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对0”:一张关税清单撕裂的菲美同盟真相
当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高举“伟大交易”的协议文本时,马尼拉的超市货架正悄然酝酿一场风暴。
美国番茄酱的价签旁,菲律宾本土酱油的价格标签被默默更换——前者享受零关税的轻盈身价,后者背负19%的沉重枷锁。这瓶酱油的困境,正是整个菲律宾经济在这场“不平等条约”中的缩影。
玫瑰园里的“胜利”与马尼拉街头的愤怒
特朗普口中这份“为美国创造巨大利益”的关税协议,核心条款简单到残酷:菲律宾对美国商品全面敞开零关税大门,而美国对菲律宾商品却竖起19%的高墙。消息传回菲律宾,瞬间点燃政坛怒火。
“这是主人对客人最无礼的侮辱!”参议员拉克松的斥责穿透国会大厅。更令人震撼的是总统姐姐、资深参议员伊梅·马科斯的直言:“这不是胜利,而是单方面的妥协。
当总统家族成员都不得不公开切割,协议的不平等本质已无处遁形。参议员埃赫西托的质问更是直击要害:“我们真的是被当作盟友看待的吗?”
“新殖民主义”标签与WTO规则下的定时炸弹
社交媒体上,“19%对0”迅速成为菲律宾网民集体创作的讽刺符号。
有人将协议文本P图成殖民时代的“保护费清单”,有人制作漫画:自由女神像手持天平,一端是羽毛般轻盈的“0%”,另一端是压垮椰树的“19%”。民间情绪汇成一句辛辣总结:“这不是自由贸易,是美国给菲律宾开具的经济殖民确认书。”
公民行动党主席拉斐拉·戴维则戳破了更危险的泡沫:此协议涉嫌公然违反WTO最惠国待遇原则。
“零关税优待必须基于正式自由贸易协定框架,否则所有WTO成员国都可依法要求菲律宾给予同等条件!”一旦触发多米诺骨牌,菲律宾将被迫对全球开放零关税市场,却无权要求对等回报——国家关税主权面临系统性崩盘风险。
三、产业沉没预警:从大豆田到制药厂的生存危机
众议员安东尼奥·蒂尼奥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我们正在签署成为美国过剩产能的免税垃圾场。”
菲律宾汽车组装厂的流水线旁,美国皮卡正以零关税优势碾压本土品牌;吕宋岛的大豆田里,享受巨额补贴的美国转基因大豆凭借零关税长驱直入;连马尼拉的药房货架,都被零关税的美国专利药占据,本土药企的研发实验室灯光一盏盏熄灭。
数字揭示着残酷现实菲律宾制造业占GDP比重已从2010年的23%萎缩至2024年的18%,农业就业人口仍占全国劳动力25%。
当这些支柱产业在零关税进口商品冲击下崩解,引发的不仅是企业倒闭潮,更是波及数百万家庭的生存地震。
一位种植甘蔗的农民在电视镜头前攥着美资糖果厂的产品苦笑:“他们用我们的甘蔗加美国玉米糖浆,免税卖回给我们——我们到底在生产什么?”
酱油瓶里的国运:次等盟友还是自主未来?
在菲律宾的连锁超市里,一瓶本地酱油的遭遇成为这场贸易博弈的微观战场:进入美国市场需缴纳19%关税,而货架对面的美国番茄酱却享受零关税特惠。
这瓶酱油的价差,丈量着两个“盟友”之间的真实距离。
“当我们的渔民在黄岩岛海域直面压力时,所谓盟友的‘馈赠’却是让我们吞下19%的关税苦果”
政治学者卡里诺在《每日问询者报》的专栏点破困局:这本质上是用经济锁链巩固“次等盟友”地位的策略。菲律宾大学经济学院模拟数据显示,若协议执行五年,菲对美贸易逆差将激增320%,本土工业增加值可能萎缩7.2%。
觉醒的群岛:寻找多边主义新坐标
值得玩味的是,这场危机正激发菲律宾社会前所未有的战略反思。前外交部长罗萨里奥在电视辩论中呼吁:“是时候审视我们过度依赖单一强权的贸易结构了。
事实上,菲律宾对RCEP的积极推进已显露转向端倪——2024年菲对RCEP成员国出口增长12.3%,远高于对美出口的3.8%。中国援建的达沃-萨马尔岛大桥工地上,工程师雷耶斯对记者说:“**真正的盟友不会用关税天平称量友谊。”
当马尼拉港的起重机依然忙碌地装卸着零关税美国货轮时,菲律宾国会已启动对该协议的违宪审查。参议院议长苏维里公开承诺:“任何损害主权的条款,都将在民主程序前止步。
这场由关税引发的风暴,终将迫使这个千岛之国做出历史性抉择:是继续跪着接受“次等盟友”的定位,还是挺直脊梁在多极世界中寻找平等的新坐标?答案,或许就藏在那瓶被19%关税压得喘不过气的本土酱油里。
国家尊严从不在强权的施舍中诞生,而在敢于对不平等条约说“不”的瞬间觉醒。
当“19%对0”的数学不等式成为全民共识时,菲律宾的贸易天平终将在自主选择的砝码下回归平衡。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7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