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打造“PEMAP大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模式”,加强学生的哲学思维、管理理念、工程方法、艺术品位和体育锻炼等五大方面的能力。在这个课程体系下的第二课堂活动平台,成为广东民办高校唯一的“第二课堂成绩单”试点项目。在这个课程体系下,学生甚至可以参与实践课程的设计申报,学习的参与性、主动性大大增强。
新学期开始,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的学生们发现,自己不仅要在课堂参加学习,还要上手机APP记录自己的社会实践、志愿公益的活动。有意思的是,这些不但能获得学分,还可作为自己大学学习期间的足迹纪录。
华立教育集团董事长张智峰介绍,集团确定了“面向市场、因材施教、职业为本”的育人理念,核心关注在人才培养,要让每个不同的学生接受符合自身特点的教育,成为具有一专多能,对不同岗位群有适应能力的人才。为此,华立教育集团将聚焦人才引进,推进课程改革,强化实践课、技能课早进课堂,探索基于PEMAP模式的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打造职业人才培养的“华立模式”。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常务副校长马龙海告诉记者,核心素养是学生培养的核心之一,它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研究认为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包括:哲学思维(Philosophy),管理理念(Manage),工程方法(Engineering),艺术方式(Art),体育锻炼(physical)这五个方面的要素,因此,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专门开办一个课程体系,并对这些课程的实施进行了一些改革,简称“PEMAP大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模式”。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认为,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为推进PEMAP课程开展,提出了各课程理论学习内容保持不变,分别增加实践环节的内容。实践环节的教学,以项目的方式实施,课程下设若干模块,每模块下设若干个项目。“每门课程的项目类似于一个项目超市,这就方便学生为了完成该门课程的实践学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或项目组合来实践。”马龙海说。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PEMAP课程项目的设计、申报、实施,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审核通过的项目,将进入课程的项目库中,以供学生选择。教师设计、申报及实施的项目,按教学工作量计算给该教师;学生设计申报的项目,按要求完成初定的目标,通过考核认定后,可获得的该项目的学分。也就是说,学生也可以参与课程的设计,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何志宏告诉记者,这也极大调动和提高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PEMAP课程能更好的实施,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增添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打造“三中心两平台”:现代工程技术体验中心、现代管理体验中心、体质健康中心、“大思政”协同创新平台、第二课堂活动平台。
其中第二课堂活动平台是全国“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试点项目,也是广东唯一的民办试点高校。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第二课程成绩单”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实施,为学生在大学期间打造一份课业成绩之外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形成每位同学在校期间的“足迹”记录。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团委书记朱君介绍,今年开始实施的该项目,学生参加思想成长、社会实践、志愿公益、文化艺术等多个模块的学习实践后,可以通过手机APP录入信息,审核后获得学分,从而获得自己的“第二课堂成绩单”,既是学生成长的纪录,也有助于学生毕业求职。据悉,该校学生需完成6个学分的第二课堂成绩方能毕业。
马龙海表示,PEMAP课程不仅会让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学生有重大改变,相信也有助于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丰富当代大学生的校园活动提供有益的探索。“我们希望学生能把手机收起来、从宿舍走出来,实现学生动起来、教师参进来、团队忙起来、设施用起来、平台立起来、校园活起来,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育其科学精神、厚植其文化底蕴、陶冶其审美情趣、训练其创新能力。”他说。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徐静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方金镕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7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