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大学2025年国际课程周在望江校区开幕。本次国际课程周邀请到来自29个国家及地区的143位专家学者,开设了146门全英文线下课程,同时还将开展“一带一路”医学院院长论坛、亚洲校园联合学术会等学术活动,举办多项大学生国际竞赛和青年交流营。
这是一场知识宝藏的收获之旅,也是一次世界文化的交流盛宴——
常务副校长褚良银,副校长游劲松、赵长生,校党委副书记刘晓虎,学校相关单位负责人,及中外师生代表2000余人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赵长生主持。
褚良银代表四川大学致开幕辞,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师生表示欢迎。他指出,四川大学始终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拥抱世界,自2012年创办以来,国际课程周已超越传统课堂的边界,成为“全球教育共同体”的缩影。他希望师生们能开拓视野、启迪智慧、广交朋友、学有所获,共同为促进国际交流与友好合作贡献力量。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四川大学国际课程周为全球学生开展思想文化交流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希望中外青年深入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问题,互学互鉴、共绘蓝图;希望中外学者加强交流、传承智慧,携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学生代表,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加百利·巴雷特-邦纳和四川大学的盛梦涵表示,希望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师和同学们学习交流,通过国际课程周这扇通往广阔世界的窗口收获知识、友谊与难忘的记忆。
随后,刘晓虎为参加国际交流营的留学生代表授旗。游劲松启动四川大学2025年国际课程周。
开幕式后,中外学生带来了《和鸣·共潮》《今夜能否感受我的爱》《星触》《十里桃花》《咏春》《红楼梦·游园》《古蜀天边行》等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文艺节目,展现了世界文化的绚烂交融,为本次国际课程周拉开精彩序幕。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把个人发展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格局中,川大举办的国际课程周正好提供了这一平台。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2023级彭嘉欣同学说道:“我选择了Computational Drug Discovery这门课,期待通过国际周的学习,我能够掌握计算机辅助药物研发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将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未来能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减轻民生疾苦。”
这次开幕式表演中,令化学学院2023级汪瑶辉同学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四川省川剧院的演员所演绎的《古蜀天边行》,将川剧变脸与现代街舞结合,各位国际友人和国际本科生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而让电气工程学院2023级李马蕾同学印象深刻的则是舞蹈《红楼梦·游园》,舞蹈团的演绎充满古典韵味,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中。
咏春拳的刚柔并济与迅捷凌厉,红楼梦的古典优雅与悲怆浪漫,川剧变脸的活灵活现与精彩绝伦,都让文学与新闻学院2023级赵长欣同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到深深的震撼与自豪!“看到中外学生代表合唱节目的那一刻,我真切触摸到了世界大同的温度。”除了深度研习选修课程外,赵长欣同学还渴望穿梭于不同课堂之间,聆听世界各地学者的思想之声,汲取国际化、前沿化的知识养分。
大学是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前沿和引擎,是促进国际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站。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四川大学多年来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学校不断深化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开展“2+2”“3+1”“3+1+1”等模式的联合培养项目,与45个国家和地区的268所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相关机构建立了近20个国际高端科研合作平台,成功举办12届“国际课程周”,开展了“大川视界”学生海外访学计划。
于同一片星空下,一起描绘美好之愿景,愿同学们在这场跨越山海的相遇中,开拓视野,收获知识,感受世界文化的丰富与绚烂,体悟文化交流互鉴的魅力。
关注“四川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四川大学官微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0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