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胸外二科主任陈舒晨
收到一位病人写来的感谢信:
“你们解开的不仅是肺结节谜题,
更是一个教师对讲台的执念。”
一年前,30岁的王老师(化名)体检发现6毫米混合型肺结节,辗转两家医院均建议“年度随访”。
然而9个月后,情况出现转折:因带毕业班的高强度授课,王老师出现持续干咳。复查CT显示,结节增长至8毫米,实性占比超50%,影像科报告明确提示“早期肺癌高危征象”。
(网络图)
手术刻不容缓,但王老师却面临双重焦虑:一方面,传统气管插管可能导致声带损伤,造成声音嘶哑,很可能让她无法继续讲课;另一方面,常规多孔手术可能留下明显疤痕。
在查阅资料时,王老师注意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开展的“无管麻醉(Tubeless)联合经乳晕隐匿切口”技术,既能避免气管插管,又能实现术后无痕。
但新的疑问接踵而至:如何避免声音嘶哑?乳晕切口真能抵达肺部?带着这些疑虑,王老师最终向陈舒晨主任团队求助。
经检查,陈舒晨及其团队为王老师制定了创新的治疗方案:“Tubeless+经乳晕隐匿微单孔皮下隧道式入路+AI融合AR/VR导航”三联创新技术:
●第一重“无声防护”:
喉罩替代气管插管(声带零接触);
术中神经监测仪(实时规避喉返神经)。
●第二重“隐身术”:
乳晕边缘0.8毫米切口,经皮下隧道精准抵达肺区;
愈合后与乳晕皱褶融合,形成“视觉伪装”。
●第三重“时空折叠”:
AI术前规划:重建肺内“肿瘤地图”;
AR术中导航:透过组织透视病灶(误差≤0.3毫米)。
术后仅6小时,王老师已能清晰试讲文言文《岳阳楼记》。术后48小时,顺利康复出院。术后第7天,王老师重返讲台授课。
病理报告最终显示,王老师确诊为微浸润性腺癌,且术后无需化疗。
面对肺结节手术,
教师、歌手、主播等“声音职业者”及
需无疤痕效果的患者适合哪种方案?
Tubeless手术需要住院多久?
术后护理复杂吗?
人工智能(AI)技术在肺外科中的应用有哪些?
哪些人适合选择消融治疗?
想了解更多关于
肺结节的知识
请关注6月26日(周四)
晚上7点
福建卫生报《大医生开讲》直播间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位专家为大家解答
直播专家
陈舒晨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胸外二科主任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医学博士 教授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Barnes-Jewish医院高级访问学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介入微创呼吸分会委员
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
福建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胸外科学分会常委兼秘书,胸外科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肺癌学组副组长
福建省抗癌协会第七届青年理事会副会长
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会胸部肿瘤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专业会员
福建省海峡肿瘤防治科技交流协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创学分会委员及心胸外科学组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业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福建省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
中华医学会胸外科分会会员
余绍斌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胸外二科 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
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胸部肿瘤分会理事
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秘书
福建省医师协会第一届胸部肿瘤研究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第三届“TITLE研究肺凡新生”病例赛全国冠军
第九届大中华胸腔镜手术菁英赛南部赛区胸腔镜肺段组二等奖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杂志》青年编委
彭凯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胸外二科 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
福建省海峡肿瘤防治科技交流协会胸部肿瘤分会委员
中国防痨协会胸外科专业分会委员
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健康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
获“2023年第九届大中华胸腔镜手术菁英赛“南区一等奖全国二等奖
获“首届中国胸外科规范与创新手术巅峰展示会“南区青年组第二名
参编《食管癌临床康复》一书,获两项发明专利
关于肺结节
你有什么想了解的问题?
加入卫生报肺健康交流2群
一起来问医生
↓↓↓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协办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陈坤
来源:福建卫生报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3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