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正式合并。新的学校名字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这次合并发生之后,学校的发展很快。五年后,也就是2005年,它进入了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名单。2011年,它又进入“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到了2017年,它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这些都是国家对它办学水平的认可。
在合并前,这两所学校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时间回到1985年,当时已经有一所“中南财经大学”。这所大学里的法律系被分了出来,恢复了“中南政法学院”的建制。从这一年开始,这两所独立的学校在武汉并存。一所主要教经济和管理,另一所主要教法律。它们像兄弟一样,各自发展,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得很出色,为后来的合并打下了基础。
那么,这两所学校又是从哪里来的?这就要说到更早的时候。1978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高等教育也开始重建。当时有一所“湖北财经专科学校”。在这一年,它得到了升级,变成了“湖北财经学院”。学校不仅恢复了本科招生,也开始进行研究生教育。这个变化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恢复阶段,让教育和学术回到了正轨。
但为什么一所国家级的财经政法大学,会有一段叫“湖北财经专科学校”的历史呢?这背后有一段曲折的过程。1958年,根据湖北省的决定,当时已经存在的“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等几家学校被整合到了一起,成立了一所新的、属于省里管理的“湖北大学”。但是因为一些原因,这所计划中的综合性大学并没有完全办起来,规模反而缩小了,最后变成了一所财经专科学校。
这段曲折之前的历史,才是学校真正的根基。在1953年,全国的高等院校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当时在武汉,新成立了两所学院。一所是“中南财经学院”,它集中了原中原大学财经学院,以及当时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等好几所南方名校的财经院系资源。可以说,那个时候中南地区最强的经济学和商科老师、图书资料,都被集中到了这里。
另一所是“中南政法学院”。它也是在1953年成立的。它的基础是原中原大学的政法学院,同时吸收合并了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的法律和政治科系的资源。通过这次调整,南方地区最集中的法政教育力量也汇集到了武汉。这两所学院的成立,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目的就是为了集中力量培养专门人才。
这两所学院都源自一所更早的大学,它的名字叫“中原大学”。这所大学虽然在1953年的调整中被撤销建制,但它的财经和政法两个学院被完整保留下来,并成为了组建新学院的核心。中原大学的历史很短,但影响很大。它的存在,是今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最直接的源头。
“中原大学”的起点非常高。它是在1948年筹建的,由当时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设立。这个决定由担任中原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同志批准。陈毅同志负责具体的筹备工作,刘伯承将军则在河南宝丰县宣布大学正式成立。学校的第一任校长是历史学家范文澜,副校长是潘梓年。这样的创办阵容,说明了它从一开始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原大学成立初期,并没有固定的校园。它先是在河南宝丰县,之后又搬到了开封。最终在1949年5月到8月期间,整个学校从开封搬迁到了武汉。这次搬迁至关重要,为学校后来的发展确定了地理位置。迁到武汉后,学校发展很快,设立了多个学院,有了综合性大学的样子。
中原大学这个“母体”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年,但它分出去的部分都发展得很好。除了成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核心来源的财经学院和政法学院,其他学院也成为了今天的名校。它的文艺学院后来分化发展,一部分成了“武汉音乐学院”和“湖北美术学院”,另一部分成了“广州美术学院”。它的教育学院和私立华中大学合并,成为了今天的“华中师范大学”。它的民族学院则独立出来,成为了“中南民族大学”。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3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