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广东有一些“害人不浅”的大学以及一些教育乱象的新闻报道引起社会关注,这其中涉及不少问题,比如假大学(俗称“野鸡大学”),正规高校质量参差不齐,就业数据造假,社会上存在单一的学历导向等,很多考生和家庭由于缺少可靠的信息来源以及辨别能力而成为受害者,本文将会对这些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作出客观分析,也会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所谓野鸡大学就是指那些没经教育部备案或者承认,却在招生宣传里冒充成正规高校的组织,这些地方会用各种办法弄来生源,但是却不能给学生给予有效的学历证书,毕业文凭也过不了学信网审核。因为它们太假,所以这类“大学”不仅虚占了学生跟家人的时间跟钱,而且还给毕业生找到工作还有从事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干扰,就拿广东省来说,这几所最近几年老被爆出来的问题的机构就成了例子。
第一所被多次提到的“大学”,是号称“广东建工大学”,它利用热门专业“土木工程”吸引眼球,打着“建工”的旗号,让家长和学生以为这里有与建筑相关的高等教育资源,其实该校并无固定校区,也没有合法备案的办学资格,它的所谓“招生”就是纯粹的诈骗。
第二例是“广东电子商务学院”,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学科细分中热门的方向,一些非法机构打着“培养电商高端人才”的旗号,诱惑考生和家长报读。但该“学院”软硬件条件一无所有,没有实训场地,也没有合格的教师,所谓的“毕业证书”没有任何意义,学生毕业以后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或者去到相关的专业继续深造。
另一所被媒体点名的“广东科技管理大学”也值得留意,这所机构的名称就带有迷惑性,而且它还搭了个假的官网,说跟某些知名国际高校有合作,更过分的是,它常常许诺低分就能录取,甚至承诺免试入学,这就让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和急着找路子的家庭很容易掉进坑里,学生即使符合所谓的“毕业条件”,拿到的也绝不是合法的、被社会承认的文凭。
除了直接冒充高校的野鸡大学之外,还有些机构会采用仿冒正规大学校名的方式来蒙混过关,有些学校会用“广州”“广东”这样的地名,再加上“理工”“科技”这些热门词汇,以接近正规高校的命名方式来欺骗考生和家长,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有机构模仿广东理工学院,伪造出了一所广州理工学院,虽然只差一个字,但是这所学校的招生方式、教学水平以及毕业生去向都跟正规高校完全不一样。
为了招揽生源“野鸡大学”会使用一些共有的欺诈伎俩,它们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设热门专业,土木,电商,管理,人工智能等等,因为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好,所以很容易被分数低的考生当作首选目标,另外一些许诺低分就可以免试入学,寄出假录取通知书,编造国际合作项目之类的骗术也是“野鸡大学”常用的套路,而且由于这种骗局传播的方式常年比较隐秘,有些机构根本就没有实体校区,只是租些写字楼或者临时的教学地点搞宣传,学生想要识别真假就更难了。
毕业之后“野鸡大学”的问题就愈发凸显出来,文凭不能通过教育部学信网验证,这就使得毕业生不能参加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甚至在一些单位的背景核查里直接被刷掉,而且有些骗子学校在曝光以后立马人去楼空,很多受骗的学生维权难度极大,时间又特别长,最后大多不了了之。
究其原因“野鸡大学”有市场,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一是高考竞争压力大,很多成绩不好的考生成了目标群体,广东省每年本科录取率有限,不少低分考生和家长急着找替代方案,骗子机构就钻了空子。二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一些落后地区考生和家长很难找到正规教育信息,容易成为谎言的牺牲品,教育部和地方监管部门对这些机构的监管显然也存在疏漏和灰色地带。
除了那些明面上的“野鸡大学”,不少正规高校的做法也同样被质疑,比如有媒体报道某些高校为提高就业数据,不惜造假,强迫毕业生出具伪造就业证明,甚至与毕业证挂钩,拿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举例,有毕业生表示学校在毕业季要毕业生拿出伪造的工作信息,学校对于就业率的这种“数字美化”,不仅让学校的名声受损,也掩盖了大学生真实的就业困难,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和“野鸡大学”骗人的手段有异曲同工之妙。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得从很多方面着手,考生和家长要多查查学校的真伪,教育部官网上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学信网之类的都可以查,查学校资质,学历认证之类的,碰到那些低分入学,快速录取之类不正常的招生程序,也要多留意,而且政策方面得改善,一方面是要进一步调配招生资源的供应情况,解决一些地方教育需求大但好大学少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监管机构得加大打击力度,对于伪大学及其附属机构施行跨地区执法。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6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