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又一次把自己按进了“四大榜”人均第 2,你不服都不行;更炸的是,一共53所高校能四榜全进前100,美国一家就抱走20个名额,英帝7个,中国加上香港也7个——听着像世界杯小组赛积分,但这真是书卷气的硬统计。
有人问:四张榜到底信哪张?我说别纠结,能在四张通杀,本事就摆那儿。平均分Top10里,美国占了7席,牛剑勉强护住英伦面子,剩下的世界只能边上扒栏杆看热闹。
翻翻细表,前三位不用猜:MIT、哈佛、斯坦福,平均3分以内。这仨学校像街头三件套,甭管排名怎么摇,永远出现在首页。你要是去波士顿走一圈,路边便利店大叔都能给你背出他们的实验楼号,可见渗透度多高。
接着牛津排第4、剑桥第5,老牌味道浓得像隔夜红茶。英伦近年财政紧巴巴,但科研底子能熨平很多折痕。剑桥今年刚把校门口的铁栏刷成灰蓝,据说寓意“别沉迷排名,抬头看天”,真会整活。
第6到第10分别是伯克利、帝国理工、加州理工、耶鲁、普林斯顿。伯克利9。25分,这个9不是拉胯,主要它在THE榜冲到第3,却在QS掉到27,典型坐过山车。别笑,它的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去年才拉到30亿美金项目,经费流水吓得人脚软。
说到可再生,耶鲁那些常春藤队友看上去优雅,实际在资金上互相“揭锅盖”,这是我在纽黑文街头和一位喝咖啡的博士后聊到的。他眼睛通红,一边写代码一边说:“我们不卷排名,我们卷经费。”那股子狠劲,比上分榜还生猛。
再看亚洲。清华、宾大并列第12,北京大学和苏黎世理工并列第17。差距不大,可每调动一个名次背后是数万引用次数、几百篇高被引论文拼出来的。去年冬天,清华一个副教授在实验室开暖风熬夜测数据,朋友圈写了句:“排名不过夜,实验要过夜。”我到现在还记得。
香港大学排第30,浙江大学31,交大34,复旦38。虽说数字还有点距离,可这几所学校各自的工程、信息、临床领域单项分数已经冲进全球前20,好比NBA里没拿冠军但场均数据吓人那类球员。
值得单独划线的还有香港城市大学,它在53名。去年它刚拿到顶尖数学家维亚索斯基教授的加盟;这人对算法有偏执,见到白板就画函数。我亲眼看过他在电梯里拿马克笔往门上补笔记,门一开,整层楼学生围着拍照,学校PR直接把那扇门拆下来做展览。
下面说点吐槽。榜单统计用的权重各不一样:QS看国际化和声誉,THE掂科研和教学,U。S。News偏论文数量,软科干脆只看硬指标。四张叠一起求平均,听着公平,但也容易让强学科的学校“又香又背锅”——一旦有一榜滑坡,均分立马被拉扯。
有人担心:会不会大家都去抢前百,使得其它几千所大学被“弃养”?我觉得不用过度悲观。榜单像灯塔,指的是方向,不是终点。你真把灯塔拆下来背在身上,反而走不远。就像我街口那家面馆,装修寒酸却天天排队,味道才是硬通货。学校也如此。
最后丢个小悬念。有人透露,明年QS准备把“可持续发展”权重从3%拉到8%。这一下,搞环境科学的学校可能要迎来“排位雨”。伯克利和UCL已提前布局,国内浙大也抢着投重金。到时候榜单肯定要洗牌,咱们拭目以待,看谁能在新规则里飙出新高。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9679.html