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游记

3月17日

St.Patrick’s Day

爱尔兰国庆日

2020年,突如其来的全球大流行使各国入境政策处于不断变化中,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对于国际教育未来发展出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

但在疫情之下,国家对外开放的脚步没有停歇,2020年6月,教育部发布了《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文件,全方位地谋划了教育对外开放的蓝图,体现了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后疫情时代,国际化人才依然符合国内人才市场的需求。在这样特殊的年份,继续坚持留学的学子不仅是对学术的执着追求,更是对自身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在一切都正重启的2021

《留学》杂志愿意和

暂且无法出国的同学们

一起停下脚步

共同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倾听留学生们最真实的故事

在充满风浪的时代

将学子们最纯粹的初心

展现给更多的留学家庭

引导10万+留学家庭

对未来自身的留学方向

有更清晰的认知

对留学目的国和院校专业

做出匹配自身需求的选择

今天是爱尔兰的国庆日

爱尔兰全国各地都洋溢着节日的欢乐

此刻,《留学》杂志带来了

4名爱尔兰留学生的故事

希望大家记住这个隆重的日子

和名叫爱尔兰的美丽国家

都柏林圣三一大学社交媒体账号

信仰是留学路上的光

关键词:

一带一路、文化交融、主观能动性

刘玮鸣

都柏林圣三一大学-物理院能源科学专业

图片来源:都柏林圣三一大学微博

本人出生于贵州的一个小城市,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于广州白云山潘高寿有限公司工作了近两年的时间。 之后决定继续学业,在都柏林圣三一大学(TCD)就读能源科学专业。

其实在兰州大学就读时,就萌生过出国读研的打算。但是大四毕业前,很认真地和家人以及老师朋友沟通后,觉得那时的自己并不适合继续学业,经过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整整16年的学生时期,当时的自己其实比较迷惘,也对学业有了一些惰性,对于未来的方向也并没有清晰的认知,因此希望能踏入社会工作,多历练一下,更在历练之中明白自己需要什么。

后来在广药工作期间转向了销售岗位,也非常感谢此次作为销售人员的机会,因为有了更多的机会去认识和经历更多的人和事。近两年的销售工作经历,出差机会很多,让我养成了能吃苦,能坚持,并懂得如何主动地去社交和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期间也得到了多次领导的认可与提拔。在工作的第二年,升任了区域主管,但也就在那个时候开始很认真地考虑之后的发展方向。销售岗的工作也让我清晰认知到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自我能力的投资对于年岁还尚轻的我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同时,国家大力提倡的“一带一路”也开始让我认识到,随着全球化进展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度是会不断提高的。而此时的我,也相对大学刚毕业时更加成熟,适应力和主动性都有了进步,正是出国读研的好时机。

本科专业为化学的我,依然希望在原专业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近几年的气候异常变化、温室效应也开始逐渐让“节能减排”推上国家发展重心。虽然我国依旧是二氧化碳排放大国,但这几年随着国家地不断重视,我国在可持续能源发展上也逐渐走向了世界前列。

我也是在这个时候机缘巧合下了解到爱尔兰圣三一“能源科学”项目,这是一个跨学科,结合化学、物理、经济的一项专为未来能源发展制定的一个硕士项目。

爱尔兰,一个“绿色”的国家,不仅在可持续能源的发展上走在世界前列,同时与我国的关系一直友好稳定,还为硕士毕业生提供两年的工作签证。留学生有充分的机会与时间,从不同角度去体验留学。

图片来源:都柏林圣三一大学微博

结合以上几点,让我决定了出国留学并申请爱尔兰TCD的Energy Science项目。也很高兴,最终获得了就读机会。

从决定申请到申请截止时间只剩2个月左右,我还需要准备考雅思。所以把申请任务交给了中介公司,自己则配合他们准备材料并全力投入雅思考试的准备中。

当时我已经本科毕业将近两年时间,虽然英语水平已经直线下滑,但还是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比较自信,也没有报培训班,主要就是购买了历年的真题,反复熟悉题型,找回学生的状态。时间相对比较紧张,所以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时常在图书馆一坐就是一天,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8点,中途吃个饭,在图书馆小憩一下,晚上则跑步锻炼。

一个月时间的准备,每天过得还是很充实,最后也顺利一次性就通过了学校对雅思的分数要求(6.5分)。整个过程,自我能动性很重要。对目标有着明确的认知让我更好地坚持下来。

我是2019年9月份入学的,相对于2020入学的同学来说,第一学年还算比较幸运,只需要面临陌生语言环境的挑战。来之前曾看过其他留学生的体验文章,都提到前两三个月对于新事物都会比较好奇与激动,虽然有不适感,但是并不会太影响情绪。

最难的是两个月之后,新奇感渐渐消失,语言依然没有适应,缺少朋友的陪伴,身在异乡的孤独感,学业的压力都会一起涌上来,很容易让人进入比较“丧”的阶段。

其实刚来的时候,我首先接触到的也是中国的小伙伴们,从而开始“抱团”,而这个词好像在某些观念中成了贬义,“留学生不应该抱团”这样的观点得到很多支持。

我个人认为,“抱团”是非常正常的,符合人性趋于安全的特点,不仅中国人抱团,其他国家的人也会抱团。毕竟语言,文化相同,能在对方身上找到“相同点”是到如此不同的新环境中很自然也很本能的行为。

但是,我试着运用并放大我们寻找“相同点”的想法。尤其是在都柏林这样的国际都市,往往很多都是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人,同样生活在“异乡”。

他们和我们一样,对新事物好奇,希望结交新朋友,同时又都会害羞,也会对如何结交其他国家的朋友摸不着头脑。当然,“尴尬”也会时常发生。但这一切不就是大家的“相同点”吗?勇于去做那个首先破圈的人,你会发现其实对方也在很期待着与你对话,哪怕“尴尬”。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试着去找大家之间的相同点。因为基于相同点的相知,又因为不同而产生新的认知以及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保持积极主动,开放且包容的心态对于认识新朋友很关键, 同时新朋友对于快速适应陌生环境又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在国外,积极去认识一下不同国家的朋友,能让自己在不停地接触不同文化下,对事物产生新认知,而这样的“开阔眼界“的过程不仅是我出国留学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帮助我削弱对陌生环境不适感的办法之一。

同时,我们专业的教授也给了很多帮助。前期对语言环境还需要一个适应时间,课任老师其实都会关注到学生的状态。经常在课堂上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大家提问,并且在课下也会关心我们学习上是否吃紧,或者是否需要帮助。

还记得刚开始入学时候,我还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讨论中,但是每一个教授都会非常鼓励我进行发言。甚至在小组讨论中,也会来到小组中,关注每一个人的发言。加快了我融入学习环境的速度,并帮助我度过前期对于课业需要适应期,比较吃力的阶段。

下半学期中,爱尔兰爆发疫情。疫情期间让这样的交流机会变少了,但我也会主动地去和室友以及同学沟通,组织了几次线上活动。当然,我也时常在疫情期间会很“丧”,提不起劲来,但可以主动地和同学,室友沟通,他们也有可能处于同样的状态中。互相倾诉有很大地帮助。

总得来说,尽管疫情期间,病毒隔绝了物理上的接触,但是积极地组织且参与到线上的活动,在心理上保持和大家的交流、互动是非常重要的。主动地诉说自己的压力与沮丧,在疫情这样的困难时期,互相”抱团取暖“, 互相鼓励,一起度过了这个艰难阶段。

TCD有专门的国际学生学生联合会组织,会定期地举办相关的留学生活动,方便大家认识新朋友。在疫情期间,也随时关注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举行线上的交流活动,方便大家在疫情期间,缓解压力和互动交流。同时,学校也有中国社团,推荐国人加入。疫情期间,也收到来自中国社团温暖的关心和问候。

同时,在学习方面,TCD会周期性地调查学生对于线上教学的感受以及对线上教学的方式、方法的认可度。倾听学生们的需求并做到对线上教学的快速调整,以便适应疫情下,同学们对新的学习方式的诉求。我们专业的课程导师,在疫情期间,会定期每周一召集全体学生线上开会,方便同学们反映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支持。

其中,我的论文是在都柏林“封城”期间完成的。我的指导教授Stephen Dooley的课题组,每周一、三、五都会开固定的晨会。教授不仅了解每一个人的工作进度,同时也会关心大家在疫情期间的状态。

除了晨会之外,也会特别抽出他的时间,单独对我的论文进行指导,了解我目前遇到的困难,尽可能地给予帮助和指导。并且还会很贴心地针对疫情的防控给大家发邮件,提醒大家要注意保护自己。

我非常感谢也很享受这三个月的论文时间,从教授那不仅学到了更多专业知识,也大大提升了自己做presentation,以及用英语和同学交流的能力。Stephen教授是一个在学术上要求很严格的人,但也正因为这样,最后在他的指导下,我的论文取得了不错的分数,也顺利拿到Distinction毕业。同时,这也激励了我想要继续学业的想法。在和我的教授沟通后,目前也在他的帮助下申请圣三一和CSC合作的博士全额奖学金,希望最后能有所收获。

刚来到爱尔兰,会发现这里的“酒吧文化“非常盛行,甚至连校园里面都有个PUB,供学生和老师在这里聊天放松,这一点和国内有所区别。留学期间,去酒吧成了大家常会选择的放松与社交方法之一。

初来时的我,对这一点不是很适应。毕竟“酒吧“还是一个相对环境比较复杂的场所。但是抱着”open mind“的心态,还是会积极响应朋友的邀约。和几个好朋友,节假日到酒吧,随着音乐放松自己,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也是个不错的方式。

其实,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留学生,我们的传统文化和这里的酒吧氛围还是比较不同的。我们会相对拘谨一些。但是如果在自身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和朋友们一起),保持开放的心态,尽情地体验并享受其他国家的不同社交文化,是能够提升我们快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结交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的能力的。

除此之外,户外活动也是爱尔兰主要的社交方式之一。这里我个人体验的最多的就是徒步旅行。爱尔兰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所以沿着海边徒步旅行是非常受欢迎的活动之一。在沿途美丽的风景陪伴下,和朋友们吹着海风,聊着天,爬着山,不仅可以加深彼此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更全面地享受自己在爱尔兰的生活。在留学期间,教授也会组织大家一起去爬山,使得和教授之间的联系也不仅局限于校园学业,也更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在这些“不同的社交文化”下,我开阔了自己的见识,同时也提升了自己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很多想法与观念都有所突破,不再局限于自己原本的一小方天地,引入了更多全新的认知和感受。

疫情在爱尔兰爆发后,我也产生过强烈的回国的想法,我很多室友也都选择回国了。当时的我正忙于期末考试准备,并且随之还有毕业论文要完成。尽管疫情让人很担忧,但是我很希望在硕士期间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和优秀的毕业论文。所以选择了全身心地先投入学业中。

之后当一切都完成后,又开始考虑就业或是继续学业,在和导师联系后,希望有机会能继续学业。导师也很乐意支持我读博,为了方便申请奖学金,也需要继续留在爱尔兰。当然,对疫情予以重视,做好相对应的防疫措施,保护好自己的安全。我到目前为止,都能在保证好自己的健康下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这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在这一年硕士的学习中,和本科时期,感受的最大不同在于,本科期间,更多的是打好知识的基础。而在硕士阶段,各科的教授上课时都会联系到他们目前正在做的学术研究课题,让学生能真切感受到所学领域,目前的最新前沿知识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能感同身受地了解自己学习的内容在学术方面有着怎样的作用,对于想要申请博士的学生,在未来课题的规划上有很直接的衔接作用。

除此之外,在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中,从读论文,做实验,写论文,答辩等一系列相关的科研学术能力都得到了非常完整地训练。为将来的PhD的工作打好了基础。同时,如果毕业论文出色,还会有机会得到出版的资格,也为PhD申请创造了良好的学术背景。

TCD 和我们国家有专门的博士联合培养计划,也就是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CSC) – Trinity College Dublin Joint Scholarship Programme(CSC), 我希望能申请到该奖学金,继续我的学业。

留学的这一年中,遇见了非常多优秀的朋友和老师。其中,Stephen Dooley教授,作为我们专业的负责人,是我非常尊敬且喜欢的教授,也是我的榜样。

在刚来到学校时,生活上,他会关心学生是否适应新的环境,倾听学生的遇到的困难并给予解决方案;学业中,我初来时,英语不太能跟上课程所有的内容,会有所落后。Stephen教授非常耐心地辅导我的问题,同时也建议我要在每次课后,都和相应课任老师,主动核对课程内容,发现不足并及时弥补。在他自己的课堂上,也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进课业的讨论中来。

在写毕业论文期间,他作为我的指导教授,保证了每周至少三次的沟通机会。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使我最后能顺利地完成论文并拿到一等学位。

同时,他还组织团队成员一起进行户外活动,让大家交流学术的氛围更加轻松愉悦。可以说,即是学术上的严师,又是生活中的益友。

首先,希望疫情能得到解决。这样即将到来的学弟学妹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全面的体验留学生活。

我的建议:

1. 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到陌生的环境,大家说着陌生的语言。每个人都会觉得不适,也会伴随着很多困难,但是既然大家都已经决定踏出自己的舒适圈,来到国外留学。就保持这样勇敢的心态,主动地认识新朋友,主动地组织活动,主动地去参与活动,主动地提出自己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体验到这里的不同文化,丰富自己的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要敢于站出来,展示自己。

2. 保持“open mind”,来到不同的国度,这里的文化,这里的思考方式可能都会和自己已知的,熟悉的有所不同。我们不一定要接受,但是要学会理解与尊重。

3. 明确自己的需求与方向,这样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不容易被击倒。

我相信每一位决定留学的小伙伴们,都有一个强大的心脏,才能勇敢地踏出自己的舒适圈,去体验世界的相同与不同。我们当然也会遇到困难,也会犹豫,也会失望,也会悲伤,但是这些情绪都只是偶然的天气,总会过去。让自己成为一片天空,去包容生活中的种种,尽量丰富自己的生活,让天空也有各种色彩,迎接更多的可能性。

编辑:俞梦婕

监制:李璨责任编辑:戴晨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8007.html

(0)
上一篇 2025年7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7月23日

相关推荐

  • 亚利桑那大学陈

    ​记者/曹慧茹 实习记者/张锦 李绍平 凌雅娴 李梦林 赵耀培 编辑/刘汨 ▷陈慧祥 “我以后的生活会生不如死,完全进退两难。我反复考虑到了所有情况,觉得真的无路可走。” 作出自杀决定后,30岁的在美华人博士生陈慧祥设置定时邮件,分别发送给自己的父母、导师、挚友和实验室的同学,留下他最后的一段内心独白。 遗书中,他直指在自己即将发表于业内顶级会议的论文中,数…

    2025年4月24日
  • 申请艺术留学机构_申请艺术留学机构新浪体育网

    艺术留学机构是为广大有意愿在艺术领域深造的学子提供专业指导和全方位服务的机构。随着国内对艺术教育的不断重视和对海外艺术学习的需求增加,艺术留学机构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 【1】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 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授权单位,专注于为音乐爱好者提供留学、培训和发展机会。学院与国内外众多知名音乐学院、艺术院校保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

    2024年2月5日
  • 大学生出国留学有必要吗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留学不再是一件稀奇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考虑送孩子出国留学,期望孩子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这也引发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有必要让孩子出国留学吗?这个问题并没有绝对的答案,它受到众多因素的交织影响。​ 一、出国留学的显著优势​ (一)领略优质多元的教育资源​ 国外有不少闻名遐迩的高校,在学术、教学、科研等方面表现卓越。像…

    2025年7月26日
  •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

    2024年,广东的这几所高职高考班将成为无数孩子重塑自我、迈向成功的崭新起点!它们承载着厚重的教育使命,用专业的力量,让每一个有梦想的孩子重新站回起跑线,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向前奔跑。 什么是3+证书? “3+证书”考试又称“高职高考”,指广东省“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是中职生(中专、技校、职高)考生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考,通过录取后入读正规大学就读全日制大专…

    2024年7月26日
  • 香港中文大学世界排名

    香港中文大学(港中大)于2025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世界大学排名再刷新历史佳绩,位列全球第44位,比去年上升九位,这也是港中大在该排名榜自推出以来的最佳成绩。港中大更于“研究质量”范畴高踞全球第13位。总体而言,港中大已连续九年打入全球百大,巩固其在国际高等教育界的领先地位。 于本年度的排名中,港中大共有…

    2025年10月14日
  • 读高中有什么好处

    人生不能逃避,学习需要动力。任何投机取巧和侥幸的心理,是不会拥有丰硕的收获的。 强化目标意识。目标是你学习的动力源泉,你可以给自己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当天任务当天毕也可以作为一个小目标,一定要逼着自己按时完成。另外,还可以定一个成绩排位上升的小目标,比如周考目标,每周上升1位,一个月下来就可以上升4位了,那么等一个学期下来,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目标都实现了,好有…

    2024年5月30日
  • 软科排名是什么意思

    8月15日,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RWU排名)正式发布! 软科世界大学排名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是世界范围内首个综合性的全球大学排名,也是由国人创办并测定的排名。软科排名和另外三大排名(QS、THE、US News)并列为全球权威的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单,是很多政府部门、企业引进人才的重要参考。 比如说…

    2024年6月20日
  • vatel酒店管理学校苏州

    在Vatel开启学徒制职业之旅 Vatel瓦岱勒国际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成立于1981年,旨在培养国际型酒店管理者和领导者。它是世界上第一家开设酒店旅游管理课程的高等教育集团,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酒店与旅游管理教育集团和法国最杰出的酒店与旅游管理类专业商学院之一。 第一所Vatel学校在巴黎开创了教育先河:开设理论课程,然后利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专业体验。所…

    2024年8月29日
  • 宾州州立大学一年学费

    记者 |陈琼烨 遭遇40年来最高通胀水平,美国大学秋季学期学费“涨价”。 此前在新冠大流行下,考虑到疫情对学生家庭经济的影响,美国大学学费上涨幅度低于往年。美国大学理事会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的秋季学期,公立大学的平均学杂费分别上涨1.2%和1.6%,是自1970年代以来的最低增幅。 部分学校更是宣布采用“学费冻结”政策,使学杂费与往年持平,包括弗…

    2025年8月20日
  • uwc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学费

    2025年苏州国际学校学费再度刷新,从5万/年的性价比之选到37万/年的顶级名校,差距之大让家长直呼“选择困难”! 常熟UWC、德威等热门校继续领跑高价梯队,而昆山康桥、中加枫华等学校则成为中产家庭首选。   01. 苏州阿德科特学校 英国阿德科特在中国的第三所分校,前身为1902年创办的同川书院,校园融合历史底蕴与现代设施。 初中:IB框架+中国国家课程(…

    2025年6月23日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