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下午2点,华西维思模县域共享教室——温江模范教室落地温江国际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并举行揭牌仪式。
华西维思模(温江)共享教室补齐了“三医”中医学教育和前沿医学技术实训基地的短板,为国际医学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华西维思模共享教室及其推广的围手术期可视化监测技术,是整合四川大学多学科资源,开展“医学+”牵引的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所孕育的系列医工融合产品。华西维思模县域共享教室——温江模范教室的成功建立是四川大学医工融合成果赋能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揭牌仪式前,四川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冉蜀阳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华西维思模共享教室秉承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新定位、新内涵和新医科”理念,为医学教育创新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科学范式,并高度肯定了华西维思模县域共享教室的建立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赋能具有重要意义。随后,中江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艾小华代表县域医院发言,称县域医院需要在补专科能力短板、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力,围绕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做好县域居民健康“守门人”和发挥县医院“龙头”作用。华西维思模共享教室建设对于县域医院整合资源建设“五大”临床服务中心具有重大意义。
随后,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进教授、四川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冉蜀阳教授、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科主任唐红教授及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华西维思模共享教室创始人宋海波教授与嘉宾们一同为华西维思模县域共享教室——温江模范教室揭牌并宣布该教室的首期培训正式启动。
对于经济比较困难的县域医院,华西维思模县域共享教室合作金融机构交通银行(武侯支行)在现场捐赠了10个免费培训名额。华西维思模共享教室的创始人宋海波教授与中江县人民医院艾小华副院长签署了《四川省计算机学会智能医学分会关于面向县域医务人员“ 三基” 赋能战略合作备忘录》。
揭牌仪式结束后,刘进教授、唐红教授分享了题目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普及超声心动图,提高临床诊断能力》的专题讲座。
授课结束后,维思模温江模范教室还与现场的专家、学员一起连线香港陈友伟教授与台湾何绮月教授两位医学教育专家,共同探讨如何加强两岸医生的交流学习,平等提升基层医疗。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华西维思模县域共享教室以基层医疗机构赋能为切入点,以普及围手术期可视化技术为目标,以“医学+”技术创新人体数字化模拟教学为手段,以维思模共享教室为载体,推动智能医学教育创新模式和县域赋能的实现路径。
华西维思模县域(温江)共享教室建设及开班,必将推进麻醉及围手术期可视化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普及与推广,让基层医生享有同质化的智能医学教育,通过“三基四化”(规范化、可视化、信息化、智能化)培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促进急诊、麻醉、重症、心胸外科、心脏内科、放射科、疼痛科等科室建设与发展,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医教研一体化发展。
大众健康报记者 侯文瑾
编辑 陈施妤
校对 李 冉
审核 李妍婕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9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