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福罗里达国际大学世界排名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当前云冈石窟的保护工作已由抢救性保护,逐步向预防性保护、研究性保护转型。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但风化、渗水等老问题还在,现在基本搞清楚了病害原因,正在做治理研究。随着气候变化、游客激增等新问题的出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有了更高要求,为此加强了监测力度,逐步构建更为完善的石窟保护监测体系。

◇目前,云冈石窟已建成涵盖石窟本体、洞窟微环境等7个方向的立体监测网络:天空中,遥感卫星与无人机巡航;地面上,区域气象、环境监测体系紧密协同;洞窟内,实时追踪微环境与文物病害变化;地下,推动矿界退让,筑牢安全防线。

◇面对不断升温的文旅热潮,必须始终把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避免流量裹挟下的无序开发,同时主动作为,根据不同群体需求,科学引导游客,既保障好文物安全,又提高游客游览的体验感和舒适度。

◇2020年以来,山西汇集各方力量全力推进云冈学学科建设,成立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中心和山西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云冈生态文化研究院等机构,积极构建云冈学研究高地和学科群。

视频加载中…

“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这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绘的云冈石窟壮景。

历经1500余载,巍峨的云冈石窟依然风华绝伦,静静伫立在山西大同西郊的武周山南麓。这部刻在石头上的史书,向世界讲述着中华文明的璀璨与传承、开放与包容。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保护第一,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保护水平。2021年11月,国家文物局印发《“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提出在云冈石窟等重要石窟寺开展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和示范效应的综合性文物保护工程。

近年来,山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出台《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升格组建云冈研究院并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共建协议,加强云冈学学科建设,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与文物活化利用,在云冈石窟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

如云流变,如冈持守。如今的云冈石窟,成为一张承载历史之深沉的文化名片,一座赢得全世界赞誉的国之瑰宝。

工作人员在云冈石窟五华洞进行数据采集(资料照片)詹彦摄/本刊

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研究性保护转型

历经千年风雨洗礼,危岩体、水患、风化曾是云冈石窟面对的三大病害。其中,危岩体抢险加固,是云冈石窟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洞窟出现43处断裂悬空的危岩体,其中最大一处危岩重量超过50吨。”云冈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与监测中心副主任闫宏彬回忆起他与团队抢险加固第3洞窟时的场景,仍不免心惊。包括五华洞保护工程在内的13项国家级重点保护工程,有效解决了困扰云冈千年的危岩体问题。

“当前云冈石窟的保护工作已由抢救性保护,逐步向预防性保护、研究性保护转型。”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说,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但风化、渗水等老问题还在,现在基本搞清楚了病害原因,正在做治理研究。随着气候变化、游客激增等新问题的出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有了更高要求,为此云冈加强了监测力度,逐步构建更为完善的石窟保护监测体系。

——加强基础研究、筑牢法治防线,构建预防性保护体系。“伴随气候和人流变化,洞窟里的凝结水、微生物环境会如何变化,对石窟本体可能带来哪些影响?”杭侃说,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加强基础研究,为科学保护提供理论支撑。

2021年初,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山西省在原有云冈石窟研究院的基础上,升格组建云冈研究院。2023年5月,国家文物局和山西省政府签署共建云冈研究院的战略协议,云冈石窟的保护研究管理机构建设全面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持续加大。在加强与北京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的同时,云冈研究院先后建成物理力学、物相分析、化学分析等文物保护实验室,针对石窟病害机理、保存环境、防治技术等方面开展了20余项课题研究,为石窟科学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山西还加强云冈石窟文物安全监管,成立云冈景区派出所、云冈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室、云冈文物保护法庭,一定程度上减少周边矿山、观光飞机、光伏等外部因素对云冈石窟的影响,筑牢文物保护的法治防线。

在加强基础研究、筑牢法治防线的基础上,云冈石窟预防性保养工作稳步推进。2015年以来,云冈研究院相继保养了29个主要洞窟及101个附窟,累计治理各类病害1万余处,保养总面积达10514.38平方米,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此过程中编制发布两项地方标准《石窟寺病害与图示》《石窟寺预防性保养技术规范》,构建起一套科学完备的预防性保护体系。

——立体监测、科技赋能,让石窟保护更加科学有效。走进云冈研究院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大屏上温湿度、岩体变形等数据实时跳动,宛如为石窟搭建起“体检中心”,让人们能够提前洞察病害端倪,将风险消灭于萌芽状态。

目前,云冈石窟已建成涵盖石窟本体、洞窟微环境等7个方向的立体监测网络:天空中,遥感卫星与无人机巡航;地面上,区域气象、环境监测体系紧密协同;洞窟内,实时追踪微环境与文物病害变化;地下,推动矿界退让,筑牢安全防线。

“过去检查石窟靠工作人员用手敲一敲、摸一摸,不仅准确率低,还可能不小心伤到石窟。现在用超声波测试仪和地质雷达等技术设备,不接触石窟,就能发现藏在岩体里面的空鼓、裂缝。”闫宏彬说,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材料为石窟保驾护航。比如,基于频域反射技术的含水率监测仪,专门用来测量岩石内部的含水率;基于X射线衍射技术的成分分析仪,能检测出岩石里都有哪些矿物,含量是多少,还能分辨出盐分的种类。

人工智能也在石窟保护中大显身手。工作人员用AI算法分析佛像的姿态、服饰、表情、比例等特征,对造像的时代特征和工匠传统有了新的认识;在分析石窟风化情况时,把老照片和新照片交给人工智能处理,就能计算出石雕的风化速度……

——塑形铸魂、活化应用,文物数字化保护初显成效。“风化堪称石窟癌症,石窟的数字化采集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作。”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主任宁波说,以第9、10窟的列柱为例,石窟表面1平方米投影面积下,每年有10立方厘米岩石因自然风化消失。对现存的文物信息进行采集和保存,重要而迫切。

云冈石窟数字化工作起步于2003年。2020年,云冈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教授团队合作对云冈第13窟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攻克了国内大型单体高浮雕石窟寺的整体洞窟高精度三维建模技术难题,以最高0.03毫米的数字采集精确度再现了完整的石窟形制、精美逼真的造像,连石窟历经千余年风化的痕迹都清晰可见,为全面开展“数字云冈”工程起到了技术支撑作用。2021年建成的“数字云冈”先进计算中心,拥有每秒234万亿次的计算能力,是国内文博系统首家基于文物数字资源的先进运算与数据存储中心。目前云冈80%洞窟的数字化采集工作已完成,预计到2030年全部完成。

“之前想达到0.03毫米这样的精度,只能打开看局部,李德仁院士团队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可以把洞窟组装在一起整体呈现。”宁波说,去年山西省颁发的首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落户”云冈石窟,以云冈研究院为登记主体的“云冈石窟第13窟石窟本体三维模型数据集”率先完成数据登记。

目前,云冈研究院正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莫干山地信实验室主任陈军教授团队合作,选择体量较小但有特色的第38窟作为试点,开展“实景三维·云冈示范工程”,构建文物知识数据,更好地服务文物保护、研究和活化利用工作。

“这项技术相当于把石窟解构,打通了数据的多业态应用场景,这样的文物数字化既重视塑形,更重视铸魂,将对石窟的保护、研究和应用起到推动作用。”宁波说。

工作人员在进行云冈石窟数字化信息采集(2025年4月16日摄)詹彦摄/本刊

工作人员在数字云冈先进计算中心查看设备运行情况(资料照片)詹彦摄/本刊

文物修复师正在修复石窟表面 云冈研究院供图

让古老的文化遗产活起来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20世纪50年代,画家周令钊、罗工柳负责第二套人民币的美术设计时,参考过云冈石窟图案;刘开渠、曾竹韶等9位雕塑家,为创作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作准备时,也曾赴云冈石窟考察。

“作为特殊的战略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在于我们选择把哪些东西、什么样的价值体系带进未来。”杭侃认为,让古老的文化遗产活起来,工作在前台,也在后台。

——深入开掘云冈石窟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征。近日,山西省艺术基金“云冈舞人才培养”项目在云冈石窟景区昙曜广场举行专题展演,学员们时而化身曼妙飞天,长袖舒展;时而演绎雄健力士,舞步沉稳;时而又模仿顽皮童子,天真嬉戏,让石雕上静默无言的乐舞动感十足,鲜活灵动的舞蹈触动了众多游客。

“云冈石窟舞蹈伎乐天的动感、神韵构成了它独有的时代印迹和美学特征。”山西大同大学云冈文化生态研究院副院长、舞蹈系主任李莉说,深入挖掘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加强文物活化利用,能让人们从中汲取滋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作为佛教传入中国后皇家首次主持开凿的石窟工程,云冈石窟处处展现着文明碰撞的印记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晶:早期造像的“犍陀罗风格”带着印欧人外貌特征,中期则融合印度笈多风格与汉地审美;爱奥尼亚柱、波斯兽形柱与中原斗拱、飞檐共处一窟,正如宿白先生在《中国石窟寺研究》中指出的,云冈是“勿问西东”的兼容典范。

近年来,云冈研究院编辑整理《云冈石窟全集》《云冈石窟艺术全集》《云冈石窟志》,系统揭示北魏时期多民族文化交融密码。

——用更生动鲜活的方式让云冈石窟走进大众。7月上旬,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云冈研究院指导的“探弥·云冈:超沉浸数字光影+XR大空间展览”在云冈石窟启幕。这是全球首个系统性转化云冈数字资产的多媒体数字艺术展览,观众可在虚拟世界中“1秒穿越1500年”,亲历千年石窟艺术的开凿场景。

“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让云冈石窟成为一本‘活’的历史书,使游客能真切触摸到。”云冈研究院文旅融合发展中心文博副研究员文莉莉说,借助数字化手段,3D打印的云冈石窟大佛已落户青岛、北京,可组装的第12窟“音乐窟”已在浙江、上海、广东、河南等地巡展,数字化云冈石窟变得可触摸、可移动、可亲近。

开展研学教育也是云冈石窟走进社会大众的重要方式。云冈石窟推出文物保护、石窟艺术等7个主题研学课程,与全国100余家研学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各类研学活动600余场,接待了10余个省份上万名学员,被教育部列为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基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云冈文化艺术的影响力、吸引力。

——针对不同群体推出差异化精准服务。去年云冈石窟共接待游客444万人次,同比增长四成多。

面对不断升温的文旅热潮,杭侃表示,必须始终把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避免流量裹挟下的无序开发,同时主动作为,根据不同群体需求,科学引导游客,既保障好文物安全,又提高游客游览的体验感和舒适度。

为解决人流集中可能对石窟造成的不利影响,云冈石窟附近建成了云冈博物馆、云冈美术馆、云冈皮影馆、云冈院史馆等文化场馆,进一步挖掘云冈文化内涵的同时,有效缓解洞窟参观压力。

根据对近年游客群体的数据分析发现,年轻游客、女性游客占比最大,文博研学、城市漫步等旅游形式受到欢迎。为此,去年云冈石窟景区进一步升级基础服务设施,扩大检票区域面积、增加检票口数量、优化检票闸机验证功能;接待窗口由原来的2个增至6个,增加讲解员人数,增添《云冈石窟》《小石匠》等中英文绘本种类,免费发放《云冈石窟生物作用》等科普手册,不断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在云冈石窟39窟,石质文物保护中心工作室工作人员对石窟进行维护保养(资料照片)詹彦摄/本刊

积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作为公元5世纪民族融合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丰碑,对云冈石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对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有重要意义。经过近五年发展,云冈学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

——不断夯实云冈学基础研究,搭建资源和信息平台。云冈研究院联合北京、上海等地知名高校和山西大学、山西大同大学以及省文物局所属科研团队,开展云冈石窟和北魏平城考古等基础研究项目,先后出版了《云冈石窟山顶佛教寺院遗址发掘报告》《云冈石窟窟前遗址发掘报告》,前者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

据统计,云冈研究院5年来发表论文192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9篇;成功申报科研课题58项,其中国家及国家部委课题6项;陆续出版《云冈石窟全集》等近十部学术专著。

山西大学则围绕“云冈石窟”“民族融合”“平城历史地理”等重大议题开展研究。2021年杭侃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的“山西古代造像碑所见民族交融史料的整理与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学术团队项目;2021年向晋卫教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委托重大项目“大同地区碑铭所见民族融合历史研究”;2022年武夏副教授申报的“云冈模式影响下山西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考古调查与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目前,云冈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山西省文化遗产保护院士科技创新中心、石质文物保护与研究山西省文物局科研基地、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创新工作站均已落户云冈研究院,构建起涵盖云冈石窟文物保护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的创新体系。

——加强云冈学学科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方式。2020年以来,山西汇集各方力量全力推进云冈学学科建设,成立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中心和山西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云冈生态文化研究院等机构,积极构建云冈学研究高地和学科群。目前山西大同大学、山西大学已形成云冈学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山西大同大学成立云冈学学院和云冈文化生态研究院,构建了以云冈文化为核心的特色课程体系。在研究生和本科生相关专业开设“云冈学概论”“云冈石窟研究史”“中国雕塑与石窟寺”“云冈舞蹈艺术赏析与实践”等突出云冈学特色的专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

山西大学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2020年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暨北京大学—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中心正式在山西大学揭牌成立;当年12月,在考古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云冈学”目录外二级学科,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截至2025年5月底,山西大学联合北京大学以“双校双导师”的培养模式,已培养35名云冈学博士研究生。

为加快石窟寺保护和文化挖掘领域急需人才的培养,在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和山西省人民政府的共同推动下,2023年9月,山西大学与兰州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联建,协同敦煌研究院、云冈研究院、龙门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和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等石窟研究机构建立了中国石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围绕“石窟资源保护利用”和“文化挖掘”两个维度,学校在保障考古学学科招生计划的基础上,将专项计划分解拓展至历史学、艺术学、科学技术史、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开展跨学科联合培养。

这一新型人才培养体制最大的特点是跨领域“三导师制”,即“1个招生学科的主导师+1个考古学科的副导师+1个石窟研究机构的行业导师”,推动学科交叉。同时,建立完善5所联建高校研究生同上一门课的“共同课”机制,集中国内石窟领域知名专家为专项计划研究生授课,充分发挥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优势。

山西大学副校长郝平介绍说,2023年起,教育部就以石窟专项博、硕士计划的形式对“联研院”建设给予支持,实现了“联研院”挂牌与招生的“同步落地”,山西省则将“联研院”建设纳入山西省高等教育“百亿工程”揭榜挂帅项目进行高位推动。

——搭建多元交流平台,扩大云冈文化影响力。近年来,云冈研究院在国内多地推出“云冈百年复兴展”“云冈石窟艺术特展”“云冈历史与艺术专题展览”等52场云冈精品系列展览,不断扩大云冈石窟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我们在哪里办展,哪里的游客就会相应增加,展览的宣传效果还是很明显。”杭侃说。

例如,云冈研究院在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举办的展览“芥子纳须弥——云冈石窟艺术特展”自去年12月7日开幕以来,每天都有数千人次参观,至3月底累计参观人次已突破百万,彰显了云冈艺术对岛内观众的吸引力。

石窟为媒,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云冈研究院与柬埔寨吴哥窟管理总局合作举办了“共通与永恒”线上学术研讨会,与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巴基斯坦考古队、比利时鲁汶大学工学院、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在云冈石窟考古、保护、研究等领域广泛开展了合作交流。云冈文化还通过实物、数字化、图片等方式,走向世界,不断扩大云冈学国际影响力。

与此同时,云冈石窟景区接待发展中国家议会代表团、拉美中国国际商会代表团、国际媒体和智库人士联合考察团、中美青年交流团、西班牙杜甫中华文化学校等国外团队,进一步促进双方友好往来及文化交流。

山西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山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珍爱之心、责任之心,着力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不断完善文物保护机制,全面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切实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记者赵东辉梁晓飞王学涛)

(《瞭望》2025年第30期)

来源:《瞭望》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4272.html

(0)
上一篇 2025年8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8月28日

相关推荐

  • 四川民族学院教务系统管理系统

    天府新青年 你触手可及的朋友圈 最新! 四川高校(部分)返校提示来了 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 近日发布新学期返校重要提示 明确返校时间以及返校流程 一起来看看 ↓↓↓ 四川大学 学生寒假时间:2023年1月11日至2月18日 在校生报到注册时间:2月16日至2月17日 电子科技大学 学生下学期注册时间:2月18日(星期六)、19日(星期日…

    2024年10月9日
  • 留学哈佛大学的条件

    为了让大家了解世界顶尖大学,小编将按照2025年QS排名为大家一一介绍。今天介绍的是2025年QS排名第四的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简称哈佛),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是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学。现任临时校长是艾伦·加伯,校训为“Veritas”。 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之一。常春藤盟校是美国东北部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

    2025年10月31日
  • 广州新保利大厦(广州新宝利大厦)

    8月10日,广州举行粤港澳大湾区楼宇经济发展峰会,会上发布了首批17栋超甲级、40栋甲级写字楼名单。 此次评级的标准来自广州市商务局牵头制定的《商务楼宇等级评定规范》(DB4401/T30—2019),于201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 也就是说,此次写字楼的评选是官方标准,而且也是一线城市首次组织对商务写字楼的等级评定。 下面开看看17栋超甲级写字楼: 丽丰…

    2023年9月13日
  • 日本大学院申请条件

    如果你想去日本留学,打算申请日本SGU英文项目,那么,都需要哪些条件,哪些是重点,今天,日本留学找学长网学长就从本科到修士,帮你理清日本SGU英文项目的申请条件。 1.本科申请 本科SGU项目主要针对刚高中毕业的学生,主要看学生有没有用英文学习的能力。 首先,高中成绩相当关键,尤其是数学、英语这些主科,要特别突出才有底气。 如果是国际高中或者像IB、A-Le…

    2025年11月5日
  • 美国申请绿卡条件 h1b

    美国,合法身份是每一个华人心目中的头等大事!在越来越多的华人获得绿卡后,其中也有不少人将会定居在美国。如果在美国定居的话,是可以考虑申请入籍的。毕竟公民能享受到的福利和待遇是大于绿卡持有人的,特别是在申请亲属移民这方面。美国绿卡申请入籍公民分为不同的两种情况: 普通绿卡持有人5年之后满足如下规则即可申请归化入籍: ·申请人年满18岁; ·获得绿卡至少5年; …

    2023年12月20日
  • 普林斯顿大学1940人数

    有人说大学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所以当你进入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时,它一定会更好。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第六届全球年度大学排行榜单,本榜单基于多个条件,涵盖了 81 个国家/地区的 1,500 多所全球大学。排行标准费用学术成果和媒体声誉,同时,排名指定了一定标准数据,如大学必须在 2013 年至 2017 年期间发表至少 1,500 篇学术论文。 (…

    2025年6月23日
  • 世界名牌大学排名前50名

    哈佛大学-美国 哈佛大学创立于1636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被公认为学术卓越的黄金标杆。凭借全球规模最大的大学捐赠基金,哈佛支持着从医学到艺术等领域的100多个研究中心。国际学生占比超过20%,校友包括8位美国总统、众多诺贝尔奖得主及全球领袖。 麻省理工学院(MIT)-美国 1861年创立的MIT是全球科技与工程领域的领军者。坐落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

    3天前
  • 初中生留学出国条件

    每年高考结束,无数考生也正式开启了人生新阶段的探索。在国内升学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不少同学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希望通过留学拓宽成长路径。而泰国,作为东南亚极具人气的留学目的地,凭借邻近中国的地理优势、接轨国际的教育体系,以及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成为了许多考生的理想选择。那么,高考后申请泰国留学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整体费用又在什么范围?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梳理相关信…

    2025年11月4日
  • 美国洛杉矶大学难进吗

    据加州公共广播电台KPCC报道,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简称为UCLA)目前宣称,他们2016年秋季的申请人数破纪录了——11,9000人! UCLA是全美国申请人数最多的四年制大学。根据UCLA在一份声明中所说,今年的新生入学申请增加了4.7%,而转学申请增加了4.2%。UCLA负…

    2025年8月12日
  • 帝国理工录取条件

    申请帝国理工研究生 ①、学历要求:国内211/985大学本科毕业,持有学位证和毕业证。院校越好越有优势。 ②、均分:211/985院校要求达到85分以上,均分越高录取机会越大。商科均分在88分左右,理工科在85分左右的录取。 ③、语言成绩:雅思6.5分以上,小分不低于6。部分商科及工程学课程需雅思达到7.0分。 ④、GRE/GMAT成绩: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

    2025年11月17日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