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京协和医学院官网仍挂着“哥伦比亚大学优秀毕业生董袭莹”的宣传页时,一个尖锐的问题浮出水面:镀金的学历包装,是否正在蛀空中国顶尖学府的公平底线?
这场始于豆瓣小组的“扒皮行动”,揭开的不仅是藤校体系的灰色地带,更是精英教育赛道上的“魔法变形记”。
当年董袭莹高中毕业就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赴美就读,巴纳德学院与哥伦比亚大学的关系,恰似苏州大学文正学院与苏大本部的纠缠。
虽然共享图书馆和部分教授,但毕业生需同时获得两校盖章的证书。这种微妙性在董袭莹申请协和4+4项目时被极致利用——简历上“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学士”的表述,巧妙地模糊了“巴纳德学院”的存在。
“这就好比用三本独立学院冒充985!”微博话题#巴纳德学院算不算世界顶尖#阅读量破3亿。知乎热帖中,自称哥大校友的网友晒出对比:巴纳德SAT录取均分1380,比哥大本部低150分;
毕业生平均起薪5.2万美元,仅为哥大毕业生的65%。但支持派搬出《福布斯》排名反击:“巴纳德在全美女校排名第7,相当于国内的华东五校!”
争议漩涡中的协和医学院,其4+4项目招生简章明确要求“世界前50大学本科背景”。
有留学机构负责人透露潜规则:“美国文理学院单独排名,巴纳德确实位列前30,但若按综合大学体系衡量,就巧妙地钻了规则空子。”
这种操作早有先例——2021年南方某985高校引进人才公示中,候选人将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包装成“纽约大学本部”经历,最终因舆论压力被撤下。
面对每日经济新闻的采访要求,协和医学院宣传处连续三天以“正在核查”搪塞。但内部人士透露,教务系统已连夜删除官网“哥大优秀校友”宣传稿。
与此同时,巴纳德学院北京校友会紧急清空往届生去向列表,这个动作被网友解读为“此地无银三百两”。
教育部官微评论区,超过8万条留言要求彻查。最刺痛公众神经的,是网友扒出的协和4+4项目往年录取名单——
近三年12名海归申请者中,7人本科院校标注存在“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等模糊表述。
当舆论持续
发酵,我们不得不追问:在“藤校滤镜”与“捐赠通道”的双重夹击下,寒门学子是否注定要在起跑线输给“会投胎”的巴纳德们?
教育公平的天平从未如此摇晃——从翟天临不知知网到陈春花学历疑云,从唐骏西太平洋大学到董袭莹巴纳德学院,每一次“学历魔术”都在稀释公众对顶尖学府的信任。
当协和医
学院的录取标准可以因“哥伦比亚”四个字网开一面,那些在图书馆熬红双眼的双非学子,是否早该明白:有些赛道从不是靠努力就能挤入?
教育的纯粹性,或许正在这些“技术性包装”中碎成一地琉璃。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6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