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吓坏了不少人,生活在当代的人们已经习惯科学的“全知全能”,忘了至少在医学界,未知多于已知才是常态。
很多人由此联想到了7年前的禽流感,17年前的非典,如果愿意再将时间往前推,不难发现未知的疫病从未远离人类。
幸运的是,如今人们能以史为鉴,在历史中积累经验,探寻疫情下的经济规律,为下一次危机埋下希望的种子。
正如圣埃克苏佩里说,人们只因未知而感到恐惧,而一旦人们面对未知,就会变得无所畏惧。
如今人们面对病毒仍有安全感,大多源于稳定的社会局势和较完备的公共卫生体系,但谈及110年前的中国东北大鼠疫,不少人依然心有余悸。
鼠疫被列为“国际检疫的第一号法规传染病”,是中国甲类传染病。1348年-1351年,它造成欧洲6200万人死亡,使欧洲总人口减少四分之一,疫情断断续续至17世纪末才有所缓解。
1910年,鼠疫在中国东北掀起一场浩劫。
图为东北鼠疫。来自网络
那年10月25日,满洲里一家客栈的一名发烧、咳血的住客暴毙,死后皮肤出现黑青色。随后,该客栈其他住客也相继病亡。据传这是鼠疫在东北的第一次感染。
《东方杂志》指出,当时岁末返乡者“有十万之多”“居民分散”,鼠疫通过乘坐东清铁路返乡的病毒携带者,传染于所经之处。
至1911年1月,东三省疫情“如水泄地,似火燎原”。清政府启用伍连德为防治鼠疫负责人。31岁的伍连德临危受命,奔赴哈尔滨疫情最重的傅家甸区域。
图为伍连德。来自网络
当时主流观点是鼠疫由鼠蚤传播,但伍连德通过遗体和老鼠解剖,认为该病是通过呼吸咳嗽产生的飞沫传播,是不同于腺鼠疫的肺鼠疫。
他将重灾区傅家甸分为 4 个区,各区配医生、警察和杂役挨家挨户检查,每天上报生病和死亡人数。患病家属进隔离营,7天体温正常解除隔离。
图为东北鼠疫中的临时消毒所。来自网络
数千具棺木和遗体被火化,大量房屋被焚毁。截至1911年4月,鼠疫夺走6万余人生命。
图为抗疫情过程中焚烧棺材和遗体。来自网络
当时政府采取了经济救助。据《盛京时报》,“前时患疫焚毁各房……按照被焚毁房屋分别给价,每瓦房一间洋三十元,草房一间洋二十五元……。”
可鼠疫造成的经济冲击远不止此。为防止鼠疫蔓延,东北交通停运,铁路运输业、航运业、陆运业损失惨重,经济萧条,物价上涨。铁岭“因外城尚有大豆十余万石未曾收入,兼之杂货商赊出账项均以正、二两月为归还日期。”“闻各商铺倒闭不少。”
东三省豆业、粮业、银行业等受到巨大冲击。锦州“各镇乡所产杂粮向者均赴营口售卖,去年因疫流行汽车停运,故现在杂粮价值均各低落,倘交通长此不便,该粮价当必无提之日。”
铁岭“各商家向道胜分银行借妥款项十万元约定十五日交款,讵料届期接到该总行来电,谓省城已发生时疫暂且不出借贷款项,凡向该行借妥之各商家至是甚为惶恐。”
尽管如此,1910年鼠疫仍是中国公共卫生起点的标志。不同于欧洲被鼠疫折磨几个世纪,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靠科学手段,几个月内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传染病,尽力不让疫情进一步破坏经济。
相比在东北大鼠疫下饱受折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就幸福得多,血吸虫病的成功防治就是极佳的注脚。
历史的转轮将时间切到1938年,浙江净湘乡一个叫石蟹村的地方流行一种怪病,得病之人瘦骨嶙峋,腹部却肿胀如怀胎十月。
这就是被称为“瘟神”的血吸虫病,它在20世纪50年代造成病例1200万,肆虐了南方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图为《人民日报》刊登的两首《送瘟神》。来自网络
患病的人失去劳动能力,纵有良田也无力耕种,造成以社区为单位的经济产出骤降。
1954年,嘉兴县第五代表区福聚农业生产合作社有劳动力28人中,25人便血,6人严重腹水,没有健壮劳动力。11月下旬,嘉兴其他代表区完成了秋收,该社仍有40亩晚稻尚未收割。
图为血吸虫病的患者。来自网络
血吸虫病严重影响了新中国经济发展。血吸虫病的防治(以下简称血防)是新中国成立后,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重大事项。
1955年11月,毛泽东在杭州开会,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
他还指出:血吸虫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它关系到民族的生存繁衍,关系到生产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关系到青年能不能参军保国,我们应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共产党人有责任帮助群众解除疾苦,把血吸虫病消灭掉。
图为毛泽东在审查消灭血吸虫病的规划。来自网络
1958年6月底,浙江在各种灭螺和救治下,治疗血吸虫病人近54万人,消灭钉螺占浙江有螺总面积60%。
尽管此后血防行动受政治、经济等影响时断时续。但到1978年,浙江先后上报、宣布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有38个县市 (区),占当时46个流行县市 (区) 的82.61%。
图为农村消灭血吸虫病的连环画。来自网络
至此,通过党的领导、群力群策和科学方法,浙江血吸虫病终于得到基本控制,曾经严重疫区的经济产出也逐渐稳定。
伴随血防事业的接连胜利,科技与公共医疗的进步,人们走进新世纪。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醉”不少城市,作为经济特区,2002年深圳一片欣欣向荣。
那年12月5日,深圳一家酒楼的大厨发热、畏寒、全身无力,去医院治疗不见好转。他回到老家河源紫金县柏铺镇,病情加重数次转院后,在次年1月10日康复出院。这是SARS事件的首发病例。
截至2003年8月,中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治愈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面对未知病毒的恐惧,人们减少外出,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上乘客寥寥。
图为2003年非典。来自网络
行业牵一发而动全身。旅游业纷纷闭门大吉,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3年4月全国旅游总收入比2002年月均水平下降60%,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比2002年同期减少70%。
餐馆、旅馆也无人问津。当时中国饭店协会估算,餐饮业和住宿业营业收入5月份比去年同期水平下降70%。
然而非典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本格局。澎湃新闻副总编辑、浙商总会新媒体委员会轮值主席胡宏伟指出,2003年中国抓住了加入世界世贸组织的历史机遇,经济发展正值新一轮上升期和扩展期,能够抵抗灾害冲击。
图为2003年非典时期景象。来自网络
据了解,当时沪、深股市中,医药板块有微弱上升趋势,汽车板块在2002年-2003年急速上升。
此外,住房、旅游、电子通讯、教育文化等行业的消费热点升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带动一部分经济持续发展。同时,当时政府连续6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引导自主性增长机制,例如投资从政府投资为主转向企业投资为主,也是抵御疫情,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03年5月到9月,国家对受非典影响加大的餐饮业、旅店、娱乐等行业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并发挥国内市场广阔、经济增长空间和回旋余地较大的优势,实现投资、消费、出口拉动效应,化解非典对经济的影响。
2003年中国GDP增长率为10.0%,高于2002年的9.1%,国内生产总值为13.74万亿元人民币。
图为2003年GDP。来自网络
时间能抚慰非典带来的伤痛,也能坚定人们的意志。17年后面对似曾相识的画面,政府和专家学者以史为鉴,探寻着渡难关的“良方”。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餐饮业、旅游业等行业已受不同程度的冲击。不少民营企业主认为在当前逆全球化抬头,经济下行且产业处于转型期的局势下,许多中小企业将面临生存困境。
图为微博内容。
2月3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应称,中国经济受到影响的程度取决于疫情防控的进展和成效,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我个人总体上认同这点。”胡宏伟表示,尽管本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影响会超过2003年非典,但疫情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小段,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什么是中国经济基本面?胡宏伟以四个“没有变”阐释:
中国改革开放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格局和方向没有变。
中国企业家奋斗精神没有变。
中国改革发展形成的全世界最完备工业制造强大能力和体系没有变。
中国已经形成的全世界最大消费市场没有变。
图为杭州一菜市场正常营业。李晨韵摄
第一财经日报近期也报道:首席经济学家们均表示……中长期来看,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宏观政策及时响应,我国经济可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回升……
根据过去经验,疫情后的经济回升离不开政府力量。2月5日浙江出台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17条政策,从要素成本、财政税收、金融保障、外贸出口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
图为“浙江发布”公众号发布的浙江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17条政策。
在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上,浙江力争普惠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降低0.5%,降低出口企业检验检疫费用,对其投保政策性保险保费予以全额补贴,提高保险覆盖面。
“在政府层面,短期内应加大帮扶力度,为民企特别是中小企业解困。中长期来看,恢复经济最终要靠经济自身活力。”胡宏伟表示,根据2003年非典的经验,坚持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改革,重振民营企业信心是关键。
企业员工在到岗前进行体温测量。未来科技城供图
在产业方面,胡宏伟认为,疫情过后医疗大健康等有关民众生命幸福的产业在未来将获得新发展,城市发展形态相关的产业将出现新思维和方向,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将迎来新起点。
疫情期间,不少中小企业找到了转危为机的突破口。“这次疫情给了我们互联网中小企业思考的契机,如何将博物馆更好地展现到网络上,哪些新技术可以使用,哪些形式可以革新。”博物文化董事长张敏说。
图为博物文化制作的线上展览平台。博物文化供图
“认识医生”CEO万马表示,这次防控疫情中,该企业开发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产品,建立病原体传播模型,率先得到行经武汉的人群动态,为防疫做好基础工作。“我们不认为这次疫情对中小企业是灾难,相反我们比平时更亢奋。疫情结束后,我们服务重点和产品类型都会调整,来面对更开放的新时代。”
“归根结底,决定中国命运的绝不是某次病毒,而是我们体制机制内那些阻碍改革、怀疑开放的舆论思想,坚持开放和改革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长远的根本。”胡宏伟表示。
参考文献:
[1]陈小凤.《东方杂志》对1910-1911年东北大鼠疫的关注〔J〕.德州学院学报,2013年6月,第29卷第3期,第83页
[2]李元. 回顾伍连德及其对中国防疫事业的贡献〔J〕.生物学教学,2019年,第44卷第10期,第78页
[3]任金玲.清末东北政府防疫措施述评——以《盛京时报》报道的1910-1911年鼠疫为例〔J〕.商,2014年05期,第254页
[4]王柏林. 1910年鼠疫与东三省社会生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
[5]周晓农 许静 吕山 李石柱.中国消除血吸虫病的进程与科技成果〔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年7月,第23卷第7期,第749页
[6]谢晗. 浙江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1949-1958)〔D〕.浙江:浙江大学,2018年
[7]李立军. 群策群力战“瘟神”——1949-1978 年的浙江血防工作〔J〕. 医疗社会史研究,2017年,第II卷第 2 期,第139页
[8]卿松. SARS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6月,第7卷第2期,第33页
[9]何啸. 冠肺炎疫情短期内影响经济宏观政策应及时跟进〔N〕.第一财经日报,2020年2月6日,第A11版
[10]戴自力. 非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疫后经济复苏〔J〕. 前进论坛,2003年10期,第28页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3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