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6月18日至20日,第19届粮食产销协作洽谈会在福州举行。18日开幕式当天,各省粮储局领导巡视“粮洽会”展馆。湖北省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硕被一个黄冈的“85后”海归AI博士“黏住”了,在他的稻米展位足足待了8分钟。
本次展会面积11000平方米,参展企业达1286家。在湖北省粮食局的指导下,省粮食行业协会组织近60家企业的200余款产品参展。每家企业都各展所长,希望重磅嘉宾莅临。这个“卖大米”的有啥过人之处?
潘新星,男,1986年生,博士学历,现任浠水县长福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浠水县长福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荣获黄冈市2022年度“青年五四奖章”。
“青春浠水”微信公号对他有多篇介绍。2009年,他在东南大学就读研究生,参加双硕士交流项目出国去了爱尔兰香农科技大学,在那里完成硕士学位后,做能源管理方面的研究型软件工程师,后来获得爱尔兰政府全额奖学金攻读了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学位。
海归AI博士“卖大米”果然与众不同。见有领导巡视,其他企业都是忙不迭地去拿产品,潘新星却笑盈盈地捧着笔记本电脑,迎上前。
“不用靠人去管理农田,数字化平台可以有效管理几万亩。”“湖北省的丘陵、岗地和山地占总面积的80%,黄冈地区占比达87.6%,所以耕地红线在相当程度上是守在丘陵地带。”潘新星表示,回国3年来,一直聚焦丘陵农田产业化发展,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40分钟可以飞3000亩。每一块农田都有它独属的ID。”通过无人机巡田,示范基地1000多亩、鱼鳞般分布在丘陵岗地的田块,被数字化为一张色彩斑斓的俯瞰图。这套智慧大田管理系统,是潘新星自己设计,专门请一家武汉软件公司开发。基于大数据分析提供智能决策,提前告诉农户下一步要干什么。例如,根据“田情”变量施肥,有效降低成本。
“水稻种植、生态养殖、大米加工,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基于这套数字信息化系统,结合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潘新星还在发展绿色立体循环农业、粮食与经济作物共作和轮作模式,未来将全面赋能升级稻米全产业链。
“你这个思路抓住了关键,好粮食是种出来的。”李硕副局长赞许道。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莉霖 通讯员林锐 王玉玲)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6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