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理工学院曾在去年春天放出消息,宣布成立4个新学院,就在上周,这四大融合学院(Schools of Convergence Science)正式成立了:
■ 健康与技术学院
■ 人类与人工智能学院
■ 空间、安全与通信学院
■ 可持续发展学院
帝国理工四大新学院
新学院的教学模式和传统专业完全不同,好消息是在新的规则下,设计生进顶级学校的机会更!多!了!
01新学院背后,是IC彻底改变传统设计教育的野心
今年的QS排行中,帝国理工学院(下文简称IC)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连续两年稳居榜二,这次新学院的成立,给出了它能居高不下的原因。
它不像传统学校那样按专业申请,而是每个学院都设置了3-4个具体课题,招收不同专业的同学,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人类与人工智能学院的研究方向 图源:帝国理工学院官网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一次简单的教学模式升级,那就错了。IC的这次动作,其实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
以前,无论你学的是机械工程、设计,还是医学,基本上都是各学各的,哪怕是跨学科专业,大多数情况下也就是接触到一些相关领域的教学资源,最后还是要回归本专业的框架里完成学习。
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学生学到的东西基本都是“学校安排给你的”,学生很容易闭门造车,所以很多人会说:“大学里学的都没用,进了社会你就懂了”,归根结底是学校没有创造机会让学生真正接触、理解现实社会中的复杂问题。
而在IC新学院则不同了,它的教学模式是这样的:学校直接给学生一个课题,如果你是学工程的学生,费半天劲做出了某项结构特别牛的原型,但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外观设计,依旧交不了差。
这个时候,你要么去找学工业设计的同学合作,要么自己动手学一点设计。而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是自己找答案的过程。
这就是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地方,你不是在等别人告诉你该学什么,而是为了解决问题主动去寻找资源,补充能力,不受学科的限制。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培养方式。
这种模式不仅让学生学到的东西更加实用,更重要的是,设计生想进顶级大学的机会更多了。
IC往年对设计生称得上是不近人情,要求高也就算了,能申的专业更是寥寥无几,一只手就数的过来。
医疗器械设计专业 招生要求(机翻-仅供参考) 名字上带有“Design”却只招收工程、物理、数学等理工背景学生
而本次新学院的设立,虽然官网还没有明确列出具体的申请要求,但可以预见,IC将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专业背景限制,而是更看重学生是否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潜力以及跨学科协作能力。也就是说,无论你学什么专业,只要对课题有帮助,那么都有机会进入项目学习。
02四大新学院中,设计生有哪些机会?
无论是健康医疗、可持续,还是人工智能等学院,都越来越需要具备系统思维与用户思维的设计人才,设计生能选择的具体方向有↓↓↓。
☆ 健康与技术学院
IC在健康医疗领域的研究不仅停留在用户体验或者人性化设计层面,它更强调通过前沿技术对整个医疗系统进行结构性优化与重塑。
健康与技术学院的课题内容
像医疗系统设计也是康石石鼓励同学们做的选题之一,不仅延展的方向多,展示的角度也多,在可穿戴设备、信息界面可视化、服务系统的建构等方面都能承担重要作用,这点在IC也能体现出来:
在嵌入式设计(Diagnostics in the wild)课题中,学校强调将实时传感技术和AI识别系统应用到真实的医疗场景中,实现疾病在症状出现前就能提前发现并干预,在这个过程中,设计生不仅要思考传感设备如何带来更加“无感化”的使用体验;更要参与到检测结果可视化、交互系统的构建等环节。
康石石学生 J同学、J同学、H同学、G同学医疗项目《PLIX》 获红点奖
☆ 人类与人工智能学院
人类与人工智能学院的课题内容
该学院不把AI视作独立的技术工具,而是作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手段」来研究。在这方面,设计生不再局限于界面美化、基础的交互功能等,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系统与人机协同策略。
在仿生AI硬件(Nature-efficient AI)课题中,设计生可以参与开发未来人工智能的产品设计,可能涉及到新型材料、器件结构、硬件设计等内容。
康石石东家-H·ART G同学 获 伦敦大学学院 HCI MSc 帝国理工学院 设计工程 MSc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设计 MDes 等
☆ 空间、安全与通信学院
空间、安全与通信学院的课题内容
该学院围绕灾难响应、智能通信系统与人类在数字化时代的新型生活方式展开,为社会带来全新的技术手段。设计生在参与产品设计之外,还能让用户更快接受新的技术,比如通过好操作的交互页面、详细的服务流程等。
比如雷鸟(Thunderbird),就是一个在灾难来临时,能够快速部署基础设施与援助的课题,设计生能做的就非常多了,像应急医疗舱、无人运输设备等硬件设计,在应急环境下的UI设计等。
康石石东家-H·ART学员 L同学 防洪紧急救援自动响应系统设计 获 香港大学 创新设计与技术 IDT MSc offer
☆ 可持续发展学院
可持续发展学院的课题内容
可持续项目也是设计生们常做的选题之一,能发挥的空间也更多,但需要注意的点是该学院同样强调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比如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课题中,将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人类和材料的关系:少消耗、多循环、无污染,设计生从材料和功能两个角度都能推动未来产品的转型。
康石石东家-H·ART学员 J同学 可持续设计 获 艺术中心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 MSc 普瑞特艺术学院 工业设计 MA 等
03想进IC,作品集该怎么做?
新学院的成立对每一位设计生来说都是好消息,那么如何把握机会呢?
IC想要的不仅是学霸,更是能带来系统性解决方案的人才,同学们的作品集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优化:
一、展望未来,大胆创想
IC四大新学院有个共同点,都是焦距于未来人类社会可能面临的问题,正如马克·纽森所说:设计师的工作是透视未来,关注将要发生的事物,而不是已经发生的。
所以同学们的作品集就不能只着眼于当下,而是要主动思考未来社会可能会面临哪些问题,又有哪些技术可以应用?现在科技进步很快,同学们可以大胆创想未来,在不确定中提出更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比如申请到帝国理工设计工程专业的G同学,作品集中的项目之一《AlbaCare》,设计了一套追踪老人健康的传感器系统,关注老龄化社会的健康问题。
康石石东家-H·ART学员 G同学 获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设计 MDes 帝国理工学院 Design Engineering MSc等 offer
二、只会设计已经落伍了
正如上文所说,IC所焦距的课题从来都不只停留在一个“好产品”或者“漂亮界面”,而是从社会、科技、伦理、工程等多个维度共同考量,在这样的体系中,设计就不能只停留在落地环节,还要理解它的技术结构、社会接受度,甚至在市场中的落地风险等。
所以作品集中除了展示设计能力之外,还要体现更多跨学科能力,无论是传感器、机器人等工程系统,还是Python、JavaScript等编程技能,亦或者体现更全面的系统设计思维与商业策略,都是能给同学加分的技能。
四大新学院比起传统意义上的象牙塔,其实更像是一个面向未来的“试验田”,主动将学生们推进更复杂的项目中,让它们在跨学科协作中瞄准问题、构建方案、推动落地。培养的不仅是单一领域的专家,更是能在科技、设计、社会中流动的全能人才。
最后,如果你也想申帝国理工新学院,或者有其它关于艺术留学、设计保研、作品集创作方面的需求,欢迎私信康石石。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1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