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ESI最新数据公布,中国内地共有472所高校上榜,总学科数达到2820个。中科院大学全球排名第17,继续领跑国内高校。清华、上海交大、浙大、北大分列第二到第五位,整体排名都在持续上升。
在这次榜单中,中山、华科、复旦、中科大四所高校进入世界前100名。加上前五名的五校,总共九所高校被称作科研实力最硬核的大学。这些学校的国际排名还在往前冲。
另外中南、南京、四川等12所985高校也进入前200。但有意思的是,排名里藏着不少意外。西安建筑、扬州大学、青岛大学这三个既不是双一流也不是211的学校,居然有学科冲进了世界前千分之一。
这次新增晋级的学科里,浙江大学免疫学、南航的计算机科学、青大的材料科学这些学科表现突出。特别要说的是,扬州大学之前就有农业科学进入前千分之一,这次化学又上榜,成了拥有两个顶尖学科的三非大学。
青岛大学一下子多了两个前千分之一学科,进步速度让人大吃一惊。西安建筑科技则是工科发力,在工程学上实现了突破。现在全国只有22所三非学校有这样的学科,大部分都只靠单一优势学科支撑。
新增世界前百分之一学科的71个里,浙江工业大学一口气拿了三个,海南师院、湖师院这些名字不太常见的学校也进了榜。海南师院和湖师院各有两个学科上榜,其他学校基本是一个。
高等教育数字局整理了这次进入前千名的学校名单,总共有110所。但因为地大、石油大、矿大三校合并统计,实际算下来是113所。不过这三个学校排名还是被算高了,真实实力可能不如看起来那么强。
在这113所里,有37所是985大学。但奇怪的是人大、中央民大都没进千强。这两个学校主攻社科,可能是ESI这种偏理科的评价体系不太照顾到他们。国防科大属于军队院校,排名也不太反映真实水平。
ESI是衡量科研的重要指标,但肯定有漏洞。比如地矿油三校合并导致的数据膨胀,还有人大这类社科强校的吃亏。说明单靠一个排名选学校不行,得结合具体情况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这种三非学校能冲进前千分之一,证明只要把某个领域做精做细也能出头。反过来像人大这种文科牛校在ESI榜单上却掉队,说明评价标准有偏向。
这次名单里除了九所顶尖大学,还有不少地方性学校在细分领域突围。比如西南石油的工程学、福州大学的材料科学,这些都是特色学科的胜利。说明现在大学不再比谁更全面,而在比谁有绝招。
军校的表现也很特别,海军军医大学的药理毒理学就杀进了千分之一。这类学校因为研究方向特殊,平时曝光少,但在特定领域确实有实力。
青岛大学同时拿下两个学科晋级,显示他们在资源分配上有自己的办法。可能不像985那样面面俱到,但集中力量搞几个重点学科反而更见效。
海南师院和湖师院这些名字陌生的学校突然上榜,说明三四线城市也有潜力股存在。如果学生选专业比拼学校级别,可能错过真正厉害的学科点。
地矿油三校合并统计让六所学校集体受益,但这也可能掩盖个别学校的真实水平。比如某个分校虽然上了榜,实际实力未必能和单独统计时相比。
社科院校在ESI榜单集体遇冷,反过来也提醒考生选学校要看专业性质。比如想读中文、历史的人,参考理科导向的排名参考价值有限。
国防科大这种特殊高校排名和实际研发能力存在差距,暴露了评价体系对军工领域了解不足的问题。他们可能在保密项目上有大贡献,但难以被公开排名体现。
这次榜单里既有顶尖大学持续领跑,也有黑马学校异军突起,但无论如何,排名只是参考。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强项和短板,选学校得结合未来规划来考虑。
现在有些地方大学开始专注发展特色学科,像扬州大学搞农业,西安建筑攻工程,这样反而能在特定领域超越名校。这种趋势可能改变未来的教育生态。
ESI数据更新只是给大学科研水平做快照,不能决定一切。学生选学校最好多查资料,实地考察,别光看数字排行榜。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
排名游戏一直在玩,但每个参与者心里都清楚,榜单只是工具。真正该关注的是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而不是被数字牵着鼻子走。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1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