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农末路?计算机成为美国最难就业专业,45岁程序员陷入绝境
曾经,计算机科学(CS)是无数学子心中的“金饭碗”专业。硅谷神话、FAANG巨头、动辄年薪20万美元……这些光环一度让CS成为“留学最佳”“回报最高”的代名词。
然而到了2025年,这一切正在悄然转向。
根据美国权威就业平台Indeed与Glassdoor联合发布的数据,计算机科学专业已连续两年进入“最难就业Top5专业”,甚至被称为“高学历、高技术、高失业率”三高专业之一。
到底发生了什么?
AI时代来临,程序员“被取代”的速度远超想象
2022年ChatGPT横空出世,短短三年后,AI自动生成代码、自动测试、无代码平台发展迅猛。
在很多初级岗位上,企业发现——一个熟练使用AI工具的产品经理,比3个写前端的工程师更快搞定项目。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硅谷初创公司裁掉大批初级程序员,转而只留“能驾驭AI的人”。
45岁之后,再无机会?
程序员的中年危机,不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
一项针对全美1万多名技术人员的调查显示:
· 45岁以上程序员的再就业率不足27%
· 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默认年龄上限为35岁”
· 就连Google、Meta等科技巨头也开始“优先录用年轻开发者 + AI能力强者”
这意味着:哪怕你有20年编程经验,也可能敌不过一个会用GPT-5生成工具的年轻人。
大学CS毕业生:找工作难,薪资下滑
最新统计显示,美国2025届计算机类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同比下降了12.5%。
而许多高校CS专业应届生投出300份简历却颗粒无收,成了真实现象。
加上Tech大厂持续裁员、岗位转向自动化,这让“CS=稳妥未来”的信念彻底崩塌。
程序员的出路在哪?
尽管困境真实,但程序员并非无路可走。未来更重要的是:
· 从纯技术岗转型到AI应用设计、数据安全、产品管理等复合型角色
· 提升“Prompt工程”“AI编排”“平台整合”能力,而不是只写代码
· 40岁后更要关注“商业理解 + 技术思维”的交叉价值
写在最后:
从“金饭碗”到“高失业”,计算机专业的命运转折,正发生在我们身边。
如果你是程序员,请别只盯着代码;
如果你是学生,请别只看年薪榜单;
因为真正能长久吃饭的,不是某个技术本身,而是你是否能适应时代变化。
下一个时代,不再需要码农,而是懂AI、能思考、会落地的人。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3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