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概述
2025 年 6 月 21 日,网络社交平台出现大量关于 “广东海洋大学虐猫” 的爆料信息。据网友发布的视频及文字描述,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学生崔某某于 6 月 20 日凌晨 5 时 51 分,趁校门口便利店老板不注意,用食物吸引并抱走一只已被老板饲养四年且处于哺乳期的母猫。随后,崔某某对该猫实施了淋开水、殴打、剁掉前爪等一系列残忍虐杀行为,导致猫咪一只前爪断裂、尾巴骨折,身上布满明显烫伤痕迹,最终将猫的尸体丢弃在垃圾桶中。
事件曝光后,迅速在微博、抖音、知乎等社交平台引发广泛传播和讨论。众多网友对崔某某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要求学校和相关部门严肃处理。6 月 21 日凌晨,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及时发布通报,称已成立工作组进行核查,并将依法依规对不当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警方也介入调查此事。随着事件的发酵,越来越多的媒体和公众关注此事,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网络舆情。
二、虐猫事件原因分析
(一)心理变态因素
部分施虐者存在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可能通过虐猫这种极端行为来满足内心扭曲的欲望,获得一种特殊的 “快感”。这类人往往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共情能力,无法正常感知动物所遭受的痛苦,将虐待行为视为一种发泄负面情绪或展现自我 “强大” 的方式。长期的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发现和疏导,在特定情境下就容易引发此类恶性事件。
(二)猎奇心理驱动
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些人为了吸引眼球、获取关注,不惜采取极端行为。虐猫行为在网络上容易引发争议和讨论,施虐者可能希望通过这种猎奇、残忍的方式,让自己成为网络焦点,满足虚荣心和存在感。部分青少年由于心智尚未成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更容易受到这种不良风气影响,为追求刺激而做出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
(三)受境外 NGO 资助的可能性探讨
虽然目前尚未有确凿证据表明广东海洋大学虐猫事件与境外 NGO 资助有关,但从以往类似事件来看,境外一些不良组织可能会通过资助、诱导等方式,利用国内个别人的极端行为,在网络上制造舆论热点,企图抹黑中国社会形象、扰乱社会秩序。他们通常会选择涉及伦理道德、动物保护等容易引发争议的话题,将个体行为扩大化、政治化,煽动网络对立情绪。不过,对于此类推测需保持理性态度,必须以事实和证据为依据进行调查和判断。
三、同类事件列举
(一)“杰克辣条” 虐猫事件
曾因奔波千里送烈士照片回乡而获 “阜南好人” 特别奖的博主徐某辉(网名 @杰克辣条),于 2023 年做出虐猫并拍摄短视频上传 QQ 群的恶劣行径。他的行为引发舆论强烈愤慨,其 “好人” 称号也被撤销。经用户反馈及平台核实,共计对 133 个重度违规账号、95 个违规群聊予以封停处理。这种表演式的虐杀行为,严重挑战文明社会的公序良俗,触碰了道德和法律底线,对网络生态造成极大污染。
(二)山东烟台南山学院学生王某欢虐猫事件
2020 年,网友爆料山东烟台南山学院大一学生王某欢虐猫,他用牙签残忍插满小猫四肢,视频里小猫惨叫不断。王某欢还在救助群要求群友给 70 元 “免猫一死”,并承认一天内杀了 8 只猫。宠物救助志愿者上门救助时,竟被他拿刀威胁,警方随后介入调查。学校核实后,对王某欢进行批评教育,同意其引咎退学申请。学校也表明坚决反对虐待动物行为,将加强学生教育管理。
(三)山东理工大学范源庆虐猫并贩卖视频事件
2020 年 4 月 8 日,网友举报山东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2016 级学生范源庆残忍虐待小动物,并通过微博、QQ 等社交平台宣传贩卖相关视频,视频中猫被火烧、尚存活时被剥皮,手段极其残忍。4 月 9 日,学校核实后对范源庆严肃批评教育,责令其致歉。4 月 15 日,学校依据规定对范源庆予以退学,同时对其心理异常问题进行心理辅导。然而,事件曝光后,仍有多名网友反映范源庆背后存在更大虐猫群体,他们以多种形式虐猫、拍视频、卖资源,甚至组织 300 人虐猫群,打着 “动物保护者”“爱猫协会” 等旗号进行虐猫视频买卖活动。
(四)南通大学医学院学生陈某龙虐狗事件
2019 年 4 月,南通大学医学院学生陈某龙虐狗行为被曝光,其虐狗视频引发极大关注。事发后,陈某龙公开道歉并被送往医疗机构接受心理治疗。随着事件发展,人们意识到动物保护法律的缺失,该事件与山东理工大学虐猫事件一样,引发关于立法的强烈呼声。事件热度稍减后,网络又传出 “南通大学研究生被指再虐狗” 的消息,反映出此类事件处理后仍存在隐患。
(五)广东海洋大学此前疑似虐猫未遂事件
在此次广东海洋大学崔某某虐猫事件之前,校内曾传出一起疑似虐猫未遂事件。有学生发现一名陌生人员在校园角落用可疑工具试图伤害流浪猫,好在被路过同学及时制止。当时该事件在校园内小范围传播,学校也加强了校园巡查,但因未造成严重后果且涉事人员身份未查明,未引发大规模舆情。不过,此次崔某某虐猫事件爆发后,有师生重新提及此事,认为学校在动物保护宣传和校园安全管理方面仍需加强。
四、高校应对此类舆情事件的有效策略
(一)快速响应,及时发声
当此类舆情事件发生时,高校宣传部应在第一时间启动舆情应急预案,联合学校相关部门展开调查。在初步了解情况后,尽快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通报,表明学校对此事的重视态度和处理决心,及时回应公众关切。避免因回应不及时导致谣言滋生和舆论失控。
(二)全面调查,依法依规处理
成立专门的调查工作组,通过调取监控、询问当事人和相关证人等方式,全面、客观地查明事件真相。依据学校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对涉事学生做出严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确保处理过程公开、透明,以平息公众不满情绪。
(三)加强沟通,正面引导舆论
主动与媒体、涉事学生家长、校内师生进行沟通,及时传递事件进展和处理情况。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声明等方式,向公众解释学校的处理原则和措施,引导舆论向理性方向发展。同时,组织校内专家学者、心理教师等,从专业角度对事件进行解读,消除公众误解。
(四)联动多方,妥善处理后续事宜
与警方、动物保护组织等相关部门和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处理事件后续问题,如对涉事动物进行妥善安置、对事件进行法律层面的处理等。此外,关注涉事学生的心理健康,安排专业心理教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避免其因舆论压力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五、高校预防此类舆情事件的措施
(一)加强思想道德和生命教育
将生命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和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主题讲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树立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团队,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筛查工作,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潜在风险。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学生缓解学习、生活压力,疏导负面情绪,预防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极端行为。
(三)加强校园日常管理
加强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巡查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对校园内的流浪动物进行规范管理,可联合动物保护组织对流浪动物进行收容、绝育等处理,既保障校园环境安全,又避免因流浪动物引发的矛盾和冲突。
(四)建立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
利用专业的舆情监测工具,对网络平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与学校相关的负面舆情信息。制定舆情预警指标体系,当舆情达到一定热度或敏感度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以便学校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将舆情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8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