生的资料,如回忆录、口述历史。口碑资料应该由历史上已经产生的第一手资料作为印证。如果无法得到这种印证,则要注明存在哪些有待进一步探索之处。如唐德刚在其撰写的《李宗仁回忆录》中就曾说过,里面的很多内容都还需认证。

《李宗仁回忆录》书影

在《见证二战:从上海到太平洋战场》一书中,曾用过一张驻守上海租界的美国陆战队员隔着苏州河拍下的照片。这张照片从来源来看是可靠的,记录了“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场景。这位陆战队员的书中还有另一张照片,拍摄的是一架飞机被击落。他认为这是一架被美国人打下来的日本飞机。但是这个结论仍需认证。因为无法确定当时在租界和上海周边地区的美军是否有能够把击落飞机的高炮部队,而且当时美国并没有对日本宣战。因此,如果没有其他证据,这个结论是存疑的。因此,有时第一手资料也需要其他的第一手资料来证明,第一手资料中有的,可以证明,没有的也不能轻易否定。

程洪著《见证二战:从上海到太平洋战场》书影

威尔基(Wendell Lewis Willkie)曾作为共和党候选人与罗斯福竞选美国总统,但他没有当选。罗斯福总统对他很重视,派他到各国进行访问,帮助美国建立同盟关系。他的行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访问中国。南开大学想要得到其创立者张伯苓在这段访问期间的影像记录,便联系程洪主任,因为在东亚图书馆曾播放威尔基在中国的相关影片。但这段影像属于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但是他们在影片中并没有发现威尔基与张伯苓会见的场景。但即使在纪录片中没有,也不能代表这个场景不存在。

精彩的讲座之后是提问环节,程健馆长和程洪主任回答了在场观众提出的如下问题:

Q1:我提一个简单的问题,作为历史工作者,我们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把原始材料的出处按不同的方式进行记录。那么对于影视资料,是否有统一的记录方式?我想引用其中的观点,又该怎么引用?

程健:目前我们只有这些资料的管理权和对外开放权,但是还没有出版的版权。如最近有一位密歇根大学的学者想要引用翁万戈先生的电影的一部分。他需要取得引用权。我们只能将他介绍给了翁先生的家族。因为每个家族跟我们签合同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法律继承人。要经过法律继承人的许可之后才可以正式出版。因为哥大并没有出版的版权。至于引用,在哥大图书馆内部有一个专门的技术处理室,可以剪接资料,但是由于版权问题,我们在网络上的虚拟阅览室中去掉了下载功能。具体的引用方法我们还在探索之中。

程洪:我补充一点,刚刚程健兄讲的是图书版没有版权的情况,但有时图书馆拥有版权。如果是图书馆有版权的情况,一般使用者想要在出版物中使用时,需要向图书馆提出申请。有些图书馆会收费,有些不收。如果已经有版权的,引用的方式可以按照《芝加哥手册》等,各个领域有不同,但有时会在后面加一个说明,例如“感谢洛杉矶校区图书馆”(Courtesy of UCLA Library),这些要根据每个图书馆的规定来。

Q2:我对顾维钧的资料很感兴趣,我曾经在比利时的一个修道院看到了顾维钧写给陆征祥的亲笔信,并取得了其扫描版。我想知道顾维钧在录口述时有没有提到陆征祥?还有您刚才提到顾维钧的口述传记已经出版,请问这是在哪里,用哪个语言出版的?

程健:最后一次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与我们联系的,他们编译的《顾维钧回忆录》共13卷,这些书也是基于哥大的资料进行编撰的。现在第一批已经数字化了约20万页的资料,已经全部转到了近史所。所以可以在近史所、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和上海图书馆的数据库中看到全部资料。我们手上有原始资料,但是没有处理过。顾先生的档案由于版权问题,应该只能在上述馆内使用。因为原件没有处理过,没法搜索,这个顾先生口述史录音数字化工作刚刚完成并在我们虚拟阅览室对公众开放,但是我们对这有80多小时的录音资源的同步化索引工作尚未完成。顾先生和北洋系的人关系非常好。有一年我和顾先生的法定继承人回北京,很多北洋的后人还来与我们见过面。

Q3:我想请问程馆长哥大数字化的项目中是否包含照片内容?比如中国过去一些古建筑和古城镇如今已经消失了,那么有没有将这些照片数字化?

程健:目前我们的项目全部是音像资料。所以过去的照片,尤其是古建筑的照片我不是很熟悉,可能在哥大的艺术和建筑图书馆会有,但是具体我也不太熟悉。

Q4:我的问题是这样的,很多不对外授权的资料都没有对公共开放。只能直接去图书馆查阅,但是疫情期间并不可行。所以有没有通过上海复旦大学或者其他大学进行校际之间的申请,获取登录的可能性?

程健:校际之间的话,目前我们常春藤联盟的学校内部有一个交流计划。我们先在内部共享起来,然后再慢慢开放。但这些最新的资源是我们刚刚拿到钱做出来的,共享是完全可能的,但是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在过去都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已经将部分翁万戈数字化电影收藏与上海音像档案馆分享供其用作公益学术放映使用。

程洪:我想基本情况就如程健馆长讲的那样,但是每样东西还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图书馆要根据每个资料的版权情况,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是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应对的。

Q5:我的外祖父是复旦大学校歌的词作者刘大白。另外,我的祖父曾向南开大学捐赠图书馆,所以与张伯苓先生家有非常深的渊源,我相信他们家的后人希望得到程洪先生播放的电影和照片,不知道是否能够与他们分享?

程洪:我说明一下。威尔基和张伯苓的那张照片是来自南开的,他们拿了这张照片来问我,在电影资料里有没有。所以他们应该已经分享这张照片了。电影也是有可能拿到的,这要与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资料馆直接联系。

Q6:我和我先生对历史都很感兴趣。请问如果我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去哥大或者洛杉矶校区的话,能否查阅这些资料,是否需要填写一个“合理使用”的申请表?

程健:按照美国的标准,哥大作为一个私立学校,没有职责对公众开放。但是您要是来的话,可以先跟我们联系。如果是学者,我们欢迎,我们对全世界学者免费开放。但是图书馆只能“阅”,不能“借”。你提供了研究方向与研究题目之后,我们会发放一张当天的图书馆使用证。

程洪:加利福尼亚大学是公立学校,所以我们对所有人开放,也不需要任何手续。在图书馆内就可以使用我们所有的书和电子资源,但是资料不可外借。如若外借,则需要办一张借书证,是有费用的,可以借阅。一年有效期,费用大概是80-100美元。可以借阅图书,但是电子资料有版权限制,不能在馆外使用。

责任编辑:彭珊珊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6979.html

(0)
上一篇 2025年7月5日
下一篇 2025年7月5日

相关推荐

  • 国际政治专业排名_国际政治专业排名大学

    2023年,中国政法大学哪些专业挺进世界一流专业、中国顶尖专业、中国一流专业和中国高水平专业行列? 2023年全国高考即将到来,为了给2023年全国高考考生及家长选择报考中国政法大学提供参考指南,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撰写完成、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2023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最新发布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2…

    2024年3月16日
  • 北华大学历史学院_北华大学历史学院官网

    北华大学,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是一所省属综合类高校,今天让我们来看看这所院校的前世今生。 北华大学由这几部分组成: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师范学院,源自1906年成立的吉林省初级师范学堂。1966年,四平师范专科学校与吉林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吉林师范学院,后改建为吉林师范学校,1978年重新升本成立吉林师范学院。 吉…

    2024年3月9日
  • 广东大学分数排名

    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的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全国高等教育的版图中,广东省的高等教育排名情况如何呢?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校友会2024广东省大学排名10强榜单。 1. 中山大学 2. 华南理工大学 3. 暨南大学 4. 华南农业大学 5. 南方科技大学 6. 华南师范大学 7. 南方医科大学 8. 深圳大学 9. 广东工业大学 10. 广州大学…

    2024年10月18日
  •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是公立学校吗

     提到魁北克省,人们往往会想到圣安妮大教堂的庄严,魁北克城的古老繁华。而很少有人知道众多加拿大一流大学也都深藏于魁北克省。下面立思辰留学云为大家推荐以下几所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流大学: 魁北克省有哪些好大学 麦吉尔大学 近几年加拿大麦考林医博类排名稳居冠军。该所院校位于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市,是加拿大顶尖公立研究型大学。麦吉尔大学在医学、法学、工学、理学、…

    2024年12月1日
  • 北方交通大学

    重 大 突 破 北京交通大学代表队 在程序设计领域最顶级赛事 48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 斩获ICPC全球总决赛银奖奖牌 名列全球第7 内地高校第三 左起分别为郭昱哲、斯修远、夏鹤鸣和教练许华婷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程序设计顶级赛事,ICPC备受瞩目。本次总决赛共有400多位选手参加,141支世界顶尖学生程序员队伍向总冠军席位发起冲击。 此次比赛…

    2024年10月7日
  • 澳洲留学费用一览表(澳洲留学费用一览表-选校帝)

    澳洲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留学性价极高的国家。所以我们今天就来全方位介绍一下澳洲留学到底要花费多少钱。 一、留学前期花费(大概需要花费人民币20000元左右) 1.材料公证:人民币700元左右 2.雅思考试:人民币2170元左右 3.学生签申请费:630澳币,人民币大概为3000元 4.护照办理:人民币200元左右 5.体检:人民币1000元-1300元左…

    2023年11月2日
  • 思蒙菲莎大学

    哪怕没有一直站在聚光灯下,该发光的依然会发光; 哪怕全世界都忽略了你的存在,我知道你依然在努力着; 哪怕你没有其他学校那样声名大噪,但你的成绩也始终没有被落下…… 致——西蒙菲莎大学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阿尔伯塔大学…… 到底选择哪一所?但是你们可能忽略了,在这些光环背后,还有一所学校在默默的闪耀着自己的光芒,这就是西蒙菲沙大学。 西…

    2024年12月6日
  • 怎么去东京大学留学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和中国地理距离近、教学资源优质、奖学金种类丰富……这些优势使得日本成为不少中国学子的留学目的地。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在日本学习的国际学生中,中国内地学生数量位居榜首,占比47.1%,较上一年上升3.5%。日本的高等教育体系是什么样的?去日本读研有哪些申请途径? 据相关留学专家介绍,日本高校按…

    2025年3月7日
  • 化学专业排名_化学专业排名前十的大学

    按学科排序 学校名称 高校综合排名 学科名称 1 北京大学 1 化学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7 化学 3 复旦大学 5 化学 4 南开大学 20 化学 5 南京大学 6 化学 6 厦门大学 24 化学 7 清华大学 2 化学 8 吉林大学 27 化学 9 上海交通大学 4 化学 10 四川大学 12 化学 11 中山大学 11 化学 12 浙江大学 3 化学…

    2024年3月4日
  • 新加坡私立大学预科申请条件

    新加坡管理学院成立于1964年,至今已有60年历史开办超过120门全日制与非全日制课程 ,包括预科课程、专业文凭、 本科、硕士课程等等。 新加坡管理学院通过与美国、英国、澳洲等国的知名国际大学和学院合作,提供广泛的高素质学术及学位课程。 一、学院优势 1、顶尖学府地位 规模与全面性:SIM是新加坡规模最大、教育项目最全面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

    2025年6月23日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