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正式出炉,广州这边高校整体颇为抢眼,既表明该地域最高端学校的整体力量不断上升,又体现出地区多元化的教育架构正在快速崛起,在榜单内,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依旧位居广州高校前列,这两校身为所在区域的学术标杆,在放眼全世界做研究与培育专业的力量上,非常有实力。
中山大学的全国排名是第15位,近几年在国内顶级大学阵列里保持了稳定的状态,在国际科研视野和踏实的学科布局上有了不错的成果,11个学科进入到了ESI全球排名的前1‰,临床医学,工商管理,海洋科学这些领域很出彩,给中山大学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又加了分,中山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一直都在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结合方面不停探索,给广州教育体系里的科技突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华南理工大学排在了全国第27位,有着比较全面的学科实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了全球前30,这体现出它的科研实力很强,建筑学方面,华南理工大学排在全国第五,是培养国内建筑人才的重要基地,让人感到很惊喜的是,它每年平均的专利申请数量超过了3000项,而且转化率达到了18%,在产学研结合以及与高端企业开展深入合作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暨南大学在榜单中超过了华南师范大学,以全国第47名的成绩位列广州高校第三,作为一所有着侨校特色的老牌高校,在近几年的“双一流”建设中取得了明显的突破,药学、新闻传播学等重点学科发展迅猛,科研经费三年内增长了67%,外籍教师占比达到18%,积极进行国际化办学,为学科发展增添更多全球元素。
华南师范大学在教育学、心理学上的排名分别为7、2,仅位列全国大学85,不过这两个专业上是强项,是华南师范大学在国内教育师资培养上的优势,在高等教育领域拥有较强的吸引力,这些学科上的强势表现,也反映了华南师大注重学术专长方向。
广州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行列,这样就让该学校的医疗领域的学术地位上升到全球范围内,该学校的研究团队还主导制定了12项国家诊疗指南,获得了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现代医学体系做出了实际贡献。南方医科大学以全国第81名的成绩再次证明了自身医科强校的身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进入全球前20位,附属医院床位数超1.5万个,给广州及其周边地区的医疗资源给予重要保障。
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专业在全国的排名是第五位,其青蒿素研究在世界上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是中医药学科的代表之一。而广东财经大学由于其数字经济和产教融合模式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其就业率达到了95.3%,金融学是其省级特色专业,同时学校也参与了粤港澳区域经济研究项目,加深了学校和区域的发展。
层次接近的院校中,广州大学有着土木工程学科闯入全球前50的佳绩,给智慧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创建给予了多种学界支撑,广东工业大学靠控制科学与工程迈进全球前30的本事,同西门子联合创建工业互联网革新中心,推动了不少工业技术方面的合作成果。
对于广外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实力也非常之强,在全国排第三,国际贸易专业也是入选了国家级的一流专业,可以看出来这个学校将语言与经济完美地结合起来,而对于广美和星海音乐学院来说在艺术方面也有许多突破,前者在数字艺术、工业设计这两块都非常出名,后者则是在音乐表演上面排名在全国前十,造就了不少音乐类的人才。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以智能制造为学科特长,建立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是省级示范;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在职业教育方面,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4,体现地方职业教育的新高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获“双高计划”认可;民办高校、独立学院也在广州教育体系中有一定地位,共有14所民办院校和2所独立学院。
这种教育和科研的高效率产出离不开政策的助力,广东省近些年教育投入年均增长8%,重点扶持AI,生物医药这些学科,还推进琶洲实验室,南沙科学城之类的研发平台创建,给高校赋予了重要的资源整合和革新环境,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建立之后,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策略融合得到加强,这同样给广州市加入跨地区研发革新给予了新机会。
广州高校慢慢加深同地方产业的融合,不少学校开发出数字化区域经济监测系统,这些系统被一些地级市采用,广州高校对接大湾区产业需求的强度不断加大,这明显改善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这种结合让广州能在全国高校实力矩阵里守住百强梯队的位置,共有7所院校挤进全国百强。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7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