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而明志 立地且顶天 ——访安全工程学院院长周福宝
在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安全科学与工程”作为一级学科首次接受评估,中国矿业大学名列全国第一。“那时这个学科刚刚升格为一级学科,其他高校还没有形成特色和优势,而我们依托矿业这个大背景,1986年就有了博士点,2001年安全技术及工程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有了‘老学科’多年的积累,才获评第一名。”
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开始,矿大“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能否守住第一的优势?“其实升级后的这个学科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不再是‘老学科’了。现在的形势是,前有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目标要求,后有‘985’‘211’高校纷纷设立该学科迅猛发展的追击。”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安全工程学院院长周福宝眼中,安全学科的发展,已经进入群雄竞逐的时代,“我们不仅要保持国内学科排名第一,还要实现国家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目标,同时,其他高校立足新兴交叉学科的后发优势非常强劲。”
高标准要求、激烈的竞争以及国际化趋势表明,一个新兴的“老学科”注定要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路来。
摆正位置保持清醒头脑,倒逼学科发展
“仅仅四年,这次参加评估的学校就从上一次的17所增加到了52所,其中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等都是强劲的竞争对手。”
谈起新一轮学科评估,周福宝认为,如今的竞争态势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诸多高校,特别是那些“985”、“211”高校,一旦学校重视,依据自身优势学科群,结合学校高水平平台、丰富资源的支持,迅速在学科下的某一些领域形成新的优势,其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比如,中国科技大学在火灾科学方面优势一直明显,而且国际化程度非常高;清华大学在公共安全领域得天独厚;郑州大学将安全学科与学校优势学科力学相结合,形成了新的优势。而于我校而言,则是一个从传统优势学科中衍生、发展而来的学科。虽然传统奠定了“优势”—即矿业安全,但作为一个升级后的一级学科,它面向的是全国各行各业的大安全领域。面对这一新兴的、包容性强、交叉性强的学科发展态势,周福宝坦言,当下矿大安全学科的发展,有机遇但面临更多的是挑战,我们决不能固步自封,矿大安全学科已经不是一个传统学科,它已变成一个交叉、多元的学科,是个新学科。只有摆正对学科性质和范畴的认识,才能在竞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带着强烈的紧迫感,倒逼自身加强改革,创新发展,以实现学科的华丽转身,确保学科的优势地位和持续发展。
安全工程学院曾创造了很多奇迹,今天乃至未来,它仍然可能领跑全国,因为周福宝已经告诉我们,压力就是动力,清醒才能冲出重围。
强调特色坚持学用结合,坚信立地才能顶天
“如果把百年矿大比作百年老店,客人到饭店点餐,他的首选肯定是店里的特色菜肴。”这是周福宝在我校第八届教代会暨第十四届工代会第三次会议闭幕式上交流发言时打的一个比喻。这个比喻用来表明,“矿大的发展,不能丢掉自己的特色,不能丢掉工程技术法宝。学院、学科更是如此。”
我校矿业安全工程在全国范围内一直居龙头地位,这是学校的优势和特色。
特色,就是研究方向有别甚至领先于他人。我们的特色就是依托通风防灭火、煤矿瓦斯治理、煤矿瓦斯利用、煤岩瓦斯动力灾害、安全监测监控、突出预测与安全装备、安全工程、消防工程等研究所和工程中心、实验中心、检测检验中心等多个平台,凝聚精英队伍,吸纳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组成特色科研团队,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实际,围绕行业重大问题、难题,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开展技术创新,取得了突出的业绩。
特色,就是立足点与众不同。几乎走遍全国煤矿、今年刚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周福宝教授越来越坚信,面向煤矿的研究成果只有在煤海里滚过才有生命,只有落地才知道它顶尖。安全学院作为工科为主的学院,办学理念是“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科学研究是基础,培养学生是本职,但服务矿山实践、应用创新更是我们的特长。以学科特色为导向培养人才,为矿山培养和输送一流的矿业安全工程师一直是我们的看家法宝。“我和学生多次讲过,煤炭是黑色的,但是煤炭行业不是黑色的,从事煤炭行业的前途是光明的,决不是什么丢人的专业。”另一方面,本学科之所以能在全国立住脚,主要依赖于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也就是服务矿山和现场解决问题的“立地”能力。目前,学院的研究成果在20多个省(市、自治区)数百座煤矿成功应用,为国家创造了数十亿元的效益,不仅为我国煤矿安全形势的整体好转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通过深入矿山一线,提高应用服务水平,在大量实践的前提下,学科基础研究和教学水平也相应大幅度提升,从而在形成行业引领、支撑优势的同时,也保障了学科的优势和龙头地位。
实践证明,只有立地才能顶天,这将始终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方向。当然,坚守优势并不代表因循守旧、拒绝创新。相反,如何发挥现有优势,拓展新的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方向,也是安全学院一直在探索的内容。目前,学院结合在煤矿安全领域的燃烧、爆炸、救援等方面已经形成的基础,逐步拓展城市地下空间防护、安全管理、应急救援等方向,不断吸引优秀生源,培养优秀人才。周福宝反复强调,“只有通过保持特色,延伸发展、创新发展,才能把优势学科做精、做强。”煤矿安全领域中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做好只靠一条,那就是对特色的坚持、执着。这一点,我们已在这位院长身上看到。
明确目标立足“双驱动”,建设“双一流”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势必要以一流的师资队伍为保障。在当下,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学科为平台、以双一流为目标,必须坚持学科特色发展和国际化双驱动,这是我的切身体会。”谈及此,周福宝严肃而坚定。
首先,坚持学科特色发展和国际化双驱动,是在学科竞争中赢得胜利的法宝。一方面,百年矿大的发展历程,与煤炭工业密不可分,与煤炭工业的发展轨道并行,并伴随着煤炭工业的兴盛而兴盛。煤炭科技作为我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领域是不言而喻的,而安全学科更是具有行业方面的明显优势,这种优势和方向是必须保持的。另一方面,学科建设不仅要具有中国特色,还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必须面向国际、参与竞争,我们应活跃在国际高等教育、科研和学术前沿,彰显强劲的国际影响力,培养拥有世界竞争力和国际眼界的人才。一言以蔽之,即培养国际化人才,必须要有国际化的学术视野。”
“安全学科的所有博士生都要争取到海外去联合培养一年!”经过学院班子为期一年多的酝酿、调研、讨论,这一政策在去年7月份正式落地,并于今年首批实施。周福宝介绍,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名额申请、学科资助、学院资助等方式,安全学科博士生在二、三年级时,完成了科学研究的实验、理论分析、工程验证后,开始一年的海外培养。“这种培养对学科发展和学生培养来说,是双向的。一方面,学生拓展视野、深化研究,提高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让更多的国外高校了解矿大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情况。”
其次,建设双一流,人才是保障。周福宝坚信,对于行业特色大学来说,只有依托优势学科培养不同类型的高精尖人才,才能打造行业特色高校的人才培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由此,安全学院立足于培养和引进并举,不断改善师资结构,提升师资水平。在人才引进上,学院确立了学科交叉、促进新的增长点的思路,“我们从上一届班子任期内就严格按学校政策,本校毕业留校的师资不超过三分之一。这几年我们引进了国外大学以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的人才,有化学、数学、物理学等不同学科。”对于从外校引进的人才,学院发挥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在进入学院后,院领导、老教授与新教师进行学术研讨、谈心交流、现场教学,带领新教师融入学院、学科,寻找确立研究方向。 “新鲜血液带给我们很多惊喜,年轻教师成长很快。我院教授、副教授的指标远远不够用,我们只能暂时委屈了一批优秀的年轻博士。”周福宝以这样的介绍表明了安全学院人才成长与发展所带来的忧喜参半。
开放合作提供发展平台,激发师生动力
“一个目标、一个决定,只有变成可操作的政策,才能变成激励师生奋斗的动力。”周福宝说,当前坚持双驱动,对学院来说,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提供参与国际交流、联合培养人才的平台。
一个平台早已有之,只是它面向国际打开了更多的大门。除了在博士生中实施就读期间完成海外培养的计划,安全学院还继续坚持上一任期的国际合作模式,聘请国外知名教授、特聘教授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开展学术深度合作。“一方面是送出去,另一方面是请进来,让国际知名专家实地观摩、考察、指导,甚至是开展合作,立体式展示我们学科的现状、优势,加深合作的力度。这对未来学科的内涵建设具有长远的支持作用。”周福宝介绍,经过多次探讨,学院已经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开展联合办学达成了一致,学生可以通过联合培养取得双方学位。与此同时,通过“地下煤火防治与利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引智计划)这一平台,搭建更高层次的国际交流平台,目前已经吸引美国、澳大利亚、德国、韩国等十多位顶级专家参与合作。
一个平台正在搭建,它将引领专业的创新和发展。学院决定在今年举办安全学科全国高端论坛,汇聚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共同探索学科的人才培养、未来规划、内涵建设。“虽然安全学科是从一个老学科里脱胎而来的,但是作为新的一级学科,我们更加需要在国际化的进程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同时,安全学科对学校其他学科协同发展也是全面的,因为安全学科可以对理、工、文、管、经、法等学科发展均可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他学科老师到我们学科做博士后,我们给予两万元的生活补助。”周福宝说,打开国际视野的同时,学校内的协作、交流,也是学院支持的重点。
一个平台将为学生打造,用政策来指挥。留住基本功扎实、基础素质好的本科生,接续培养高层次人才,这是学院近年来的重点工作之一。现在学院本科生在申请外校保送研究生时,选择学校层次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我们一方面既觉得没有留住部分优秀学生感到惋惜,但这也说明,我们培养的本科生综合素质高、可拓展的研究方向更多元。”
周福宝说:“怎么样为学生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吸引更多的学生走上更高的平台,这是每一名老师的天职。学生的事情,始终是最重要的事情。无论我们是什么职务、职称,首先我们是一名老师。学生的事情是等不得、拖不得的,因为这涉及到一个人的人生发展。”当前学院本科生就业可选择的岗位较多,“形势看上去很好,但是就业层次还不算高。我们能通过怎样的努力,提高学生什么样的专业知识能力,可以给学生在什么领域获得更好的发展?”周福宝认为,学科内涵建设是根基,政策导向是重要指挥棒。这几年,安全学院除了开设本科生创新实验班,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和年级教授联系辅导制,还通过设置“瓦斯-好学”奖学金及其他企业奖学金,发放优秀本科生助研补贴等,引导学生扎实学习、更早地接触科研,提升科研参与能力并走上更高层次的深造之路。
“我们不畏征途艰险,也不惧任何激烈的竞争。”作为院长,周福宝深知肩负重任,同时也充满斗志和信心,“学院的发展有积淀、有特色、有目标、有行动,只要坚持既立地又顶天,保持学科优势和龙头地位,我们还是有实力、有信心的。”
阳光从窗户中洒进来,光晕罩在周院长即将起身的侧影上。那身影不禁让人联想, 安全工程学院将会再一次纵身跃起,那一跃一定会握住未来。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矿大e发布”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0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