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宝安来说,“前海政策+宝安资源”能释放出乘数效应。图为从前海石公园远眺宝安中心区。
宝安是深圳的产业高地。图为位于宝安福永街道的法雷奥智慧工厂。
择一地而居,总有无数个理由,或为实现一个梦想,或为追逐一个机会,或为追寻诗与远方。
宝安是深圳人口最多的城区,500余万人在这片热土上,激荡青春,挥洒汗水,播洒智慧,用一点一滴的努力,构筑起了这个深圳西部大区发展的坚实基石。
4月20日,宝安区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一个城区走过的足迹、去往的方向、执笔铺就的蓝图再次被娓娓道来。
他们,为什么选择宝安?或许从政府工作报告和我们讲述的故事中,能找到一些答案。
面朝大湾区 一起向未来
2021年,前海扩区方案重磅落地,宝安1/5的范围纳入前海,前海2/3的范围落在宝安,宝安一跃成为国家战略主战场;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GDP同比增11.3%,自2014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新兴产业、高端项目加速集聚,科技创新实力实现“飞跃式”突破,获“赛迪创新百强区全国第二位”。
2022年,宝安将举全区之力重点攻坚“422133”,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国际化湾区滨海城、高品质民生幸福城,奠定宝安身居湾区之心、引领湾区之先、挺立湾区之巅的坚实基础。
——宝安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4月,宝安首次“试水”写字楼用地拍卖,位于中心区的三块写字楼用地甫推出,便引发了众多关注。最终,香港塑胶企业骏业国际以1.44亿元的价格,将占地面积5440平方米的A002—0020地块斩获。
尽管成交价格比公司预估高出近2800万元,但本着对市场前景的信任和看好,骏业国际董事长翁锐贵仍认为“这个价格依然可以承受”。“宝安中心区与南山仅一关之隔,未来大铲湾、机场、西部通道及地铁这四大交通全部畅通后,中心区发展前景向好。”他说。
如今看来,翁锐贵的选择颇具前瞻性。随着宝安中心区的迅速发展,昔日荒芜的滩涂已旧貌换新颜。近年来,农商行、亚太卫星、vivo、中意、怡亚通、鹏鼎、易尚、俊峰8家总部企业先后抢滩落地宝安中心区,用真金白银为宝安的未来投下信任票。
从一片荒滩到霓虹闪烁,从芳草萋萋到优质企业、重大项目纷至沓来,中心区的蝶变印证着宝安蓬勃向“新”的生机活力,积蓄着宝安能级跃升的内生力量,也浓缩着宝安迈向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国际化湾区滨海城、高品质民生幸福城的底气和决心。
为什么选择宝安?因为这里始终与时代同频,向湾区进发,向高空生长,向山峰攀登。
向新战略进阶升维
“前海政策+宝安资源”释放乘数效应
10年前,《深圳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只有一处提到了宝安。在回顾上年度工作成果时,宝安“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被写进报告。
彼时,很少有人能预料到,这座刚登上“特区一体化”舞台、以制造业闻名的大区,能够攀登到怎样的高度。
2016年,《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明确提出“重点将前海和南山、宝安中心区域发展成为新的市级中心”;2021年,《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印发,深圳前海向西“扩容”,宝安中心区成为“大前海”的重要新成员。
向海而生的宝安,再次因“海”而兴。前海“扩区”后,宝安1/5的范围加入前海,前海2/3的范围落在宝安,宝安一跃成为国家战略主战场。前海的政策优势与宝安的资源禀赋开始有机结合,释放出强大的规模效应、乘数效应。
在宝安中心区的海畔,中心区湾区摩天轮、滨海演艺中心、滨海廊桥精彩绽放,“互联网+”未来科技城、维沃、鹏鼎等一批全球总部项目加快建设;沿着海岸线向西眺望,海洋新城完成填海,全球最大室内冰雪文旅城开工建设,宝安前海片区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日前,最新出炉的《宝安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举全区之力重点攻坚“422133”,迅速塑造“三城”新优势,奠定宝安身居湾区之心、引领湾区之先、挺立湾区之巅的坚实基础。而在“422133”主框架中,宝安区已明确部署做强两大中心区“主引擎”,集中优势资源建设宝安中心区、深圳西部市级中心,辐射带动全区高质量发展。
根据规划,今年宝安将抢抓前海机遇,开辟现代服务业“前海赛道”。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坚决落实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下的新型管理体制,推动金融开放、法律事务、服务贸易、人才引进等政策覆盖扩区后的全部区域。利用前海政策优势,将宝安中心区打造成滨海国际金融文化中心。
向新格局强核扩圈
“核心区位+交通网络”激活枢纽效应
如何考量一座城区的跃升潜力和发展能级?
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生产要素加速互联互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商业永恒的目标。某种程度上,交通奠定了区域经济的基础,区位决定了城区发展的上限。
与此同时,区位和交通往往相融互促。在我国古代,较早就出现了依托古代驿站、内河码头、沿海港口等交通节点进行商品交换和简单再生产,进而带动周边地区商贸往来和产业发展的现象。进入工业社会后,交通工具和运输方式日益进步,基于一定区位优势而形成的具有中转、辐射功能的城区,有更大概率成为重大交通设施和重要交通通道布局、交汇之处,进而带动生产要素的汇聚,发挥出产业集聚和枢纽效应。
眼下,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版图的宝安,区位优势得以进一步放大——南北向的广深港澳创新走廊与东西向的深中、深珠发展轴在这里交汇,前海合作区、东莞滨海湾新区近在咫尺,中山翠亨新区、广州南沙新区和珠海横琴新区“隔江而望”,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产业交互地带。
未来,在深中通道、沿江高速二期等项目建设的推动下,宝安的枢纽地位将再度强化,有望在广东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深圳市承担大湾区核心引擎任务的过程中,作为重要的传导节点和承载基地,演绎出更多可能。
今年的宝安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一流的枢纽城区。为此,宝安将强力实施“交通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动107国道市政化改造,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核心走廊;建成区内道路41条,改善交通微循环,提升交通的层级、能级、量级,推动宝安进入交通“主轴时代”。
此外,宝安还提出建设现代物流业“国家枢纽”。积极推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编制宝安区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产业生态。
前海勃发、珠江奔涌、湾区竞渡,乘浩荡之势的宝安,正奋楫杨帆,逐浪而行。
产业新高地 逐梦正当时
2021年,宝安打造国际一流的生产环境,让好企业“有空间可落,有好土地可用”取得重大进展;打造国际一流的要素市场配置环境,推动制造业加快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打造国际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法治环境,亲清政企服务直达平台和企业合规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2年,宝安将坚持制造业立区之本,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抢抓前海扩区机遇,超常规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深度协同,建设具有全球影 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实施产业空间拓展计划,继续攻克制造业空间低效和不足难题。
——宝安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春江水暖鸭先知。
企业和企业家对市场的感知往往最敏锐,也最深刻。
2021年,宝安新增商事主体10.5万家,增量、总量均居全市第一。
宝安2021年GDP从3847亿元跃升到4422亿元,增量超出过去3年增量总和。成绩的取得,企业家功不可没。
他们,为什么来宝安?
记者与企业家交流发现,最吸引他们的,是宝安先进制造业以及完善的产业链。
它们就像一束光,企业家、创业者们则像孜孜不倦的追光者,在逐梦宝安的路上,驰而不息。
扎根20余年企业
“企业研发总部的问题解决了,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1996年—2002年,欧陆通电子、明阳电路、仙迪化妆品、同益实业这四家公司相继在宝安成立。
他们的细分领域不同,但选择在宝安创业的理由十分一致,“这里产业集聚性强,有最完整的产业链。”
四家公司在各自领域一路高歌猛进,在宝安实现了腾飞,3家企业上市,1家拟上市。
和很多企业一样,发展空间不足一直困扰着这四家快速发展的企业。
明阳电路董事长张佩珂说:“我们在宝安扎根20多年,这里是我们的发祥地。但没有企业总部,限制了我们发展的想象空间。”
他们也尝试去其他地方寻找机会,但绕了一圈后发现无法离开宝安。
“没办法,宝安是线路板制造业产业链最全的地方,比较优势很大。”张佩珂说。
四家企业,因为宝安的一项支持举措,在同一天迎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
2021年10月15日上午,宝安航城创新研发联合基地举行开工奠基仪式。园区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将超75亿元。
“从提出用地需求到联合用地开工,就用了半年时间吧,速度非常快。”邵羽南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企业研发总部问题解决了,坚定了我们扎根宝安的信心。”
90后创业者
“看中这里的全产业链和人才”
让“大众创新,万种创业”的风潮涌来,一个想法、一个团队、一间办公室,就是一个改变世界的机会。
2014年,90后陈永强和团队开始大学生创业,创立影石创新。一年后整个创业团队搬到深圳,在宝安落户。
“深圳是做消费类电子创业的天堂。”陈永强觉得这里供应链齐备、IT人才聚集、市场化成熟度高。“全产业链”则让这家年轻企业最终选择了宝安。
“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没有错误。”陈永强介绍,经过短短6年多的发展,影石创新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影像品牌。
目前公司已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远销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在全景相机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
90后创业者王永琨的想法也是如此。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他毅然从哈尔滨南下宝安,和小伙伴们一起创建深圳移动机器人科技公司——斯坦德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企业短短几年就成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王永琨看中这里的产业:“深圳可以算作硬件创业的硅谷,不仅有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并且成本低、时效快。我要做个零件,几天就可以做出来。”
王永琨也看重这里的人才:“深圳拥有我们所需要的软件、硬件、系统、销售、市场等各方面交叉性、综合性人才,而宝安对这些人才很有吸引力。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我们没有多少固定资产,高科技人才是最核心的资产。”
海归创业者
“海归岛让企业快速跨过初创瓶颈期,少走弯路”
很多海归人才创业的第一站,选择了宝安。
毕业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王正男回国后,创立了麒砺创新,在众多城市中,选择了深圳,选择了宝安。
选择深圳,是因为供应链。“在加拿大定制电路板,一块板要100美元,做三个星期才能好。可是在深圳,做同样的板子只要几十元人民币,一星期就能做好。”
选择宝安,是因为宝安海归岛能解决海归人才回国的大部分问题。“还没回国时,我们就知道海归岛可提供3—6个月免费办公空间,落地服务对接等多种服务,能让企业快速跨过初创瓶颈期,少走弯路。”
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电子与资讯工程系的谭凤泽,是迈塔兰斯创始人之一。
在香港读博士期间,谭凤泽经常来深圳找朋友玩,“明显感觉到深圳高科技创业氛围十分浓厚”。
决定来深圳后,迈塔兰斯团队在海归岛享受到了不少便捷的创业孵化服务,也自然地选择宝安作为创业第一站。
海归人才“择良木而栖”。去年11月,《宝安区海归创新创业白皮书》发布。白皮书显示,受访的宝安海归人才中,近四成有创业意向。打算创业的群体中,接近70%准备在宝安创业。
宝安对海归人才的引进逐年增加。从2017年到2020年,海归人才引进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1%。特别是2020年,海归人才增长了93.1%,宝安对海归人才的吸引力快速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宝安全区海归人才逾万名,主要集中在信息通信技术、生物医药、金融保险类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已来
奋力建设好世界级先进制造城
总体而言,宝安工业总量大,门类多,产业链完善,制造业企业5万多家,数量全市最多。
这里是创业者的天堂,有创业者曾表示,“在宝安,有了创意,一天内就能找齐上下游,三天内就能出产品。”
这里弥漫着创新的风气,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6759家,连续5年居全国区县第二、全省第一;国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为52家、312家,总量均居全市第一;位居“赛迪创新百强区全国第二位”。
这里代表着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全市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有4个布局宝安,全市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重点布局宝安14个,其中9个集群增加值全市第一。
“互联网+”未来科技城等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腾讯、京东、顺丰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抢滩布局。
在刚结束的宝安区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宝安提出将围绕“422133”主框架,坚持制造业立区之本,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深度协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
宝安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城的序章已经拉开,全社会共识已形成,规划蓝图已绘就。湾区竞合之下,“追光者”正因势而谋、应势而动,迎着光的方向破浪前行。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胡百卉
苏国锐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何 俊
统筹:崔 洁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7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