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张强对着电脑屏幕叹气,左边是QS世界大学计算机学科排名,他心仪的某985高校排在63名,右边是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这所学校明晃晃标着A+。旁边的家长拿着志愿填报指南直挠头,这排名差得也太多了,到底按哪个报?
国内学科评估和QS排名,就像两套不同的考卷。国内评估从2002年到现在第五轮,看的是老师水平、科研成果、学生培养和社会服务这些实在东西。比如某高校计算机系2024年有15项专利变成了企业产品,学生实习进的都是行业头部公司,这些在国内评估里都能加分。但QS排名不怎么看这些,它更在意学校跟国外机构合作发了多少论文,海外企业HR认不认识这所学校。
某航天特色985高校就吃过这亏。这所学校计算机学科国内评估是A类,可2025年QS排名掉到了70名开外。为啥?因为学校很多科研项目涉及重点工程,论文发表时得考虑保密,国际合作论文数量少。2024年公开数据显示,全校计算机学院国际合作论文才38篇,而另一所综合类大学光跟欧美高校合作就发了142篇。QS里国际合作论文占10%的评分权重,这分一丢,排名自然上不去。
北京某邮电类高校的情况更典型。学校计算机学科评估是A,毕业生2024年进华为、腾讯的占了62%,可QS雇主声誉调查里,海外企业HR提到这所学校的比例不到3%。QS雇主声誉占15分,打分的大多是国外招聘经理,他们更熟悉综合类大学,对这类行业特色校没概念,分数自然低。
网友评论里,高三学生小李的话挺实在。他说自己想本科后去欧洲读研,中介拿着QS排名说前50才有竞争力,可他查国内学科评估,目标校是B类,而本地一所211是A类,现在志愿表改了6遍还没定。这反映出不同发展方向得看不同标准,出国深造QS确实有参考价值,国外院校认这个。
国企HR王姐分享了个事。她们单位2024年招计算机岗,筛简历直接按学科评估A类划线。有个QS前30的海归硕士,本科是国内B类院校,笔试机会都没拿到。王姐说,企业招人看的是毕业生能不能快速上手干活,国内学科评估里的“社会服务”项,考察的就是科研成果转化和行业适配度,这比排名数字实在。
高校老师陈教授也说了句大实话。他所在的学校2023年没给QS提交毕业生就业报告,结果排名掉了20多位。QS有30%的分要看学校主动提交的数据,像就业质量、国际合作项目这些,不配合人家就没法给高分。但陈教授觉得值,省下填报表的功夫,老师们多搞了3个产学研项目,学生实习岗位还增加了40%。
选校这事,说到底得看孩子以后想干啥。要是计划出国读博,QS排名可以参考,毕竟国外院校筛选时可能先看这个。要是想在国内就业,特别是进国企、互联网大厂,学科评估A类、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更管用。某互联网公司2024年校招数据显示,计算机学科评估A类院校毕业生录用率比B类高25%,这就是现实。
现在张强家的灯还亮着,他爸拿着学科评估表圈出A类院校,他妈对着QS排名划重点。这种纠结,估计不少考生家庭都在经历。你们家孩子选校时,是看排名数字还是学科实力?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8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