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纽约大学2012 年成立,由华东师范大学和纽约大学合作创办,是中国第一所中美合办、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也是纽约大学全球体系中具有学位授予资格的三大校园之一。
双方合作大学在各自国内都排30名左右,并非两国最顶尖的大学,但名字中的这四个字(“上海”和“纽约”)就让这所大学足够贵气。
2024届本科生是上海纽约大学培养的第八届本科生,也是人数最多的一届。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430名中外学生毕业,其中中国学生245人,国际学生185人。这种多元化的学生来源目前来说是中国大学独一份,其他学校应该不能提供这种体验。
245名中国学生中,67名学习金融,32和31名学生分别学习数学和数字媒体,各有30名学生学习世界史和数据科学……最后还各有2名学习化学、物理,1名学生学习生物科学!不晓得只有个位数学生的专业怎么开课?随着学历贬值、生育率下降,可以预见中国很多大学专业只有个位数学生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培养方式如何调整,可能还是需要向国外知名大学学习的。
85%的学生选择升学,还有5%的学生选择gap year,自然就业压力就小。所以这类学生最不担心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所以就二十几名选择什么单位就业的数据意义不大,样本太小,说明不了情况。就业地区集中在上海,这也是意料之中。
外方合作大学是美方,因此升学目的地高度集中于美国,也是意料之中的。就如同之前介绍的那两所中英合作大学,升学目的地也高度集中于英国一样。不过人均获得4.2个offer,77%学生能拿到Top 50的学校还是非常好的成绩。25个获得直博奖学金的同学中,宾大和加州理工都是长期稳居美国Top10的大学,不出意外的话这25名同学10年之后要么成为学术新星,要么成为行业技术大咖,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回国效力?当然这也取决于我们的学术环境和就业环境。
最后说说与国内大学相比,这类中外合作大学对学生培养的差异。基于上海纽约大学的调查,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跨文化影响力、沟通能力、专业性、团队合作以及批判性思维是最重要的因素。但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可能第一、二和五点最重要的。
国际化、多元化的师资团队和学生群体天然为跨文化影响力的养成提供了土壤,国外大学几乎每周写essay、课课有presentation的特点必然造就更好的表达能力,最后敢于质疑老师、勇于表达不同观点以及积极和老师在课堂内外沟通的氛围也是我们为国内大学所不具备的。那怎么办呢?我觉得一方面肯定需要国内大学的积极改革,另一方面也要发挥比较优势,过于批判、过于追求影响力可能最后造就一群“领导”,缺乏真正干事情的人。从某种意义上,美国制造业空心化也与这种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相关——当然我缺乏严谨的证据,只是个人的一个猜想。
最后说说上海纽约大学的学费——很感人:每年20-23万,是宁波诺丁汉和西交利物浦的2倍还多,住宿费也是这两校十倍有余。所以到底都是谁上这所学校呢?在北京,2025年,该校在物理类录取的最低分为615分,位次是8325名,分数相近的大学有东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该校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录取,即综合考虑学生在高中2年多的学习情况、英语成绩和其他经历,发出有条件的offer,最后高考成绩达到一本线以上才录取。所以即使看起来高考成绩看起来不高,但需要长达3年在高考之外的努力,因此进入该校并不容易。不仅需要家庭有钱、还需要有闲并且孩子的智商本身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有多少家庭能够凑齐这些资源呢?
#上海##纽约##上海纽约大学##留学##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大学生就业##华东师范大学#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9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