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博物馆,对面是一个小公园。
公园里有一尊塑像,很有趣。
在公园长椅上坐了一会,想着得去找地方吃中饭,于是,又回到了多瑙河街,看了好几家餐厅,最后找了个卖披萨的店铺,买了个披萨作为午餐。在欧洲行游,我最能接受的食物就是披萨。
吃完披萨想在商业街上逛一逛,我们又回到了泽麦·约维努大街。
小伙伴进了一家书店,我也跟着进去看看。
虽然也喜欢书籍,可这些书咱看不懂啊,于是,就想着看看别的。
无意之中看到了一款包包,非常有特色,想着这个包包可以给女儿作为礼物,就买下了这款包,作为带给女儿的手信。
虽然一行人在街上逛了一圈,大都没买什么,还就我买了一个包包。逛完商业街,接着要去的就是诺维萨德大学。于是,再次按照百度地图的指引,朝着诺维萨德大学的方向走去。
现在有百度地图真好,出境游也不担心找不到景点了,只要按照地图的指引,想去哪去哪。就这么着,一行人徒步行游诺维萨德。
徒步行游是我最喜欢的方式,因为这样的行游,不仅能仔细地游览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而且可以随走随拍。
见啥拍啥,走哪拍哪,就是我行游的“风格”。即使在境外,不知道拍的都是啥,在事后整理游记时我也会尽量通过查资料的方式搞明白拍摄的内容。实在搞不明白的,那就只能发布出来进行请教了。就比如这个塑像,我就不知道是谁,有了解的请告知我,让我补上这个内容。
诺维萨德大学位于郊外,所以这边的市景与市区内有所不同,道路宽敞了,建筑也现代化了。
在这边基本见不到那种欧式老建筑,全都是现代风格的建筑与住宅。
看到这个指示牌,我知道诺维萨德大学到了。之前在女儿在德学习期间,我去她们那边看过,欧洲的学校没有围墙,只在学校的某一处立有一个指示牌。
指示牌上面写的是塞语,也看不懂到底写的啥,文盲,嘿嘿。
这里有块石碑,不知是不是诺维萨德大学的“校牌”,上面有1957的年份字样,莫非这是诺维萨德大学的建校年份?
查资料得知:诺维萨德大学是一所年轻的大学,建于1960年,曾是前南斯拉夫第二所重要的大学。目前是诺维萨德城市最大的教育机构,目前该校有13个学院,38,000 名学生和2700名教师,其中有7个院系位于这所现代化的大学校园里。诺大著名的学院有农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其中,农学院的大田作物研究,法学院的罗马法研究,医学院肿瘤研究都处于较领先的水平。
校园的校舍,全是新型的现代风格建筑,这也证明了,这所学校的建校时间确实不长。位于路边的这座建筑因为比较靠边,看上去就是新建的。
我们顺着这条小路,走进了校园。
校园虽然年代不长,但绿化非常不错,到处都是绿树成荫的景象。
有些教学楼前,还有小喷池,校园环境不错。
这座楼前有个牌子,上面有英文,这个看明白了,这里是法律系。
这座楼比较特别,用深蓝色做外部装饰。正值假期,大学生们都离开了校园,小朋友们就来到这里玩耍。
这座楼前,有个人物塑像,估计是这个院系的一位名人。
诺维萨德大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学校新,第二印象是绿化好。
8月初的夏季,在校园里游览,既不晒,也不热。
诺大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校园紧靠多瑙河,有着一个开放式的校园,整个校园环境幽雅。
这座楼也是蓝色外墙,看来诺大很喜欢用蓝色装点建筑,莫非是紧靠多瑙河的缘故?
这里同样也有一尊塑像。一看就是个教授模样的绅士,只是我不知道他是谁。
这样的清幽校园环境,是我最喜欢的。我在旅行中有个爱好,就是逛校园。但凡我去一个城市,只要有机会,时间允许,我必定要去这个城市最著名的大学去走一走、看一看。因为从小就生活在校园里,之后学习和工作又都在学校,所以,就有了校园情结,在大学校园里游走,那种感觉是和在其他地方完全不同的。
逛了这么一圈,没看到一个学生,倒是在这里看到一位老师模样的人带着电脑坐在这里,或许在这样的环境中更能静下心来吧。
逛着逛着又看到一座蓝顶的建筑,看来诺大是与蓝色结了缘。蓝黄相间,对比色系,倒也蛮好看的。
这有一座雕塑,抽象的人物塑像,估计这里是艺术系的“地盘”。不知是哪位同学,给这个塑像佩戴了一个心形花环。不知是借此对女友进行表白呢还是对塑像表白。
看到前面这两座大楼,我彻底明白了,这诺大校园建筑就是以蓝黄色系为主调。也有可能,这是设计师的个人喜好。
这两种颜色,配搭在一起,虽然反差大,但看上去还蛮和谐的。不像我们的校园,一抹的黑灰色,不知道的,还以为之前都是过了火呢。这个与学校领导的审美观有很大关系。我逛校园,一是进来感受校园那独有的青春气息,再就是看校园整体环境与建筑风格,一所校园的建筑风格,也表明了这所学校的品位。
校园的那一半基本都是蓝黄色调,转过来这边就变成了暗红色系,看来这是不同年代建设的。
这座大楼是土木工程学院,蓝色的玻璃幕墙上镶嵌了一圈红色的框边,挺有特色的。这座建筑把蓝色与红色又结合在了一起,无形中成为了校园两个色调的“连接物”。当然,这只是我一个观者的视角,至于设计师当初是怎么构想的,咱就不得而知了。
整个校园面积不算小,道路四通八达,中间居然还有环岛路。
这边红色建筑区域感觉是早年间建的,蓝黄色那边是新近建设的。
这座建筑居然是红黄相间,又是一处“连接"点。
这座最高的大楼,应该是诺大的主楼。
不仅因为它处的地理位置比较偏中间,最主要的是我看到了那幅从楼顶上悬挂下来的一个超大条幅。上面有英文写的诺维萨德大学几个大字,这英文字母我还是认识几个的,嘿嘿。
顺着校园中心的主干道继续溜达。
迎面走过来两个姑娘,这是我走进这个校园遇到的唯二两位学生。
年轻的学生才是大学校园的主体,我喜欢逛校园,就是喜欢看到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这座很特别的绿色建筑,我猜想是图书馆一类的场馆。
其间,坐在路边座椅上的一个老太太,看到我一人拿着个相机在这里转悠,一边走一边拍,便主动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我也就随着她坐了下来,本想和她简单交流一下,可我说的英文她不懂,她说的塞语我也不明白,最后俩人谁也没听懂谁的话,这“鸡同鸭讲”的交流算是彻底失败了,只能笑眯眯而又非常抱歉的和她道了别。这时,我看到了眼前一幕,一辆公交车穿“城”而来,原来这诺大的校园里面是通公交车的。这让我想起了大连海事大学,海大的校园里也是有公交车穿过的,这就给师生们的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想起我们学校,别说校园里通公交车了,连出租车都不让进了,师生们要出行,必须到校外乘车。要知道,校园本身那么大,走出来也得走上至少十几二十分钟呢。看着这公交车在校园里出现,我从心里羡慕。
来到这边,就到了学生的生活区。
公交车站,就在学生生活区的道路边。
我看到这边又有一个公交车站,虽然时值假期,公交车还是正常开通的。
学生宿舍楼下,就是各种商店和服务部,假期期间,全都关门歇业了。所以,我们这边在学校里开店的店老板就说,我们也放寒暑假,呵呵。
复印打印店,铁栅栏门紧锁。
旅行社的大门也是铁将军把门。
沿着这条路往里走,都是学生生活区,看看时间不早了,便没再往里走。
咖啡馆也歇业了。
这是学生公寓楼
这个有着花色墙砖的建筑,我猜是学生食堂。据说,前南斯拉夫各大学的后勤保障都很好。学校给学生提供2人间的宿舍,宿舍内有卫生洗澡间,配备电炉,有的还配备电话。学生食堂价格低廉,一日三餐仅需一美金左右。
诺大也不只有现代建筑,欧式建筑也有,但很少,估计这是早期扩校之前的老校舍。
从其他角度看过去诺大主楼还是有非常宏伟的感觉。
这些老树估计是在建校之前栽种的,仅仅几十年的时间是长不了这么粗大的。
在校园的墙上,我看到了一些“涂鸦”广告,这让我想起了贝尔格莱德城市中的街边涂鸦广告,心里有那么一丝不快。
道路上也写有字迹,估计是搞什么活动留下来的。
在校园里绕了一个大圈,快回到来时的位置时,我看到了以绿色为基调的建筑。这让我对刚才的判断进行了否定,敢情这诺大不是以某个色彩为基调的,而是不同时期的建筑,采用了不同的颜色。
红黄蓝绿,各展其彩。
在校园里转了那么一大圈,整个校园只有这个咖啡馆是开门营业的,走进去买了一杯冰咖啡灌进了我带的旅行杯,边走边喝,真的不想坐在那里喝咖啡耽误时间。出门行游,我是一分钟都不愿耽误,我这“好奇宝宝”,在出行时,觉得能多看一眼也是赚到了。
又路遇一位大师,可不知道他是谁,只能说声抱歉了。
林荫小道,光影婆娑,真是美啊。
独自行游在校园里,心境悠然,神清气爽。
在安宁的校园里,这位妈妈也带着两个孩子在林间漫步。
走到这座楼前,才看到一个指示牌,这里指示的有科研中心,国际管理学院、商务咨询机构等等,反正咱就是个游客,走走看看有就行了,也就不去一一对应的回去找了。
这里拉了那么长一个条幅,可是我睁大眼睛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是个啥,还是文盲状态。
这个楼上挂了三面旗帜,这欧洲的旗子很多都大差不差,还真分辨不出来这三个都是啥旗。只看最右边的一面是塞尔维亚国旗。欧洲人非常有意思,都用红蓝白三色做旗,让咱们这红色中国人傻傻分不清。
这个场馆我猜是体育中心,门头上有字,可俺还是不认识。
出境游最大的问题就是我是处于聋子哑巴加文盲的状态,这种感觉非常不好,所以,有时我宁愿跟着旅行团出行,那样好歹能听地导给讲解一下,想了解的内容也可以询问地导给予解释,这样“残疾人”的自由行,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猜猜猜,旅行体验真的不怎么好。我这好奇宝宝,出行时最好的状态是能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种猜猜猜的出行,旅行收获会大打折扣。
在诺大校园里转了一个大圈后,回到了刚才进校园的地方。因为她们对校园没兴趣,我去逛校园的时候,小伙伴们各自坐在路边的长椅上刷手机。我得感谢她们坐在这里一直等我,这也是我没在校园里逗留太久的原因。要是依我的个人喜好,我还得在校园里再逛上一会儿。
大学校园,青春岁月,让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年少的时光。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6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