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歌
6月23日,美国一名联邦法官再次颁布临时限制令,要求特朗普政府不得执行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决定。
该限制令由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法官艾莉森·伯勒斯颁布,他在6月20日就曾延长5月发布的一项临时限制令,要求联邦政府在哈佛大学起诉美国国土安全部的案件没有完结之前,必须通知美国驻外使领馆和入境口岸,不得执行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决定,为哈佛带来一场重要法律胜利。
身为全球顶尖学府的美国哈佛大学创立于1636年,出过8位美国总统、162位诺贝尔奖得主,哈佛的成功不仅来自其学术成就,也深受开放的国际化视野影响。2024-2025学年,就约有6800名国际学生在哈佛就读,占学生总数的27%,来自140多个国家,而中国学生约有1016人,是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
但近几个月来,特朗普政府与哈佛大学之间冲突不断,从冻结联邦资金、威胁取消免税地位,到撤销国际学生招生资格,不仅震惊了学术界,更引发全球关注。
特朗普为何对哈佛下重手?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频频出手整肃哈佛大学等常春藤盟校,试图重塑高等教育,以更接近保守派立场,之所以选择对哈佛下重手,其实是双方不断摩擦的结果。以下是双方交锋的时间轴:
2025年4月3日:联邦政府施压。巴以2023年10月冲突引发哈佛校园抗议,部分活动被指涉及反犹言论。美国教育部以此为由发函哈佛大学,要求整改,具体措施包括关闭多元化办公室、清查国际学生、改革招生与课程设置,对教授进行“观点多样性”审查等。而哈佛拒绝配合,称这些要求违反学术自由,并于4月21日提起诉讼,指控政府违反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4月11日:冻结联邦补助。特朗普政府宣布冻结给哈佛的22亿美元拨款和6000万美元项目合同款项,若继续“抗命”,可能还将危及正接受审查的60多亿美元联邦经费的拨付。哈佛随后宣布削减预算,校长加伯自愿减薪25%至2026年6月,部分高层跟进。预算削减公告发布后,哈佛收到大量捐款,48小时内就筹集了114万美元。
4月15日:威胁取消哈佛免税地位。特朗普说,哈佛已成为“政治实体”,而不是教育机构,威胁取消它的免税资格,此举可能重创哈佛的捐款收入与校务基金运作。哈佛坚不妥协,动员校友与法学界支持,准备进一步进行法律抗争。
5月14日:进一步冻结资金。特朗普政府以“严重歧视”问题为由,再冻结哈佛4.5亿美元资金。哈佛宣布更多成本削减措施,但学术研究与教学资源进一步受限。
5月22日:撤销哈佛国际学生招生资格。美国国安部长诺姆宣布终止哈佛的“学生与交流访问学者计划”认证,禁止哈佛招收国际学生,并要求现有6800名国际学生转学或离境。哈佛次日即向波士顿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联邦法官当日即裁定暂缓执行禁令。6月20 日联邦法官再次裁定,要求联邦政府不得执行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决定。
哈佛大学校内的抗议海报。
带头反抗的哈佛虽是特朗普政府的头号目标,但在哈佛之前,康奈尔大学近10亿美元的经费和西北大学7.9亿美元的资金也已被冻结。
有人发现,特朗普政府针对的大学,都位在去年大选支持民主党的州。《纽约时报》报道称,特朗普政府消除反犹主义工作小组已点名十间重点学校,除首当其冲的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还包括纽约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西北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伯克莱加大、洛杉矶加大和南加州大学。这些大学的共同点,就是位于民主党铁票区。
美国精英大学的资金从哪来?
对于特朗普政府试图以冻结资金逼迫大学就范,逾百所美国高校4月22日发表联合声明,谴责“前所未有的政府越权行为和政治干预正危及美国高等教育”,声明称,“我们对建设性改革持开放态度,也不反对政府的合法监督。然而,我们必须反对政府的不当干预,必须拒绝以公共科研经费作为胁迫手段。”
70岁的哈佛现任校长加伯是在2024年1月上任,以温和、务实的领导风格著称,然而此次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施压,他意外展现了强硬态度。《经济学人》杂志评论称,哈佛的捐款足以与阿曼王国主权财富基金相比,赋予其“说不”的勇气。此外,哈佛大学偏好录取校友子女,校友子女的录取率约33%,而整体录取率不到6%,无数权贵跟着亲属入学,为该校在政商界累积丰厚人脉,也是该校募款与带头抗衡特朗普的基底。
与许多国家不同,美国并没有国立大学,教育主要由各州负责,联邦政府对精英大学的资助可追溯至大萧条时期,并在冷战期间得到巩固。1958年,为响应苏联发射人造卫星,美国国会通过《国防教育法》,大举投资科学和技术教育。数据显示,美国高校2023年的研发支出达1088亿美元,其中约600亿美元来自联邦政府。
不过,联邦资金只是其中一环,顶尖大学的财政实力更源于高度多元化的营运模式,尤其是捐赠基金。哈佛的捐赠基金总额在2024年高达532亿美元,为全球高校之最,得克萨斯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紧随其后,在235亿到400亿美元之间不等。但这些基金并非无限可用,约90%的大学捐赠基金为限定资金,仅可用于奖学金、科研或基础设施等特定项目。
哈佛的捐赠基金总额在2024年高达532亿美元,为全球高校之最。
以哈佛大学为例,据其2024年财报,约有6.85亿美元的资金来自联邦政府研究补助与其他拨款,仅占总收入的11%;捐赠基金共拨款24亿美元,为联邦补助金额的3倍。另,虽然限制性资金占哈佛捐赠基金的80%,但还有近100亿美元的非限制性捐款。此外,该校还有约20亿美元的流动性投资,加上哈佛在信贷市场享有极高的信用评等,让其拥有筹措大笔资金能力。
哈佛在4月初已宣布发行7.5亿美元债券,如果与特朗普的争议持续延烧,哈佛很可能再度这样操作,使其在不抛售任何资产的前提下筹措大量现金。
哈佛有很多渠道可取得和调动捐赠基金中的财富,而在一般情况下,捐赠基金的目标是每年分配其投资组合中的5%资金给哈佛;但遇上紧急情况时,其肯定有能力每年额外支出10亿美元并持续到2028年。
但并不是每个高校都有哈佛这样灵活应变的实力,特朗普政府的资金冻结正在实时重塑科研版图。且即便实力如哈佛,也正面临考验,哈佛大学医学院已开始为可能的裁员做准备,而公共卫生学院正撤出两处校外研究设施。对许多机构而言,问题不再是“是否受到影响”,而是影响将有多深、损害将持续多久。
精英学校要钱也要人
美国之所以强盛,一大原因就在于能集天下之英才为己所用,哈佛之役一开打,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立即向可能受影响的国际留美优秀学生招手,可见一斑。
除美国外,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名校,都向国际学生广开大门,背后原因除避免财政赤字外,还有国际声誉及科研实力等考虑。
财务危机是欧美大学招收外籍学生的首要原因。《经济学人》指出,早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前,全美多间大专院校就已面临财务困境。美国人现在对高等教育兴致缺缺,高中毕业生直升大学的比率,由2016年的70%降至2022年的62%;据穆迪信评公司去年12月报告,美国有三分之一的私立大学与五分之一的公立大学陷入亏损。
人口结构变化更在伤口上洒盐。据估计,美国高中毕业生到2030年的总数恐下降6%,到2041年更将减少13%。其影响因地区而大不相同,在东北部与中西部州,由于大学的数量过多,学生数减少恐达三分之一。
外籍生虽非解药,却能纾缓大学面临的痛苦。目前美国的外籍生人数约百万,为2000年的2倍,所支付的学费远高于本地学生,在部分公立大学缴纳的学费甚至是本地生的3倍。
外籍生虽非解药,却能纾缓大学面临的痛苦。
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外籍生占学生总人数的6%,而英国、澳洲及加拿大的外籍生比率均超过25%。英国瑞丁大学国际副校长拜伦向BBC表示,少了国际学生,英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就无法运作。
对顶尖大学而言,即使经济增长减缓也难影响学生申请入学的意愿,但对二线、三线院校来说,外籍学生却对校方的营运更重要。英国就因为签证规定的变化导致外籍生数量急剧下降,2024年约有40%的大学被预测会出现赤字,使其更依赖外籍生。
再者,广纳外籍生有助于全球排名、国际声望及科研实力。拜伦表示,“若我们无法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人才,我们就无法进入前200大”。英国大学联合会也表示,“国际学生为英国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及文化贡献,强化我们在全球各地的影响力”。
美国政治倡议团体Fwd.us也说,外籍生协助大学的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STEM)实验室完成研究,还带来多元文化与观点,其支付的学费让关键课程、研究中心及学生福利得以维持。
在美国大专院校就读的110万名外籍生,许多从事STEM的前瞻研究,让哈佛及其他美国学校成为全球称羡的对象。
特朗普上任以来,意图透过完全执政的优势,强力扭转局面,先是逻辑混乱的对等关税打得世界一阵晕眩,却也严重冲击美国本身,被迫延后;这一次更是指向美国各领域精英的重要养成基地的众多常春藤名校,殃及所有国际学生。如此折腾,不仅造成国际和国内乱象频发,更重挫美国自由开放与国际秩序维护者的大国形象。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74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