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PD1抗体……以它们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新疗法越来越“热”,给无数癌症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下称“肿瘤所”)就吸引了一群用免疫手段治疗肿瘤的“最强大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十九大报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履行职责。”肿瘤所党支部党员干部表示。
“国内有着更多的机会,更好的研究条件。”2015年10月,在美国纽约大学进行免疫研究的郝冰涛回国,成为肿瘤所引进的海外人才之一。郝冰涛说,近些年来,国家越来越鼓励进行基础研究,投入非常大,也取得了许多重大发现,“很多领域的研究水平不比国外差,有的突破都超过了国外水平。这也是我想回国发展的原因”。
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7月,由我国著名癌症研究专家姚开泰院士组建。2013年底,肿瘤研究所引进教育部“长江学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终身职正教授徐洋担任所长。
在姚开泰院士及徐洋的带领下,肿瘤研究所成功申报了广州市肿瘤免疫研究重点实验室及广东省肿瘤免疫治疗研究重点实验室,并引进了6位青年科研骨干。这其中除了郝冰涛,还包括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荣知立教授等。
近几年来,肿瘤所在Cell Stem Cell等世界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承担了国家科技部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省和市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等研究课题近百项。
南方医科大学校长余艳红表示,南方医科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主动担当医学教育和医疗事业发展重任。
选择坐“冷板凳”进行最基础的研究,郝冰涛觉得很幸福。他说,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如果没有基础研究对免疫的认识提高,这些技术不可能应用到临床上。
“我们做科研,就要服从跟随国家的需要。”郝冰涛说,十九大报告为科研工作者指引了前进方向。
肿瘤所博士生冯德龙从事免疫细胞发育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是郝冰涛的学生。他表示:“我将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每一次的实验,每一页的数据记录,为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努力。”
南方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陈敏生表示,南方医科大学将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科学论断为契机,为建设教育强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南方日报记者 李秀婷
通讯员 黄瑶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0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