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哥伦比亚大学向特朗普政府低头,掏出2.2亿美元天价罚款,只为换回被白宫掐住命脉的4亿多美元科研经费。这场“和解”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藏特朗普的算盘和哥伦比亚的无奈。堂堂常春藤名校,竟被逼到如此狼狈境地,这背后到底是怎样的博弈?
白宫挥舞大棒,哥伦比亚率先“认怂”
事情得从3月7日说起。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冻结哥伦比亚大学4亿美元的联邦拨款,理由是“未能保护犹太学生免受骚扰”。这招釜底抽薪,直接让哥伦比亚的科研命脉岌岌可危。毕竟,这所大学每年从联邦政府拿到的科研经费高达13亿美元,占其命根子的8%以上。没了这些钱,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可能毁于一旦。
顺带一提,哥伦比亚可不是唯一被特朗普盯上的靶子。哈佛、康奈尔、西北大学等也都被白宫点名,罪名如出一辙:反犹太主义泛滥。可哈佛选择硬刚,直接把特朗普政府告上法庭,而哥伦比亚却在短短四个月内“认怂”,乖乖交出2亿美元罚款,外加2100万美元给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这速度,堪称常春藤里的“投降派”标杆。
2.2亿买来的“和平”,代价有多大?
别看哥伦比亚代理校长克莱尔·希普曼嘴上说得漂亮,什么“保护核心价值观”“重回研究正轨”,这协议的条款却字字透着屈辱。不仅要接受独立监督员的“紧箍咒”,每六个月向美国政府汇报“整改进展”,还得承诺遵守特朗普政府最爱的“择优录取”原则。招生数据?得老老实实交给联邦政府。
更离谱的是,哥伦比亚还得对中东、南亚和非洲研究系进行“学术接管”,由新设的高级副教务长严加审查,确保所谓“全面而均衡”。说白了,特朗普政府就是要掐住这些学科的话语权。
特朗普的如意算盘:敲诈一个,震慑一片
特朗普这招,玩得可不只是针对哥伦比亚的“小游戏”。2.2亿美元的罚款,堪称近20年来同类赔偿的最高纪录,摆明了是杀鸡儆猴。白宫的逻辑很简单:拿哥伦比亚开刀,逼其他大学就范。哈佛还在硬抗,可眼看着哥伦比亚这“榜样”摆在眼前,其他学校还能撑多久?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早就放话,这份协议就是给其他大学的“蓝图”。谁敢不服,下一个4亿拨款冻结令恐怕已经在路上了。
顺带补充一句,特朗普的“反犹太主义”大棒可不是什么正义之举。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后,美国的反以色列抗议确实让白宫找到了抓手。可特朗普何曾真关心犹太学生?从他上台以来,政治操弄和经济敲诈才是真目的。哥伦比亚的2.2亿,不过是他“很多钱”豪言的又一战利品。
希普曼的“投降哲学”:学术独立成空话
再来看看哥伦比亚的代理校长希普曼。这位前电视记者、董事会联合主席出身的“临时掌门”,在谈判中可谓“鞠躬尽瘁”。她信誓旦旦地说,大学保住了“学术独立”的底线,可事实呢?从招生到纪律处分,协议条款几乎把哥伦比亚的命根子捏得死死的。希普曼还试图安抚反对声,称这是“最正确的决定”。
更讽刺的是,希普曼本人的黑历史还没洗干净。2023年和2024年,她被曝出淡化反犹太主义问题,甚至试图罢免董事会唯一犹太成员,换上“阿拉伯”成员。这操作,活脱脱是“翻车现场”。如今她带着哥伦比亚向特朗普低头,难怪反对声渐渐偃旗息鼓——毕竟,13亿科研经费的诱惑,谁能抗得住?
这场和解,表面上是哥伦比亚“重回正轨”,实则是特朗普政府的一次完胜。2.2亿美元换回4亿拨款,看似划算,实则让哥伦比亚的独立性被狠狠踩了一脚。协议有效期三年,独立监督员的“紧箍咒”还将继续念下去。哥伦比亚的中东研究系、招生政策,都得在白宫的注视下战战兢兢。
归根结底,特朗普这招,不仅让哥伦比亚成了牺牲品,还给其他美国大学敲响了警钟。接下来美国其他大学作何反应是值得关注的点。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8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