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篇关于中国HR眼里美国名校排名的内容挺火,里面提到国内HR给美国大学分了三档,第一档是哈佛、耶鲁、麻省理工、斯坦福、普林斯顿这五所,说是家喻户晓,要是HR不知道这几所,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招聘的。第二档是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这些,基本是美国排名前十的学校,在国内名气也不小。有意思的是第三档,里面居然有达特茅斯学院——没错,就是那所常春藤盟校,因为在国内知名度不够,和约翰霍普金斯、纽约大学这些学校排到了一起。很多人看完都在讨论,说这排名到底是看实力还是看名气,尤其是达特茅斯,作为藤校怎么就“落寞”了。
为什么HR会这么排?核心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知名度优先”。国内HR做招聘时,每天要筛成百上千份简历,不可能挨个去查每所学校的真实实力,只能靠平时积累的认知来判断。像哈佛、麻省理工这种,不管是新闻里还是日常聊天中,出现频率太高了,名字一听就“靠谱”。而达特茅斯这种学校,本身就是小众精英路线,一年招的学生不多,国内媒体报道也少,很多HR可能只听过“常春藤”,但具体哪几所,达特茅斯是不是其中之一,不一定能说清楚。还有名字的影响,你看斯坦福、麻省理工,简称好记,达特茅斯学院,光听名字可能还以为是哪个州的普通学院,不像“大学”那么有气势。
网友对这个排名的看法差得挺远。有网友觉得HR太“懒”,说“难道招聘不应该看专业实力吗?达特茅斯的本科教育在全美都是顶尖的,就因为名气小被低估,太不合理了”。也有留学生吐槽,“我当年申请达特茅斯的时候,家里人还问我是不是野鸡大学,解释半天常春藤,他们才半信半疑”。还有人提到纽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明明是正规合办学校,结果有人以为是‘野鸡’,连带着纽约大学本部都被连累,也是因为国内知道的人太少”。
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是“信息差”和“认知惯性”。HR的排名本质是快速筛选工具,他们需要一个大多数人都认可的“通用标准”,而知名度就是最简单的标准。就像我们买东西,不知道怎么选的时候,会优先挑听过名字的牌子,HR看简历也一样。但问题在于,美国大学的实力和国内知名度不一定成正比。达特茅斯这种学校,虽然规模小,但师生比高,课程设置灵活,在文科、社科领域口碑很好;还有莱斯大学、艾默里大学,虽然不是藤校,但工程、商科专业实力不输第二档的学校,只是国内宣传太少,没人知道。
要说我的看法,留学生选校的时候真得想清楚。如果毕业想进大厂、国企这种看重“学校牌子”的地方,那前两档的学校确实更稳妥,毕竟HR第一眼就能认出来。但要是想学某个细分领域,比如达特茅斯的经济学、纽约大学的戏剧,这些学校的专业实力其实更强,毕业后不管是深造还是进对口行业,反而更有优势。当然,也希望HR们下次筛简历时,能多花两秒查查学校背景,别让达特茅斯这种“宝藏藤校”一直被埋在第三档里。
说到底,这排名更像一面镜子,照出国内对美国大学的认知现状——名气有时候比实力更“值钱”。但留学选校从来不是只选一个名字,而是选几年的学习体验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或许再过几年,随着更多人了解达特茅斯的小班教学、纽约大学的全球校区,这些现在被低估的学校,能在HR的名单里往前挪挪位置吧。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1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