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遗传——近现代“世袭政治家族”的生死局
1960年代亚洲。街头、军营、国会,暗流不断。政治家们搬演一场场生死豪赌。权力,真的不可能被继承吗?可一转身,镜头下总有人站在前浪掩盖过的脚印里,等待下一个选票风暴。选举成了由“无血缘门第”包装的、家族间权势博弈?不少网友冷笑,“民主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权力传承而已!”
一度困惑:大人物的“台前与幕后”真的由个人奋斗撑起吗?是谁在监督这些在权力边缘起舞的家族?是谁让选票变成权杖的接力棒?世人对“世袭政治”的警惕,或许根本没挡住权力的天然吸力。全球各地,尼赫鲁—甘地父女,在印度跨越历史周期;朴正熙—朴槿惠,一父一女轮番登台;马卡帕加尔—阿罗约,菲律宾权力场上的亲女组合。他们的故事,被关注、被争议、被粉丝疯狂追捧,也让无数普通人无所适从!
精英阶层通过婚姻与资本联姻,世袭家族用“体制内蛙跳”主宰竞选优势。种种数据摆在眼前:韩国国会议员中,家族成员曾经从政的比例高达17.3%,印度国会下院44%的议员为政治家后代(2019年PRS统计)。圈子里流传一句扎心话:“选出来的总统,背后都有家族支撑。”到底是谁把“民主”变成了“门阀”?有人愤怒,有人妥协,有人冷漠。
8岁时,朴槿惠目睹母亲遇刺身亡——血溅总统府。19岁那年,父亲葬身中央情报头目之手。舆论哗然,青瓦台烟消云散。40岁,隐藏多年的大女儿朴槿惠重返政坛。选民苦笑:“又是她?”可结果如何?2012年,她以韩国史上首位女性总统的身份,以51.6%的得票率,成为整个东北亚第一个民选女元首。韩国人心里明白,这里面有多少“父荫庇护”?朴正熙时期,人均GDP从82美元跃升到1644美元,“汉江奇迹”千疮百孔后留下铁腕与繁荣的双重记忆。父亲铁血,女儿柔中带刚。总统选举夜,祖孙三代“门阀”家族的支持者在汉江边燃放烟花,反对者却散落夜色中,烧毁朴家象征的看板。尴尬的“英烈后人”加冕仪式,在欢呼与咒骂中反复播放。
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印度……“庙堂血脉”横跨亚洲。东南亚总统府里的灯光从未暗淡。马卡帕加尔父女的“清廉”牌打得好,但菲律宾依旧在腐败漩涡里挣扎。父亲迪奥斯达多·马卡帕加尔,执政的底色是“打击腐败”,经济政策摇摆不定,反倒让国家比索年亏损百万——到头来,还是败给对手。女儿阿罗约,青年才俊,华人圈里混脸熟,美国乔治城大学同校校友里有比尔·克林顿。2001年,人民力量革命浪潮转向,阿罗约顺势登场。菲律宾政坛粉丝奔走相告:“她能带来新气象?”上任不久,腐败指控沸腾、街头运动扩散,2011年甚至遭逮捕。跌宕的剧情,让人质疑:家族政治与廉洁是否就是天然对立面?
印度的父女权力链更耐人寻味。尼赫鲁,独立运动枭雄,被甘地力捧为继承人。新印度宪法的起草、政教分离、接纳多元宗教姓氏平等、强调公共部门改革,成为他自诩“博学家”的底气。数据极具说服力——1950年代大选,尼赫鲁带领印度国大党碾压对手,成就多党民主样板。真的是全民共推的总理吗?错位的“设计感”来自权力培植出的家族品牌。他的女儿英迪拉·甘地,在政坛惨烈内斗与冷战乱流中突围。两次总理任期,一面铁血强硬,背后又因紧急状态时期压制反对派、“印度铁娘子”或“独裁者”争议缠身。1984年初秋,总理府硝烟再起——英迪拉被本族保镖枪杀的消息像山洪冲塌街头茶摊。目击者回忆,居民哭喊喧天,印度多省爆发暴力冲突。继任者、支持者、民主结构一夜之间岌岌可危;有人自发举着父女肖像游行抗议,更有愤青质问:“到底为谁服务?”
那么问题来了:靠选举起家的民主政体,怎么愈发像“皇权”复辟?1950年代印度,1980年代菲律宾,1960年代韩国,名义上都是民选总统、总理——可最后轮到的都是权势家族。为啥?贪婪权力还是历史惯性?或者纯粹偶然产生的家族效应?每个国家政坛上演着不同剧本,背后核⼼却都是“家族+资本+政党资源”三驾马车齐飞。家族政治的温床离不开庞杂深厚的社会网络。圈子选圈子,资源分资源。即使普通候选人有才华,也很难绕过人脉、资金和品牌壁垒。2019年印度人民院议员,约有242人出身政治家庭,与世界最大民主国家“广泛参与”标签背道而驰。
曾采访一位菲律宾学者。他坦白:“阿罗约一度有理想,但现实社会人际网把她捆住。”韩国舆论激烈碰撞。支持者认为朴槿惠是“汉江奇迹遗产的守护者”,反对者则喊口号:“门阀垄断,民众绝望。”每逢选举季,街头喷漆、恶搞横幅此起彼伏,网民刷屏“星二代总统”,甚至拍短剧讽刺“权力垄断的新古装剧”——谁信?
门阀家族会不会就此无限延续?2023年以来,韩国多次修法,限制“同一家族成员同时参选”;印度舆论大变,猖獗的政治世家屡遭调查;菲律宾,2010年后新生代独立候选人异军突起。但权力的惯性真有这么容易被突破?每到关键岗位、国际事件爆发,总有新的“家学渊源”旗手登台。风头一阵,上热搜,下新闻头条,过两天舆论就风吹雨散。
不可忽视的是,家族影响力已经渗透到各级选举、经济网络、甚至选民心理。在韩国,权门家族家属甚至能承担相当部分基层选区的竞选成本,直接打压底层选手。印度地方选举,有数据指,地方议员“干儿子”“亲外孙”搞定一大半,基层民主变成“家族再生产”。菲律宾“政治寡头”甚至公开联手金融大鳄,政商结盟,一路通吃,选举变成资本与姓氏的竞争场。难怪有社会观察家讥刺:“最难逃的是血缘魔咒。”
有人拍案叫绝,认为这些家族延续稳定政局、推动改革;更多人觉得寒心,把民主看作一场彩排好的闹剧。在社交网络上,不乏韩国网友恶搞青瓦台配色,模仿朴槿惠语调自嘲“总统也许可以轮换,家族只能传承。”印度社媒上,则有高知青年集体发声:“你们不过是换个姓氏的王朝。”菲律宾一名大学生在街头活动写字牌:“我不信政二代,更不信革命。”
底牌全部亮出,合法性、亲民性、门阀色彩,各类标签此消彼长。数据、历史、情感卷杂在一起,家族政治、名人选举、平民冷板凳三者的竞争远未分出高下。你说,权力会遗传吗?民主制度的世袭基因能否被彻底打断?姓氏、选票、资本、粉丝……权力场,再次上演家族轮回。这个结局,会不会是一种命中注定?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9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