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依旧第一,可香港高校直接拿走前十的一半,这消息甩出来,很多人愣住
QS2025中国大学排名公布,107所高校排位,一表看清高教实力
全国前十,一半是香港,一半是内地,澳门、台湾没进前十却也守住各自高位
北京大学88。5分排国内第一,世界第14
香港大学87。6分排国内第二,世界第17
清华大学86。5分排国内第三,世界第20
中国高校冲进全球前20的有3席
香港中文大学国内第4,世界第36
复旦大学国内第5,世界第39
上海交通大学国内第6,世界第45
浙江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并列国内第7
香港理工大学国内第9
香港城市大学国内第10
数字摆在这里,分界线很直白
港校靠“国际教师、国际学生”两项数据加分
内地校靠“科研总量、学术声誉”守分
澳门大学全球第245,但在澳门是第一
台湾大学全球第68,依旧是台湾最高
南方科技大学不是985,却进全国前30,其余29所全是985
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球第133,国内第12
南京大学全球第145,国内第13
同济大学、武汉大学进入全球前200
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继续占位前30
对比越明显,问题越清晰
内地五所高校锁定国内前十,数量优势突出
香港五所高校同样进前十,国际化优势突出
澳门、台湾各抢到一个窗口,维持存在感
清华从国内第二落到第三,关键是“国际教师占比”被港大反超
复旦与上交同在上海
前者文理并重
后者工程主导
全球排名只差6位,竞争不断拉高城市科研热度
浙江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同分
浙大靠综合学科层次
科大靠高影响力论文
路径不同,结果相同,为学生多留一个选项
区域失衡也写在榜单
北上广深加港澳台包揽前20
中西部只有合肥、南京、西安、武汉露面
经费、人才、平台都向沿海集中
985不再稳固
南科大用英语授课、PI制、灵活薪酬把科研数据做上去
老牌985如果不调结构,被赶超只是时间问题
港澳台靠开放吸引师资,但资金依赖外部,一旦经济波动易受影响
澳门大学面积1。09平方公里,科研设备密度高,经费来源主要是博彩税
台湾大学排名依旧靠前,可十年内出现教师流失、合作资金减少的信号
内地高校全球前200数量增加,但平均分没有明显上涨
国际课程、师资多元、原创科研三项如果不能同步,位置还会被继续追赶
家长关注录取线
想冲世界前50
不仅能选北大、清华、复旦、上交
也能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同一分数,多一种读书路径
考研生关注导师
清北项目多,排队时间长
港校项目短,成果转化快
选择没有统一答案
就业市场分化
央企更看985
外企、互联网扩大对港校毕业生的面试通道
英语水平、项目经验成关键
科研投入也有差别
上交一年科研经费破百亿
香港大学不到一半,却高产高引用
投入与产出不一定成正比,数据说话
QS官方预告
学术声誉权重下调
雇主声誉、国际研究网络权重上调
对内地大学是压力也是机会
规模与效率摆在桌面,谁找准平衡,谁就走到前面
内地高校要不要继续拼量?
港校要不要继续扩国际师资?
澳门、台湾要不要整合资源?
讨论从这一刻开始
你更看好哪一条路?说说理由?留言见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9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