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更多中国家庭能负担留学费用,《逃出大英博物馆》这类文化输出作品的热播,确实点燃了年轻人赴英留学的热情。
但选校不能只看排名,得看真实匹配度。
牛津剑桥固然顶尖,但人文专业中国学生就业率去年仅45%。
反观帝国理工的工程毕业生,八成进了跨国科技企业。
伦敦的实习工资普遍时薪20镑,苏格兰地区生活费却能省三成。
重点要警惕信息差。
曼大商学院门槛降了,但课程压力全英第二。
UCL教育学世界第一不假,可本地小学根本不认中国学生实习资格。
格拉斯哥的PSW签证优势明显,可苏格兰口音连雅思7分的学生都懵。
商科扎堆申请卷成麻花,全英平均12人争1个位置。
华威金融硕士课程塞了60%中国学生,小组作业直接开普通话会议。
爱丁堡AI专业倒缺人,但非985背景基本陪跑。
现在中介猛推“捡漏专业”,像KCL的文化管理、布里斯托的影视制作。
课程名字光鲜,毕业才发现BBC实习岗早被本土学生预定。
奖学金这块更要清醒。
牛津奖学金每年就3个名额,够格的全在各省状元池子里卷。
多数人还得靠父母,四年下来没200万打不住。
PSW签证留英工作听着美,现实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给工签的名额连年砍。
去年华为英国校招收到2300份简历,最终只发12个offer。
真要省钱又实惠,不如看看罗素集团外的学校。
像赫瑞瓦特大学的石油工程,毕业生直接被中东油企包圆。
阿尔斯特大学的护理专业,本地医院抢着签合同工签。
留学早就不是镀金年代了。
拿着父母卖房钱混日子的,回来连北上广房租都付不起。
选校盯着专业回报率,比迷信QS前100实在多了。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0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