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2,2023,又是普通的一天,纽约皇后区的罗斯福大道边,三公里之外,法拉盛的热闹正在往外溢出。街头人流川流不息,摊贩高声叫卖,空气里混着咖啡、热狗和煎饼果子的味道,你说这不是生活现场,谁信?电车穿过是寂寞,出租车司机在广播里重复一则与非法移民有关的新闻。他们的嘴唇干裂又急躁,像是瓶子里的汽水咕噜几下,随时要爆出来。
谁也不会想到,几公里外,世界的另一头,正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回响着这些细节。这里的华人,有些穿着体面,走进地铁站,低头看手机,有些背着袋子,眉眼里藏着谨慎。和国内的家人语音时,还不自觉用低一度的语气。华人超市门口挤着拎菜的老年移民,东南亚小餐馆厨师,和送外卖的小伙,有谁不是在生活忙碌和焦虑之间这样来回踱步?
法拉盛很密,布满赤裸裸的告示牌,从租房信息到招聘启事,无处不在。老板的普通话带着福建腔调,偶尔夹几句英语,顾客反应不过来愣一下,再交易。租房三室一厅,一道薄墙隔开两户,新住户午夜还在砸钉子。睡不着?只能点头。
罗斯福大道,道路两侧时常停着警车,没有闷雷的暴力,有的是一种不紧不慢的静默——你说危险吧,但这危险是被慢慢化开的。夜里,超市牵着孩子的妇女,偶尔四目相对,彼此读不懂对方。街上的炸鸡店前站着两个拉丁裔小伙儿,看似信心满满,可一转身谁也不理谁。生活本就没有多少交集。
数据显示,到2023年,法拉盛华人总数接近27万,占皇后区总人口的13.6%。新侨和老侨彼此打量,有时热络,有时淡漠。新侨故事大多是来美追梦,旧侨那些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觉得没什么值得激动。这一点,从早市抢青菜的眼神里能看出来!
当下,移民社会的分裂,比以往浮现得更真实。少数族裔之间的边界不仅是语言和文化,更多的时候,是生计和资源。疫情后,法拉盛的商铺更换频繁。你看见一家奶茶店关门,再隔不久,又有越南米粉替代它,什么都推陈出新,就是租金一直涨着。2023年春,法拉盛地段的年平均租金已涨到每平尺$135(CBRE官方数据)。好几个熟客都说,撑不住的餐馆老板也只能转做外卖。
人人都在拼命,为的是留下一席立身之地。但路边偶尔响起的急刹车,让人心头一紧,总有些微小的不确定。外卖骑手在雨天冒险穿越红灯,被喇叭一声吓得脚下一滑。司机摇下玻璃窗大吼,骑手也咧嘴笑,没人理会多余的情绪。
实际上,多数人根本不关心华埠那点所谓的“权力”。几千个华人家庭,努力在纽约挤出点生存缝隙。倒是罗斯福大道两侧的警告牌,偶尔贴着“防诈骗”或者“禁止跟陌生人搭话”。这种东西,你说有用吗?但大家还是拍下来发朋友圈,以为自保。
可也正是这种朴素的紧张感,让这里的人异常坚韧。新到的移民,用导航看地铁,总得下错一两站。老一辈移民只是晃晃脑袋,说无能为力,那是你得学会自己解决。社区中心偶尔组织什么健康体检,又总有无证移民不敢露面,怕一不小心身份暴露就被递解出境。大家都心知肚明。
皇后区与法拉盛之间,三公里,不远也说远。晚上如果你敢步行,能见到从南美来的修路工在桥洞下休息,偶尔翻垃圾箱找瓶子。再往前,有几个印裔男子围在一辆熄火的SUV里抽烟。他们说话的声音,在马路上溜走,又很快淹没进低矮的喧嚣海洋。这样的纽约,并非所有人都能习惯。
偏偏每个人都说自己不用依靠谁,但谁又真正平静?新移民常常抱团取暖,抱得紧了,话也多;老移民仿佛都和住在旁边的马路老树一样,一言不发。在残酷竞争的夹缝里,反倒生成了某种诡异的默契——你在地铁口卖包子,我在旁边擦皮鞋,尽量不招惹彼此。
还有些人觉得已经融入美国生活——但也许只是习惯了这种边缘的位置。街上偶尔爆发的小冲突,明明虚惊一场,事后还是有人议论半天。旁人一边吐槽,一边又说,其实也不是事儿。到底是不是事儿,谁都说不好。
居民投票率低得让人意外。2022年数据显示,法拉盛选区华裔选民登记率不到39%(纽约市选举局),参与政治不过是小众的自选动作。有人说这代表沉默不愿发声,有人说无所谓,反正谁上台都一样,改变不了什么。大家只是想过好自己的日子,那些时间留给发牢骚就行。
还是得提到语言。餐馆老板学了五年英文,到头来下单还靠比划。小孩在学校和同学夹杂着英语和中文,回家就变脸,英文一概不讲。一家人晚饭后一起看国产综艺,电视前安安静静,这才觉得像“家”。但也有一家三口各自刷手机,做各自在美的第二种孤独。
有意思的是,有的第二代华裔公开反感父母的保守观念,自己又偷偷在国外社区找同乡。说不黏家,结果还是一通电话拉回老路。有多少人在夜深后,突然怀念起国内的小区门口糖葫芦摊?但是说回去,可能真混不惯。
有关治安,华人区现在比2018年反而更安定一些,这点警察的数据能做支持。可街头还是充满不信任。社区群组里各种“盗窃警告”,真的有点多,但多数人也习惯了。丢个快递包裹,算了,谁还不是夜里丢点东西。想想,也正常。
再说回这座城市的阶层流动。很多人觉得只要时间拉长,就能改变命运,努力在这里存下点钱,将来换个好一点的学区房。可是,近三年来物价涨得没完没了——政府官方通胀数据,算算纽约2021年以来累计上涨了12.8%。一斤排骨15美元,地铁卡每月涨到127美金,这都成日常话题。有人想转行,有人盘算自己是不是该回头,但不肯真的放弃。
你说这里是中国人的另一个世界,不如说是漂浮着的半个家。租金合同每年签一次,也有这个世界真实的温度。墙上裂缝、地板嘎吱响,新住户总想把灯换成白色的,旧住户却觉得黄光更像“回忆”。
可是,很少人真的完全属于这里。开车路过罗斯福大道,窗外白天永远是蓝色的天空和低矮的楼房,夜晚广告牌像溢出来的灯箱。你问他们最怕什么?真不好说,怕失去一切,也怕过得太平淡。
生活既荒诞,又真实。每天上班、下班,地铁延误无法避免,远不如微信推送来的那点鸡毛蒜皮重要。到底什么才算安稳?或者说,安稳究竟该怎么定义?
每个人拎着自己的答案往前走,可能都是错的,也许只是太难承认。
皇后区与法拉盛之间,三公里更像是一段模糊的距离,有人想跨越,有人不愿多迈一步。总有人在这里留下,也有人悄悄走掉,夜色下看不清。
这就是现实,没必要非得说透吧——这三公里里,藏着梦想和麻烦,也藏着每个在异乡徘徊的中国人自己的路。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6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