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考竞争十分激烈,很多考生及其家长在处理升学问题的时候,常常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者心理压力而陷入困境,而在这个大环境之下,虚假大学,也就是人们口中的野鸡大学就变成了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这些机构用虚假的教育资源以及不真实的承诺来诱惑考生入学,致使学生和家庭蒙受着巨大的经济和时间上的损失,下面从具体案例,野鸡大学产生的原因,运作方式以及应对方法等方面做简单的阐述。
河北省有不少考生和家长缺乏对虚假大学基本辨识能力,这些虚假大学才能长久存在,这些“野鸡大学”常常模仿正规院校的名称,借助一些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手段,来博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从而达到收取高额学费的目的,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北方联合大学”,这所机构刚成立的时候只是一个成人教育培训点,之后它开始冒用“全日制本科”的名义展开招生活动,不过这所机构既没有合法的办学资质,又缺少完整的教学体系,学生毕业以后很难得到国家承认的学历,而另一所性质相同的“华北师范学院”则更为隐蔽,这所机构几乎没有什么固定的办学地址,完全依靠虚拟信息来吸引生源,欺诈手段非常隐蔽,常常是在家长交了钱之后就突然消失。
另一个例子是近些年来被频繁曝光的“河北信息工程学院”,这个机构打着热门学科像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旗号搞招生宣传,还许诺提供跟知名科技公司合作的“项目”,但是实际去调查的时候就会发现,它所谓的“合作岗位”不过是些低端流水线的工作,跟宣传完全对不上号,更讽刺的是,有些这类机构在网上建起了漂亮的网站还有新闻平台,甚至还伪造了学术文凭系统,不少家长刚开始查的时候很难看出问题,这些假大学不仅线下存在,他们线上骗人的手段也更复杂,“河北东亚大学”就让诈骗范围从乡镇蔓延到了城市家庭。
看似是河北考生跟家人的辨别能力差,深层次原因则是河北教育资源跟学生需求的矛盾,河北省每年高考报名人数排全国前列,而河北的本科名额并不充足,作为没有985高校的省份,仅有唯一的211大学,所以很多同学就算成绩一般也能感受到升入本科的难度,在大部分家长眼里也不熟悉志愿报考规则或是相关政策,并不能正确看待这些“录取通知单”,把拿到通知书当作完成了升学任务,而没意识到学校本身存在质量问题的问题。
一部分考生和家庭会因为心理压力降低选择标准,面对正常途径复读一年的时间成本以及未来就业机会的焦虑,他们会选择“快速入学”的路径,虚假大学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弱点进行宣传,比如“包就业承诺”“定向内部指标”等就是吸引考生的常用手段,在乡镇地区,家长被骗现象尤其严重,这些地方的信息传播比较滞后,高等教育领域相关知识的普及程度较低,于是某些虚假宣传就能相对顺利地推行,贴几张简单的招生海报或者雇用“招生代理人”来介绍,就能收获不少学员。
并不是造假大学的手段很高深、操作技术有多难,他们的行为只是选择了一些跟教育大学有联系的字眼,如:北方、华北、科技等等,并把这些学校的名字起成和知名高等学府有联系的名字,让学生一看到就误以为这些学校就是知名的高等学府。而且他们一般也不进行大规模的实体化投资,基本上是没有自己的校舍以及教学设施,都是短期租赁一些地方作为所谓的“教学场地”,还有就是在互联网平台上,通过线上授课、录课等方式,开展所谓的“教学”活动。还有的就是干脆就不做毕业证和入学资格证明,这些学校就是为了让考生交一点钱来欺骗他们。这样的情况在一个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地方是十分隐秘的,在一些偏远的农村以及一些城市和郊区的接壤区。
应对虚假大学的问题成为了教育部门、社会组织和广大考生共同要做的事情,现在有一些比较清晰的办法可以帮助大家把风险降到最低。国家教育部已经全部上线了正规的高校资质查询平台(比如全国高校名单查询系统),考生们可以使用这个系统来核实学校的名字是不是在合法的教育名单里,如果发现学校名字不在这个名单上,那它的资质就应该被怀疑。招生简章还有相关的宣传材料也都是很重要的判断依据,那些只有空洞的宣传而没有展示具体院校内容的招生广告,家长们和考生们一定要小心。
虽然这些措施有一定的效果但在实地考察的时候,更容易分辨出虚假学校是否真实存在,通过亲临学校观察教室,教师队伍以及宿舍情况,就能对学校的存在与否做出判断,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大多数假大学因为缺乏管理能力或者资金,很难保持稳定的物理存在,所以在实地考察的时候,往往能直接发现这些问题。
针对那些分数比较低但是又想要通过本科途径改善职业发展的同学,河北省内其实还有一些正规的民办本科院校可供选择。“燕京理工学院”和“河北外国语学院”这类院校,在近些年都有不错的教学服务及就业帮扶能力体现出来,虽然学费方面会比较贵一点,但是它们的办学资质已经在国家教育部登记备案之中,因此所发出的学生学历都是有效的,并且还可以关注一下像原防灾科技学院(现已更名为应急大学)这几种带有明显社会责任意识特色化的学校选项,因为他们的毕业生在某些行业小众范围当中被公认较为吃香的情况也存在。
回到虚假大学问题本身它不是狭义的诈骗,其对社会的影响涉及经济、教育和心理层面,虚假大学从学生那里拿走的不只是学费,还有时间与求学机会,它消耗了年轻人宝贵的成长阶段,造成无法挽回的心理伤害,受害者在遭遇就业失败时会陷入自我怀疑和长久的不信任感。
高考是学术水平的检验同时也是对学生和家长判断力的检验,让教育信息透明化、适当增加地方高校资源供给、提高公众对政策的认知水平,虚假大学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每一位考生和家长在衡量自己的体重和目标时,也要更加谨慎和理性,一起抵御虚假教育的侵袭。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8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