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在即
东华大学本科招生办
权威解答报考高频问题
✅2025年招生新变化
✅招生大类如何分流
✅转专业政策是否灵活
✅中外合办专业及国际合作项目
✅就业质量和升学情况
✅学校的优势学科和专业
✅哪些专业体检受限
✅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
问
报考常见问题
DHU
《东华大学本科招生报考常见问题解答》
助你轻松报考不迷茫!
Q1:东华大学2025年的招生计划是多少?
2025年我校普通本科招生规模为3760名,较2024年增加100个招生计划,新增名额强势聚焦理工科领域。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招生计划,艺术类、特殊类型招生计划按照各省规定的批次执行,普通类招生计划在各省全部安排在本科第一批。
详细招生计划可进入
东华大学本科招生小程序
招生计划一栏筛选查询
Q2:学校大类招生如何分流?
2025年我校大部分专业继续按照专业大类招生。按同一专业大类招收的本科生录取时不分专业,在入学后应当仔细查阅了解所在专业大类内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参加学院安排的专业介绍。在修完专业大类基础学业后,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自身发展目标、兴趣特长和个人能力,按照学院相关规定选择修读专业。专业选定后,依据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学习。
考生填报按专业大类招生的专业志愿,应填写所在省公布的专业大类名称及其代码;填报按专业招生的专业志愿,应填写所在省公布的专业名称及其代码。
Q3:请介绍一下学校理科试验班有哪些特色?
理科试验班直属教务处钱宝钧学院指导,贯彻“加强基础、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上强调高起点、强基础,突出基础科学教学,并强化学生人文科学和社会素养,加强创新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依托科研基地、实验中心建立创新平台和竞赛基地,面向学生开放,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具体教学管理依托材料学院(拟招50名)、信息学院(拟招80名)。
理科试验班学生在试验班完成基础学业后,原则上可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相关专业(大类)学习。对于某些教学资源紧张的专业(大类),发生选择学生过多时,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限额,由学院采取必要的考核程序择优录取,并对其余学生作适当安排。
注意:理科试验班面向全校理工科专业优先进行分流。
Q4:转专业政策如何?
学校秉持“以学生为中心,兴趣为导向”的理念开展相关工作。
取得正式学籍的学生,在就读现专业(大类)时,在入学后的第一、第二学年各有1次申请重新选专业(大类)的资格(招生时有特殊规定的专业除外,如艺术类、保送生、插班生等)。选专业工作一般安排在每个学年的第二个学期。
申请人数小于等于计划数的专业,申请学生直接转入该专业;申请人数大于计划数的专业,学院可根据专业特点,采取一定方式选择适合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往年各学院一般以面试的形式进行选拔,具体操作办法以当年教务处通知为准。
Q5: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是否有海(境)外访学机会?
学校大力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和境内外高校广泛开展互认学分的访学项目。目前与全球200多所国(境)外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国际组织签署90余份国(境)外交流、交换协议。2012年起国家留学基金委实施优秀本科生交流项目,我校有18个国际交流项目获得立项资助;另外,艺术类专业优秀学生还可以通过国家艺术类特别资助项目,申请国家资助公派出国。
Q6:学校有哪些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2003年起,我校与日本文化学园合作举办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2014年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合作开设服装与服饰设计和环境设计两个本科专业。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是国际上公认的著名服装学府,培养了众多国际顶级服装设计大师。爱丁堡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2024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2位。
上述专业均为本科层次,列入国家普通高校全日制统一招生计划。
Q7:请问学校的就业质量和升学质量如何?
东华大学作为全国就业先进集体、全国就业50强高校、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毕业学生综合素质高,受到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普遍青睐,就业流向主要涉及信息产业、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制造、生命大健康、金融商贸、时尚消费等行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
近年来,学校的就业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整体就业率95%以上。毕业生在上海就业的比例7成左右,辐射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粤港澳等全国主要区域。
整体学生就业质量在全国前列。进入世界知名高校继续深造比率45%;中国薪酬指数研究机构发布的23年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中我校薪酬排名位列全国第10。无论是就业率还是就业质量在全国都名列前茅。
Q8:东华大学在教学改革上有何特色举措?
东华大学非常重视拔尖创新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大力推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并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理科试验班、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卓越工程师、双学士学位培养、辅修专业、微专业等,以提高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和个人竞争力。
1.理科试验班和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
学校2020年成立了钱宝钧学院,校领导兼任钱宝钧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兼任常务副院长。学校以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交叉融合为特色,先后成立了两个理科试验班和九个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学校的理科试验班直属钱宝钧学院指导,具体教学管理依托材料学院、信息学院,理科试验班强调高起点、强基础,突出基础科学教学,加强创新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比如民用航空复合材料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俗称”大飞机“班)按照“86221”的培养模式,在大二时面向全校部分学院的学生进行选拔,学生要完成8个学分、六大模块的学习内容,得到东华大学和中国商飞的共同培养,拿到东华大学和商飞的2个证书,最终实现1个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2.微专业和双学士学位专业
学校目前开设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时尚针织数智创新”等十余个微专业。通过微专业小巧灵活的特点,迅速捕捉和跟进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除主修、辅修专业以外拓展和延伸学习的机会。
2020年起,东华大学还新增了两个双学士学位交叉复合人才培养项目:“纺织工程+产品设计”“环境工程+工商管理”,推进艺工融合、管工结合,进一步完善优势学科引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模式,促进学科优势互补,培养跨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
3.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导师制
东华大学还是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高校。卓越培养计划的实施强调企业全程参与,校企专家共同研讨制定培养方案和专业标准,开展基于企业案例的实习实训。校企专家共同指导课程设计,将实际应用与专业课程的教学有机结合。
东华大学本科阶段实行班导师制,其中部分学院还会额外配备“博导班主任”,实行准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参与课题组的课题研究,围绕创新性的问题参与各级各类大赛,参与企业工程教育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
4.校内外辅修制度
除此以外,东华大学还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主修专业课程的同时辅修另一专业的主要课程。校内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辅修专业,尤为特色的是东华大学将科技和人文时尚相融合,让学生有机会感受多元学科的碰撞和交融,使其成为更加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此外,学校深度融入上海市西南片教学协作组、松江大学园区教学协作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紧密合作,实现了学生跨校选课、跨校修读辅修学位。
Q9:东华大学有哪些重点学科和特色或优势专业?
东华大学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位列世界第一。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数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生物与生化7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其中材料科学、化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目前招生的56个本科专业中,有29个国家级的一流本科专业,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7个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东华大学目前聚焦“纺织+时尚”“材料+能源”“智能+健康”这三大学科集群。
纺织学科是全球排名第一的A+学科,设计学科也是A类学科。“纺织+时尚”一方面对接着上海时尚之都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现代高技术纺织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以及生物医学技术上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材料+能源”两大方向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东华大学在这两大学科上也处在国内领先地位。学校研发的高性能纤维在国防、民用航空、高铁、深空深海探索和疾病诊断治疗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学校在新能源电池、风力发电、节能减排、绿色能源转化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依托东华大学在电子信息、自动化、计算机、机械和生物工程等相关学科,东华大学在“智能+健康”领域也有着亮眼的表现。飞行器智能检测、智能可穿戴设备、智慧医疗、肿瘤疾病的靶向治疗、新药物研发和基因仿生技术等领域是学校最有代表的典型成果。
7个入围ESI世界前1%的学科:
计算机科学、数学、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生物与生化。
2个入围ESI世界前1‰的学科:
材料科学、化学。
7个上海市一流学科:
材料学、染整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设计艺术学。
29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日语、传播学、统计学、功能材料、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纺织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机械工程、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轻化工程、应用化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环境工程。
10个国家特色专业:
纺织工程、服装工程、轻化工程、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日语、应用物理学、功能材料。
4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软件工程、纺织工程。
1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
软件工程、轻化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环境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纺织工程、自动化、服装设计与工程。
7个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环境工程、纺织工程、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机械工程。
Q10:请问学校有哪些新专业?
近年来,东华大学新增“生物医学工程(2025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另外,学校还有“纺织工程+产品设计”“环境工程+工商管理”双学士学位交叉复合人才培养项目,推进艺工融合、管工结合,进一步完善优势学科引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模式,促进学科优势互补,培养跨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
Q11:请问学校各专业对外语语种有何要求?
我校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的考生,日语专业只招收英语或日语语种的考生。其他专业外语语种不限,但考生进校后均以英语为外语学习语种。考虑到我校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或使用英语原版教材教学,请其他语种的考生报考时慎重考虑。
Q12:请问学校各专业对体检有何要求?
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患有下列疾病者,学校不予录取:
1.严重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治愈,或房室间隔缺损分流量少,动脉导管未闭返流血量少,经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检查确定无需手术者除外)、心肌病、高血压病。
2.重症支气管扩张、哮喘,恶性肿瘤、慢性肾炎、尿毒症。
3.严重的血液、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
4.重症或难治性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精神病未治愈、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和依赖。
5.慢性肝炎病人并且肝功能不正常者(肝炎病原携带者但肝功能正常者除外)。
6.结核病除下列情况外不予录取。
(1)原发型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已硬结稳定;结核型胸膜炎已治愈或治愈后遗有胸膜肥厚者;
(2)一切肺外结核(肾结核、骨结核、腹膜结核等等)、血行性播散型肺结核治愈后一年以上未复发,经二级以上医院(或结核病防治所)专科检查无变化者;
(3)淋巴腺结核已临床治愈无症状者。
7.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不予录取的专业: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化学类(含应用化学、轻化工程专业)、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注:若大类中有某考生体检限制录取的专业,但也有不限制录取的专业,可以报考该大类,如色弱可以报考材料类)。
8.色觉异常Ⅱ度(俗称色盲)不予录取的专业:除同轻度色觉异常限制填报的专业外还包括应用物理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9.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蓝、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不予录取的专业除同轻度色觉异常、色觉异常II度两类列出专业外,还包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经济管理试验班(含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我校没有对学生近视度数的相关规定,近视在我校不受限制,考生可以放心填报。
Q13:2025年收费标准和就读校区
点击查看大图
Q14:填报学校专业志愿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我校安排考生专业采取“根据省级高招办提供的考生投档成绩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按考生专业志愿录取,各专业志愿间无分数级差”的原则,所以考生填报专业志愿,在考虑专业的办学条件、发展前景和就业状况等方面的同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选择专业。
对专业志愿“服从调剂”一栏,每位考生应持慎重态度。希望考生能填报“服从”,这样能增加被我校录取的机会,况且,入学一年后还有选专业机会(招生时有特殊规定的专业除外,如艺术类和保送生等)。
Q15:学校服装设计与工程、工业设计等专业需要专业加试吗?
这两个专业属于普通类工科,不属于艺术类招生,考生只需参加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文化考试即可报考,不需要考察考生设计功底。
更多报考咨询欢迎关注
↓↓↓
原标题:《报考东华!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儿》
阅读原文
来源:东华大学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6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