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今日头条「头条深一度」独家稿件)
本文为下篇,请先读同款封面的本文上篇。
惊世书单
对于布伦伯格来说,1988年属于流年不利。1月份他和罗德斯分道扬镳,到了2月份他在俄勒冈大学成功盗走一份整体手稿后,居然立刻就被学校发现了。好在学校丝毫没有怀疑德高望重的“麦格教授”,布伦伯格有惊无险。
但是,俄勒冈大学被盗后引起了连锁反应,不久之后华盛顿州立大学图书馆就联系他们,表示我们这边也有珍贵图书丢失,窃贼手法似乎跟你们那边很像。
随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各地的图书馆陆续都发现书籍丢失的问题,纷纷报警,闹到了FBI那边,FBi也很少遇见这种案子,毫无头绪之下只能发布悬赏,希望找到一点线索。
也许是警方压力让布伦伯格忙中出错,1988年4月,他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图书馆里正准备干活时,居然被图书管理员当场撞见扭送警察局。但是关键时刻,又是“麦格”教授的身份救了他,警方在没有搜到什么作案工具的情况下实在很难怀疑一位教授是小偷,最终让他交了1000美元后就允许布伦伯格保释了自己。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这次遭遇让布伦伯格受到了相当大的惊吓,他意识到自己真的要收手了。他把家搬到爱荷华州的奥塔姆瓦,那是一个只有2万多人口的小县城。布伦伯格买下了山顶的一座可以俯瞰全城的红砖维多利亚小楼,此时的他已经年近40,没有结婚,也没有朋友,但他依然觉得自己很幸福,20年来积累下的书籍已经为他搭建了宏伟的精神殿堂,现在是时候享受阅读的快乐了。
他开始把多年来的藏书分门别类,一本一本的阅读,一本一本的打上标签,整个房子里只有一张19世纪的皮革沙发被他当成床,还有一条破被子,这就是布伦伯格的全部生活用品。
租住他房子地下室的流浪老头霍斯完全无法理解自己的房东,按理说他应该不缺钱,但生活质量可能连自己都不如。除了夜以继日的鼓捣那些书外,唯一能让布伦伯格出去的事是出门买书。
布伦伯格过上了独享书籍的生活
爱荷华州的大小的书商们也对布伦伯格印象深刻,他经常穿着散发馊味的衣服,用脏兮兮的手递出钞票,然后无比豪爽的大批买进图书,开车扬长而去。在整个爱荷华州的书商眼里,布伦伯格都是一个扫地神僧般的人物。
这样的生活布伦伯格足足过了两年,让他欣慰的是大部分书籍的分类已经完成,自己那本(没错,就是这个单位)厚厚的愿望书单正在接近实现,这庞大的收藏里,每一本都浸透了他的汗水与口水。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鼠食乐事地上躺,从1990年开始,他越来越快乐,总是把笑容挂在脸上。
时刻都带着书的布伦伯格
1990年3月20日凌晨2点,回乡探望父母的布伦伯格赶回了自己的住所,他把车停在院外,从后门开锁走进了自己的房子,然后他就惊呆了。
在这座除了他自己连个耗子都不来的建筑里,满满的站着一地穿制服的人,他只认识其中一个,他毫不怀疑是他出卖了自己,因为只有这个人知道自己的地址,就是自己的前搭档罗德斯。
还没等布伦伯格搞清状况,一个年轻人就来到了他面前,自我介绍说——你好,我是联邦调查局探员丹尼斯·艾肯,这是证件!
布伦伯格一瞬间就明白了,他惆怅的看了罗德斯一眼,罗德斯颇则难堪的低下了头,他并不想出卖自己的搭档,只是确实没有办法。
离开布伦伯格后,罗德斯进入了一个朝阳行业,开始卖白粉。可是他发现,虽然美国大大小小的毒贩彼此之间卷的爆棚,但有很多区域居然是从未曾有人涉足过的。罗德斯感觉自己发现了一片广阔的蓝海,于是他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比如在1990年,他就开发了一片未曾有毒贩涉足的区域,这条街区从未有人贩过毒,罗德斯觉得自己赚大了。
他在开发新市场时丝毫没有考虑过什么叫做区位劣势,事实上,他开发的新市场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宾夕法尼亚大道,这是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一端是白宫,另一段是国会山,中间还有个叫做“埃德加.胡佛大楼”的建筑,是一个小单位的总部,单位名叫美国联邦调查局。
在FBI总部门口贩毒的罗德斯很快求锤得锤,被FBI一通大记忆恢复术。美国的司法制度是有很浓重的谈判色彩的,罗德斯如果想减刑的话,就得交代点啥,一来二去,他就把布伦伯格供出来了。
供出来的原因除了能给自己减刑外,也是因为当时美国司法部门有个原则,举报人有权分享案值的1%,罗德斯曾经听布伦伯格说过,他的那些书至少值两千万美元,因此为了在减刑的同时发笔小财,他并不介意举报前搭档。
FBI的探员艾肯没有给布伦伯格与罗德斯什么交流机会,对于刚入职一年多的新人艾肯来说,他早就等待着机会来办一个大案子了。他给布伦伯格带上了手铐,然后接过布伦伯格的全部钥匙,转身冲上二楼,准备看看这起案子有多大。
当打开二楼的一瞬间,艾肯探员绝望了。
虽然他一直以来都期待着大案子,但眼下的这个案子显然有些……过于大了。
在二楼的足足17个房间里,从地面到天花板全部堆满了书,整个二楼连行走都很困难,艾肯探员的心中充满绝望,因为他很清楚,作为团队的老幺,这些清点工作肯定要落到自己头上。
从那天开始,新人探员艾肯就开始了漫长的清点工作,一周以后他拿出了初步数据,布伦伯格的收藏涵盖历史、建筑和文艺三大领域,足足两万三千多本书(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他自己买的),总重量大约19吨,FBI用了一辆12米长的大货车才把这些书拉进了仓库。
这个量级的书籍
同时,艾肯还向上级汇报,对于书籍具体来源和价值,请再给我1-3个月时间慢慢核对。实际上,作为一个年轻人,艾肯探员还是过于乐观了,因为布伦伯格为了处理赃物是下了大力气的。经他过手的书几乎全都消除了图书馆痕迹,他还细心替换上不少标记,让人以为这是从旧书商手里淘来的,这些被消除痕迹的书不止很难判断价值,甚至连来源都没法确定。
随着审讯工作的深入,艾肯探员愈发崩溃起来,布伦伯格在近20年的时间里横跨45个州,光顾了268间图书馆,连加拿大都不放过,这已经属于国际纠纷了。
此时艾肯终于明白,这项倒霉差事已经完全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他赶紧请求局里支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FBI号召各大图书馆派遣书籍鉴定专家过来,工作进度这才有了提升。
最终,经过来自二百多家图书馆的近400名专家数月辛勤工作后,布伦伯格庞大的收藏终于被搞清了头绪,包括首印版《汤姆叔叔的小屋》、1710年第一本《信仰的告白》、25盒俄勒冈早期历史原始资料、16世纪主教圣经、1493版《纽伦堡编年史》纷纷被鉴定出来。
而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书籍专家们在布伦伯格家里找到了完整版的《萨莫拉诺八十选》,那是在1945年由一群藏书家们共同讨论出的80本稀有书籍的清单,集齐这八十本书的难度差不多比小约翰同时迎娶新垣结衣铃木爱理有村架纯新木优子孙艺珍裴秀智韩孝周全智贤朴敏英林允儿的难度还大,一般被认为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可是这张书单居然被布伦伯格给集齐了!
另外,根据专家估计,布伦伯格的藏书价值实际上远远不止两千万美元,光这一套《萨莫拉诺八十选》就不止这个价。但也许是FBI看不惯出卖朋友的罗德斯,最终FBI给这些书订了一个惊人的低价,只给罗德斯发了五万多美元,有招你想去呗!
随着媒体的深入报道,布伦伯格“史上第一书匪”的名号开始流传。也许是认为窃书不能算偷,一不小心布伦伯格还成顶流了,各路报纸纷纷把把专家整理的《布伦伯格藏书目录》刊登了出去,不少爱书人士看后都惊呼这位大佬品位不俗,纷纷开始按方抓药。
审判风云
对于自己入狱这件事,布伦伯格表示情绪稳定。进入通辽龙场的他依然如饥似渴的看书,除了时常被拖出去审问以外,日子过得和外面根本没啥区别。
但是,老爹亨利坐不住了,虽然明知道这个儿子是个奇葩,但为人父母的该救还是要救的。
跟约翰辛克利他爹一样,亨利老爹请来爱荷华最好的律师,组建起了豪华团队,试图让儿子能够脱罪,起码别判个三五百年呀!
要说美国的律师其实真的没啥新意,他们在商量许久之后拿出来一套无罪辩护方案,理由大家都很熟悉——布伦伯格是个精神病,没有自主行为能力,所以应该无罪释放。
美国庭审画面
对这套辩护方案,布伦伯格表达了充分的不屑。此时已经是九十年代了,约翰辛克利那事已经全国皆知,在这样的前辈面前,以精神病为名义脱罪下场是啥大家都知道,我被判刑顶多蹲监狱,被判成精神病的话得进圣伊丽莎白,你们是怕我不死是吧?
面对着布伦伯格的质疑,律师们也无奈了。您也不想想您捅了多大篓子,约翰辛克利的受害者不过是区区美国总统,您那?您把整个美国数得着的大学偷了个遍,那二百多家大学有多少法学院你知道不?法学院里有多少大佬你知道不?就您老这破坏力,要跟那二百多所大学的法学大佬们打擂台,灭你九族都算是从轻发落,精神病不错了,要啥自行车呀。
如果说布伦伯格的落网还能让哪个人高兴起来的话,那就只有明尼苏达大学的马修麦格教授了,二十年来,这位可怜的教授接到了无数莫名其妙的投诉,被无数警察登门拜访,现在他终于解脱了。
1991年2月,案件进入庭审阶段,亨利老爹提供了法院需要的一切证据,力图证明儿子布伦伯格是个资深精神病。控辩双方请来了12位精神科专家进行会诊,最后一致认定——布伦伯格有精神分裂症、妄想症、偏执症或强迫症。
在得出这些结论后,律师团辩解到,布伦伯格之所以偷书,是因为他认为政府正在暗中策划一场毁灭知识的阴谋,而他是在保护或挽救这些将被破坏的文明火种。他从来都没想从中谋利,不信你看,他连一本书都没有出售呀!
遗憾的是,法官最终并没接受这套辩词,坚持判了布伦伯格71个月监禁加20万美元罚款,
就这样,美国头号图书大盗被扔进了通辽指定龙场里。
遗憾的是,布伦伯格完全没有任何悟道行为,蹲监狱对他来说跟在外面的生活没区别,他依然一本又一本的看书,1995年12月29日,服刑四年半的他被释放,然后法官给了他一个比死还难受的禁令——禁止他进入所有图书馆或博物馆。
出狱后的布伦伯格只能被迫过起简单枯燥的有钱人生活,他再次把精力转回了古建筑器件,继续当起了少年时的破烂王,只不过这次他收集古建筑器件的方式依然靠走空门,于是他在因为1997年的时候又因为盗窃被捕。
1999年,通过数次申请,他要回了自己购买的那部分藏书,之所以能够申请成功,是因为此时FBI终于完成了退还工作。因为图书馆里很多珍品都是很久不会被翻阅的,所以很多书直到退还时,图书馆还不知道自己曾经被布伦伯格光顾过。
如果说布伦伯格的行为一点正面意义都没有的话,其实也不对。在他之前,美国大部分图书馆都非常抗拒监控摄像头的使用,他们认为这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也容易造成学术纠纷(指通过监控可以知道其他学者的研究内容)。直到布伦伯格横空出世后,全美国的图书馆纷纷开始升级安保系统,别说摄像头了,大型图书馆直接把安保系统提升到银行级别。所以未来想打图书馆主意的人不能偷,只能抢了,这也就是斯宾塞四人组要明抢《美国鸟类》的原因。
而且,布伦伯格的经历也打动了很多分享主义者的心,在保障古籍安全性的同时,大部分图书馆都开始进行数字化升级,让无数珍贵古籍在线上彻底面向大众开放,打通了很多客观存在的学术壁垒,这也是布伦伯格这个美国第一书匪为人类的图书事业所带来的一些意外而又真实的贡献。
(搜索「头条深一度」,看更多深度好文。)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6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