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更认国内三年制”,面试官一句话就把曼大电子工程硕士给否了。
一年能学到什么东西?这个问号,好像悬在每个英国留学生头顶!爱丁堡也好,帝国理工也罢,回国求职,HR一句“水硕”的标签就贴上来了。这种学历偏见,真是离谱?
说课程“水”的,怕是没见过课表。UCL机器学习硕士每周有25小时的课,项目和实验一个接一个。KCL医学影像专业的,凌晨两点还在医院处理数据……把两三年的内容压缩到一年,这强度本身就是个门槛。
曼大商学院的录取率,现在掉到15%以下了。南安普顿那个芯片设计专业,去年申请的985学生,刷掉了七成。门槛低?这话说出来谁信!
网上总有人算经济账, “五十万,在小县城能买套房了!”。他们看不见帝国理工金融数学的毕业生,第一年薪水平均四十六万。国际视野这东西,算不进他们的账本里。有些英企的管培生项目,直接写着“有留学经历者优先”,这怎么算?
职场上的表现才是真的。华为2024年的校招报告有个数据,英国硕士在技术岗的转正率,比国内硕士高了11个百分点。关键就在项目实操。
利兹大学数字传媒毕业的陈琳就是个例子。她说:“当时小组作业是给BBC做策划案,三个月的时间,稿子改了二十六版。”现在她带国内团队做海外推广,甲方看了她之前的项目,笔试环节都免了。
那些喷学历的人,自己经历过全英文的答辩吗?
真正砸牌子的是什么?是一些中介搞的“保录取”专业!挂着数据分析的名头,进去教你怎么用Excel。这才是问题的根源,跟正经学校的正经项目有啥关系…
谢菲尔德大学机器人专业的学生,得独立设计出工业机械臂。布里斯托航空航天硕士的期末作业,是搞一个火箭回收系统的模拟。这些东西,水吗?
南安普顿搞芯片设计的那批人,手机里还有照片,凌晨被保安从实验室赶出来。实验室锁门了又怎样?通宵自习室继续干!
让那些敲键盘的人去格拉斯哥泡两周,写几篇IEEE的论文试试看,不知道他们还敢不敢张口就说“水”!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2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