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体育学院(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别称“西体”,于1954年创办,是新中国首批创建的六所体育高等院校之一。该校原本隶属于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2001年开始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同建设,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模式,是陕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建设的院校,也是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以及陕西省拟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到2023年1月为止,学校占地超过1300亩;设置了9个专业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部、继续教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和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共同组建中国竞走学校,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共同创办中国掷球学院;全日制本科在校生有8400多人,硕士研究生有1200多人;教职工数量为787人;具备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开设了21个本科专业,涉及文、理、经、管、教、医、艺7个学科类别。
办学历史
1954年7月,西北体育学院由原先的西北师范学院体育系与西北体育干部训练班合并组建而成。该学院面向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5个省(区)招生,是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负责领导与管理的体育院校之一,也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6所体育学院之一。学院的校址位于原西北人民体育场内。
在1956年,西北体育学院更名为西安体育学院。
在1958年,西安体育学院迁移到了西安市含光路。
从1959年开始,西安体育学院4年制本科根据专项分别设置了田径系、球类系、体操系和体育保健系。
在1962年,体育保健系、体操系、球类系以及田径系合并成体育系,随后该体育系又与陕西师范大学体育系完成了合并。
1977年,体育系和运动系率先于陕西恢复招生工作。
1979年,西安体育学院在中国西北五省(区)重新开启招生工作,同时也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5年,学校对院系开展了调整与改革工作,构建起一种办学格局,涵盖体育系、运动系、专修科、研究生部、成人教育部、职业学校、竞技体育学校等,具备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的特点。
1986年,学院获得批准,正式成为可以培养硕士的单位。
2001年,该院校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同建设,以地方管理作为主要方式,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建设。它是中国西北地区仅有的一所体育类高等学府。
在2012年12月的时候,学校和上海体育学院签订了教育部东西部对口支援方面的协议。
在2023年4月,西安体育学院获推选成为全国高校红色体育联盟大会的副理事长单位。
院系设置
到2023年1月为止,学校设立了9个专业学院,还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部、继续教育学院以及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学校和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共同建设了中国竞走学校,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共同打造了中国掷球学院。学校开设了21个本科专业,涉及文、理、经、管、教、医、艺7个学科门类,本科专业数量为21个。
学科建设
到2023年1月为止,学校具备2个一级学科以及10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资格,其中体育学属于陕西省一流建设学科。该校和上海体育学院携手开展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师资力量
到2023年1月,学校教职工数量达787人。其中,有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是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1人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是全国优秀教师,1人是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5人是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师德标兵等,5人入选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2人是陕西省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6人入选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2人是国家体育总局系统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技先进工作者,2人是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先进工作者,2人是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专家,1人是国家体育总局双百教练员,1人是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是陕西省巾帼标兵,7人是陕西省省级优势学科项目负责人、陕西省省级特色学科项目负责人、陕西省高校“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青年骨干等,3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1人是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教学建设
到2013年时,学院具备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以及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拥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和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属于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等7个专业是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体育新闻摄影》课程成功入围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体操》等16门课程被选入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类别
名称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运动人体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民族传统体育
表演
应用心理学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运动人体科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体育经济与管理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运动人体科学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康复治疗学
舞蹈表演
运动康复
公共事业管理
国家级精品课程
田径
省级精品课程
篮球
足球
体操,健美操
艺术体操
散打
武术套路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物力学
体育经济
体育概论
学校体育学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运动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运动康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西安体育学院运动健康促进性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体育艺术表演实践拓展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武术表演(古典武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训练基地
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国家跆拳道训练基地
国家健美操训练基地
国家柔道中高级教练员培训中心
中国地掷球培训中心
西北地区田径高水平人才培训中心
注:参考资料来源
教学成果
西安体育学院培育的学生王涛、冯敬、肖俊峰、顾原等人入选了国家集训队,还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赛事中斩获佳绩。
时间
名称
1998年
西安体育学院学生代表中国参加在韩国举办的世界青年跆拳道邀请赛中获得女子51kg级、63kg级,男子84kg级冠军
1999年
学院学生张伟永取得了参加2000年悉尼奥运会跆拳道比赛的入场券
2001年
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学生在参加世界武术散打锦标赛中获65kg级冠军
2004年
以西安体育学院学生为主的健美操队参加了在法国和保加利亚举行的世界杯和锦标赛分获第四和第三名
1995年至2013年
西安体育学院学生在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中共获得奖牌230枚,其中金牌87枚。优异的竞赛成绩。
合作交流
到2014年时,该学院和日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超20个国家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地区的30所大学与研究机构构建起了校际及协作关系。
科研基地
到2023年1月时,学校配备了运动人体科学、新闻、语音、计算机等多个实验和实训场所,还有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国家体育总局运动技术分析与技能评定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中心研究基地、陕西省高校体育法学研究基地、陕西省体育文化研究基地、陕西省体育产业研发中心、陕西省全民建身与健康研究院等多个省部级研究单位。
科研成果
从2007年到2013年,学院承担了14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科技部软科学科研项目以及2项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课题;此外,还承担了82项省、部级课题,其中包含48项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11项备战奥运会科研攻关课题、6项省科技厅科研攻关课题和17项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等。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到2023年1月的时候,学院图书馆的藏书总量超过了81万册。
学术期刊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于1984年获批创刊发行,批准单位是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1989年起,该刊正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领导荣高棠同志曾为刊物创刊亲笔题词“努力培养体育人才”。此刊是在全国发行的体育科技类期刊,同时也是西北地区仅有的体育学术类期刊。刊物设置的主要栏目涵盖体育人文社会学、西部体育论坛、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技术与训练、体育教学、体育心理学等,其中体育人文社会学、西部体育论坛和运动人体科学等属于本刊重点栏目。
国内众多重要的信息检索机构与资料中心,像“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AJ、CSA等,都将该学报列为来源期刊。2004年,该学报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与北京大学图书馆这两家权威学术信息机构评定,成为“核心期刊”,还分别被收录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0年版)、(2004年版)以及《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学报十分注重国际化发展,在刊物的内容与形式方面努力契合国际重要信息检索的标准。2002年,学报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2003年又被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
学校标识
校旗是一面长方形旗帜,底色为白色,中间位置是校徽,下方则是红色中文书写的校名。
校徽涵盖徽志与徽章。徽志是由舒同体校名、英文名称、校址以及建校年代构成的圆形标志。徽章则是题写着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学校所秉持的校训为:严肃认真、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奋勇拼搏。
办学传统:诚信厚道、勤俭质朴、勤勉努力、团结奋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热爱祖国、荣校争先
学生社团
学校会不定时开展文明校园知识竞赛、合唱比赛、戏曲小品大赛以及志愿服务月等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秉持“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原则。学院承办了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阳光体育科学健身校园行”系列活动,还承担了全国体育院校大学生科创论坛、辅导员工作会议,完成了陕西省第14届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任务,参与了西安世园会大学生演出周及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了以延安精神进校园为主题的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等,基本达成了“每日有活动,每周有讲座,每月有演出”的目标。学院各系院也踊跃举办了各类知识竞赛、歌咏比赛、专业技能大赛、综艺晚会、主题晚会等丰富多样的校园科技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
校园环境
坐落于西安市含光北路65号的西安体育学院,占地920亩。这是一所凸显体育特色的高等学府,校内设有武术散打馆、地掷球场、网球馆、篮球馆、足球场、田径馆、乒乓球馆、排球馆、体操馆等大量体育场馆。校园里树木繁茂,绿意盎然。
所获荣誉
时间
名称
2020年12月25日
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1年9月2日
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2022年3月
入选陕西省2021年度“双百工程”先进单位拟表彰名单。
2022年11月
国家网信办法治局指导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
“2022全国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云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4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