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简介
https://zs.sdust.edu.cn/zyjs/nyykygcxy.htm
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具有近70年的办学历史,是学校办学历史最长的学院之一。学院是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和山东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先后荣获全国高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学院下设4个教学系和一个教学示范中心,在校学生2036人,其中本科生1501人,硕士485人,博士50人,另有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8人。
学院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现有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采矿工程、安全技术与工程、矿山工程力学等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有矿业工程、力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资源与环境(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管理(工程管理、工业工程与管理两个领域)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采矿工程、采矿工程(智能开采)、工业工程、工程力学4个本科专业(方向)。采矿工程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矿业工程是山东省一流学科和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及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计划,工程力学为山东省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矿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矿山空区灾害与塌陷地治理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等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
学院师资力量较雄厚,现有教职工117名,其中教授24名、副教授26名,4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全部获得博士学位。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名、全国劳动模范1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省部级人才称号专家11名。
学院近五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7项,承担国家级课题46项、省部级课题63项,发表SCI论文353篇,出版学术专著24部,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内发明专利259项。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建设有“111”引智基地、中蒙矿产资源绿色智能开发国际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日本长崎大学、俄罗斯库兹巴斯国立技术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派出教师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等高校访学或交流200余人次,先后选派100余名研究生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高校攻读学位或交流访学。
学院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为己任,以创建国家一流矿业工程学科为目标,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拥有一流师资、培养一流学生、产出一流成果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
采矿工程专业
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始建于1951年,是学校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矿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山东省品牌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核心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至今本专业已连续4次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采矿工程专业为核心的矿业工程学科是山东省一流学科、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2019年获山东省筑峰工程建设资助,在全球矿业工程学科(软科)排名25位。
采矿工程专业共有专任教师62人,企业兼职教师及产业教授31人,具有海外背景教师比例超过40%,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本专业拥有矿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15个。
为适应国家“新工科”办学方针和国家能源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采矿工程专业逐渐发展了智能开采、非煤矿山及新能源开发3大特色方向。
本专业实施行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试行小班化授课,为每生配备学业导师和企业导师,对其专业学习、创新实践、科研训练等方面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现场科技项目研究。
专业重视人才的国际化培养,与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优秀学生可推荐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或申请本硕、本硕博连读培养。
毕业生可在矿山企业从事安全生产与管理工作;也可在设计、研究单位从事矿井设计、科学研究工作;即可以在政府部门从事技术与安全管理;也可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本专业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考取国内外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占比超过30%,就职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大型跨国公司的本科生占比45%左右,毕业生就业满意度97%以上。
工程力学专业
山东科技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是山东省首批设置本科专业的高校,2000年获批工程力学硕士点、2003年获批固体力学硕士点、2011年获批力学一级硕士点。目前,拥有“工程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及“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四个二级学科,其中“工程力学”被山东省列为“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
专业始终坚持“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强能力”的育人方针,以培养掌握力学专业知识,具备较强工程计算技术和试验能力,能在众多工程领域从事与力学有关工作的研究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专业先后从浙江大学、中科院岩土所、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引进青年教师,目前拥有专职教师3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17人,实验师2人。
专业办学结合区域特色,着力发展“强数值模拟、强试验创新”的两强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数值仿真平台、英特工程仿真技术(大连)有限公司建立了产学研实习基地,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值仿真能力;同时与青岛瑞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勘察测绘院、青岛乾坤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长春市展拓试验仪器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协同培养在校生的试验创新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分别设置了与培养模式对应的工程计算培养模块和工程应用培养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
专业毕业生2004~2019届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其中考取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985、211高校及中科院力学所等研究生比例稳定在50%以上。毕业生就职单位覆盖国家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设计单位,从事领域涉及到能源开发、航空航天、工业制造等,多数学生在毕业5年后可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通过继续深造的同学,一般在毕业10年后能够成为行业专家型人才。
工业工程专业
山东科技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立工业工程的5所高校之一, 27年来,依托青岛市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的平台优势,专业着力打造面向科研、就业2种需求,搭建企业、高校、政府3方育人平台,培养具备理论、实践、创新3种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专业共有专兼职教师16人,特聘美国西新英格兰大学教授1人、产业教授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6人,8名教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1名教师连任2届教育部工业工程类教指委委员,并任山东省管科类教指委秘书长。
学生入学后将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在 “虚拟企业平台型实验室”中完成精益生产、人因工程、物流系统仿真、智能决策等实验教学内容。所有同学都有机会在海尔、威伯科等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校企合作基地中开展 “项目制”实习实训。
专业现有资源经济与管理、系统理论2个学术型博硕士学位授权点,工业工程与管理、工程管理(MEM)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是山东省唯一拥有本科、硕士、博士三级学历培养体系、学术型+专业型双向学位培养体系和在校生数量最大的高校。
作为社会紧缺型人才,专业连续多年实现就业、升学率双高。就业去向覆盖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海尔、格力等大型制造企业,主动就业率为100%,年均薪资超过当年平均水平的20%。本科考研率连续三年超过70%,录取率超过40%,60%以上同学考入985、211高校。
目前,专业已有毕业生1700余名,其中有国内顶尖学者;有跨国公司高管、市值过亿的企业创始人等优秀企业家和省市重要部门的领导干部,职业前景好、社会资源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招生咨询网站:https://zs.sdust.edu.cn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8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