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张学良这一生,最难说清的,不是他做过的事,而是他没能做的事。
他不是被枪毙,也不是被判刑,而是被“关”了五十多年。
不是在牢房里,而是在宅子里。
不是没人管,而是被人“看着”。
不是没人知道他的存在,而是很多人都以为他过得挺好。
可真相到底咋样?要从一个账本说起。
那年蒋介石看到账单,传说是当场就拍桌子,脸都绿了,骂了一句老话。
他可不是在替张学良抱不平,是在心疼那笔钱。
他原以为把人关起来就是饭菜管够,守卫安排上,结果一算账,吓一跳。
张学良从西安带着蒋介石回南京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这辈子再也没法自己走路出门。
他本来想的是,我把你送回来,是不是也算有情有义了?可蒋介石心里那口气,咽不下去。
蒋介石知道,张学良不是个普通将领。
东北那块地盘当年就是靠他“易帜”才归到国民政府的。
他一声令下,几十万人听他的。
可这次,张学良竟然敢“兵谏”,扣了最高统帅。
这事要是传开了,别的将军还不得一个学一个?不杀可以,但不能让他再有半点风头。
于是张学良被悄悄地转来转去,前几年在大陆各地,后来到了台湾。
不是监狱,是山上的别墅,不对外开放,守卫却比监狱还密。
有人说他是被“优待”,也有人说他是“荣养”,可张学良自己心里最清楚,他就是一个活着的例子,让其他人看看,违抗命令就是这下场。
他不是没挣扎过。
他写信,写了不止一次,想请战,想出力。
他说自己愿意为国捐躯,不图名利。
可这些话,送出去了,也像掉进了水里,连个回音都没有。
蒋介石只是让人传话,说“安心读书,不必多想”。
张学良听了,差点气得吐血。
他说,国家都快亡了,还读什么书?书桌都摆不稳,哪有心思看书?
他不是个软性子的人。
他的那股子劲儿,有时候就写在墙上。
他在墙上刻了“雪仇”两个字。
外头人猜,说这是对蒋介石的恨。
可他自己说,这是写给日本人的。
他从来没忘记自己当初兵谏的初衷是抗日,不是造反。
那份账单怎么来的?主要是台湾那几年。
说是张学良住的地方,要修围墙、建岗亭,还得配看守、配医生、配厨师。
有时候换个住处,连带周围环境都得改造。
有人说他住的是大别墅,有泳池有球场,每天餐餐有肉。
可他夫人于凤至出来辟谣,说那都是假的。
他们住的地方有时候连鸡蛋都买不起。
她得托人从外面买生活用品,还是自己掏钱。
真正花在张学良身上的钱不多,花在“看着他”的安排上倒是不少。
账单上写得清楚,可用在哪儿,就没人敢细问了。
张家人自己也花了不少,生活上能将就就将就。
外界传得多,说他住得好、吃得好,可谁知道他一住就是几十年?他不是不想走,是门口有人盯着。
他不是没想过反抗,可反抗了又能去哪?连信都送不出去,外头人也见不着。
张学良不是没脾气,只是他知道,留得青山在,才有机会说话。
他照着书读,也照着墙刻字。
他不说话,不代表心里没话。
他没做声,不代表认了。
他就是那种,不吭声但心里记着账的人。
蒋介石的那句老话骂出去了,可他也没办法。
张学良不能杀,杀了东北军要炸锅;放了也不行,放了就是打自己脸。
所以只能一直“关着”。
这事看似简单,其实是个死结。
谁也解不开。
张学良在台湾住了几十年,环境慢慢改善了,换了几处地方,从新竹到阳明山。
有人说他晚年生活还不错,其实也就是日子不再那么紧了。
他和夫人后来也分开了,身边人换了又换,只有看守一直没变。
他活得比很多人都久,90年代才恢复自由,去了美国。
那时候的他,已经是个老头子了。
说话带着点口音,动作慢了,眼神却还清亮。
他没有再谈西安,也没有再提蒋介石。
他把话埋心里,把人留在身后。
张学良这一生,前半段是战马嘶鸣,后半段是铁门紧闭。
他没死在枪口下,却被岁月慢慢磨掉了锋芒。
他的故事,不用谁来评说,放在那儿,就已经够分量了。
参考资料:
《张学良口述历史》,唐德刚主编,中华书局出版
《西安事变真相》,张学良晚年访谈记录,牛津大学出版社
《蒋介石日记摘编》,台湾“中研院近史所”馆藏文献
《张学良幽禁岁月》,作者:李敖,时报文化出版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4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