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 2500 字
阅读时间 5 分钟
编者按:
清华园承袭百年园林山水,空阔灵致。时人今语,百千澹荡,传统与现代之间绵亘有几代人的遐思与期盼。其间楼台,风卓高古;其间校舍,雅趣同存。时值清华大学108年华诞之际,本号抉发清华大学早期规划诸篇论述,以飨师生校友。有此山水传神,楼台蕴道,以慰先贤,以励来者。
近年来,对清华校园建设历史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清华校园旧址的考证和对以往资料的辩诬上。例如,清华大学基建处退休教师苗日新所著《熙春园·清华园考》,论证了荒岛一带为康熙时期的古今图书集成馆。相关研究发掘出清华校园的人文景观及文化内涵,基本厘清了清华建校及其发展沿革,但对近代清华大学校园规划的史料方面未见新的重大发现,对规划思想的来源缺乏全面整体的认识。本文以《清华周刊》为主,对1910年代以来的期刊杂志,如《远东评论》《东方杂志》中有关清华校园建设的文章进行爬梳,整理时人对清华校园环境的记述,对比今日的情形,还原当日清华建设的实景,希望加深我们对清华校园的建设过程和物质环境变迁的理解。
01
周诒春与“墨菲方案”
1912年4月周诒春被任命为清华学校教务长,次年8月为唐国安举荐接任校长。周诒春对清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有论者言 “任职四年余,建树极众,历任校长无出其右。大礼堂、图书馆、体育馆、科学馆及新大楼(一院东半部)相继建筑,教务方面亦多改进。”他在任期间,致力于民族教育独立,积淀了对清华影响深广的教育理念和文化传统,积极推进改办成完全大学的计划,其第一步就是邀请美国建筑师墨菲做出完整的校园规划,在确定规划内容和建筑形式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墨菲之所以得到周诒春的赏识和信任,除了同是耶鲁大学校友之外,周诒春当时还担任着雅礼学校的副校长,熟悉墨菲对长沙雅礼学校的设计。在拒绝了其他两家驻北京的美国建筑公司后,周诒春邀请墨菲来清华面商,并决定委以清华扩建大学的规划。
根据墨菲和周诒春最初正式会晤(1914年6月13日-6月15日)形成的备忘录,可知双方商定了校园规划的基本原则、讨论了建筑样式的选取。墨菲一开始建议采用类似雅礼学校的大屋顶建筑样式,周诒春则要求使用西式建筑风格,并列举了三方面原因:
首先,基地本身除了工字厅之外别无可观的传统样式建筑,并无必须协调一致的要求;
其次,对中国式大屋顶建筑,周诒春认为“虽然在校园里建造中国式建筑有其教育意义,但从实用的角度说,给宿舍及教室的使用带来诸多的限制和不便”;
最后,过高的造价也不允许在清华采用中国式大屋顶建筑。双方商定,不采用中国式大屋顶,但在材料选取方面尽量与周边现有环境协调,并为新的大学部建造一个中国式大门。
可见,周诒春在会见墨菲之前,已形成对清华校园规划建设的全局计划,特别要求新建建筑在外观和内部空间组织上采用西式,同时也承认中国式的建成环境对他所推许的学术和教育独立有积极意义,因此在材料选用和场地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
近春园遗址现状
02
清华早期大学部的规划与建筑
墨菲方案中的大学部位于毗邻清华园的近春园。周诒春去职之后,虽然扩建大学的建设停顿下来,但规划图纸一直保存。
在规划中,校方拟于近春园湖水环绕处建筑新图书馆,其他地方建新校舍。四面河水环绕处即今近春园荒岛,其上拟建的新图书馆是规划中大学部的主要建筑之一。近春园的南北向主轴线穿过南端的新校门和荒岛图书馆,以荒岛北部的新礼堂为主轴线收束。这种沿纵轴布置教学建筑、以礼堂统率全局的模式与中学部类似;但大学部多了三条与主轴垂直的次轴线,在校河以北布置宿舍、食堂和体育馆,在湖西分别布置医学院组群和工学院、农林学院和商学院组群。
墨菲所做大学部规划(局部)来源:墨菲档案
今日清华大礼堂为罗马式穹顶的红砖建筑,原本作为高等科学生的礼堂,而大学部的礼堂则是一座新古典主义样式的建筑。根据墨菲的《清华的未来大学部规划总图列示建筑分析》(下称《规划分析》),大学部的大礼堂设计所仿效的原型为密歇根大学新建成的希尔纪念礼堂(Hill Memorial Hall),建成后预计容纳4000人。从透视图上也可看到,其风格为典型的新古典主义,与希尔纪念礼堂的外观相去无几。这两幢建筑是大学部的象征,但与新校门和其他系馆建筑一样均未建成。
希尔纪念礼堂正立面图
大学部为三个部分,即院系楼群部分(Academic Group),沿南北主轴线和一条东西次轴布置;医学院部分(MedicalGroup),沿另一条东西次轴线布置在湖面以西,东向正对荒岛上的图书馆;以及校河以北的宿舍部分(DormitoryGroup)。各部分主要内容及布置如下:
院系楼群部分
包括9个学院的院馆,其与设计参考对象的关系分别为:文学院(含5个系:文学系、历史系、经济系、语言学系和政治系,共招500学生),设计参考纽约城市大学;中国古典学院(招收200学生);教育学院(招收400学生),设计参考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法律与新闻学院(法学系招收300人,新闻系招收200人),参照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设计;音乐学院(招收50人);艺术与建筑学院(招收50人),参照耶鲁大学建筑系设计;工学院(下设5个系:土木工程系、市政卫生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矿业系,共招生600人);农学及林学院(农学系招收200人,林学系招收100人);物理学及生物学实验室,参考哥伦比亚大学菲儿崴瑟学院设计;化学学院,参考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实验室设计。
上述建筑共15幢,其中在南端新大门处左右对称,各布置了四幢建筑,即中国古典学院、建筑学院、文学院(两幢)、教育学院、法学与新闻学院、音乐学院和商学院。湖南面的东西干道形成大学部的次轴线,西端布置工程学院(两幢)和农林学院三幢建筑。
医学院部分
包括药学院和牙医学院,拟招收200人。这一部分有两幢建筑,其一为教学楼,另一幢则用作医学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医学部分建筑采用的标准参照的是新建成的西宾州大学医学院。与荒岛上的图书馆相对的西部则安排了物理、生物、化学实验室和医学部建筑共5幢,荒岛东侧拟建校友总会,形成了横贯荒岛的东西轴线。
大学部的宿舍
布置在校河以北,共有12幢宿舍楼,每幢均为3层建筑。底层和二层为套间(每套两间卧室和一间读书室,每间卧室容纳两名学生),每层设一处公共卫生间。每楼还留一处斋务处指导教员的住所。全楼可容纳120名学生。按《规划分析》,大学部宿舍如最多招收2800名学生,则尚需于购置近春园西北角的新地并新建一批宿舍楼。这一部分另建两座食堂和一座体育馆,形成了在教学区之外相对完整的宿舍区。
墨菲所做一纵三横的大学部规划,实际上是他所受的包扎艺术训练的反映,也是美国当时校园规划所普遍采取的设计手法。受19世纪末城市美化运动思潮的影响,受过包扎体系训练的建筑师从杰斐逊式单一的纵轴线演变出一条或多条次轴线,形成多种视线组合,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空间效果。在中学部(清华园)墨菲因受已有建筑的影响,其规划的空间层次均较单一;而在荒芜不治的近春园为大学部所做的规划,墨菲能够施展的余地更大,充分体现了他良好的设计专业素养。
作者简介
刘亦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助理教授。清华大学工学硕士,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博士。现为中国建筑史学会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说明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文中历史图片为作者提供。
责编:文远
你可能还想看:
清华思客 | 周绍杰:经济转型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清华思客 | 邢悦:美国的“政治正确”及其社会影响
清华思客 | 王莹:如何纾解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的真实困境?
清华思客 | 刘立:科研评价要突出“唯原创性”标准
清华思客|苏婧:反转新闻,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真相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7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